浙江省人民政府發佈今年農業生產工作指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17309
颗粒名称: 浙江省人民政府發佈今年農業生產工作指示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51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發佈關於一九五一年農業生產工作的指示。
关键词: 農業 生產 工作

内容

(浙江省新聞處訊)浙江省人民政府頃發佈關於一九五一年農業生產工作的指示,全文如下:
   本府已根據華東軍政委員會關於一九五一年農業生產工作的指示和華東一九五一年□業生產計劃綱要,結合本省的具體情况製定了本省一九五一年農業生產□劃綱要,綱要中明確規定了本省一九五一年農業生產的總任務「應在鞏固一九五〇年豐收水平的基礎上,力爭糧食增產;保持現有棉田面積,提高產量,改進品質;擴大黃蔴生產;保護繁殖牲畜;穩步恢復蠶絲、茶葉等特產;普遍護林,重點造林;協助有銷路的農村副業生產:進一步有計劃地改進和提高農業生產技術;領導羣衆繼續與各種自然災害作鬥爭。」作爲各級人民政府與全省農民的奮鬥目標。
   一九五〇年的農業生產,由於中央人民政府、華東軍政委員會的正確領導,全體幹部的努力,廣大農民的積極勞動,克服了各種困難,獲得了重大的成績。糧食生產共計一百零三億斤,比一九四九年增產十七億斤,即增產二成。棉花生產比一九四九年增產約達一倍,黃蔴生產超過了預定要求。蠶絲茶葉等特產及其他農業生產品,均比一九四九年好轉,這就爲完成一九五一年農業生產計劃綱要所規定的任務,打下了有利的基礎。無疑的一九五一年農業生產任務的實現,將具有更多的有利條件,我們在一九五〇年已積累了組織與領導農業生產的初步經驗,特別是土地改革的完成,農民生產積極性將空前的高漲,只要各級人民政府能充分運用一九五〇年的經驗,更好的組織農民羣眾的積極性,堅决貫澈華東軍政委員會頒佈發展農業生產的十大政策,鞏固一九五〇年豐收水平,爭取實現並超過一九五一年農業生產計劃綱要規定的各項生產任務,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同時應指出分得土地後的僱貧農存在着生產資本不足,肥料與農具缺乏的若干困難,由於目前抗美援朝及加強國防建設的需要,政府的貸款祗能是有限的一種輔助,主要的應依靠羣衆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困難。因此各級人民政府仍需大力加强農業生產工作的領導,充分運用一九五〇年領導農業生產運動的經驗,全力發動與組織羣衆積極性,興修農田水利,大力防除病虫災害,努力增施肥料,提高精耕細作水平,選換優良品種,爲完成幷超過一九五一年農業生產計劃綱要所規定的全部任務而奮鬥。為此各級人民政府應作好下列具體工作:
   第一各地應根據一九五一年農業生産計劃綱要所規定的任務,結合當地的具體情况,製訂切合實際的具體計劃,掌握生産季節。
   全省農業生產計劃綱要,由於對全省情况不够全面了解,只能提出一些原則和目標,例如對於土特產與農村副業,應根據產銷情况,提出切合實際的具體要求與實施辦法,各地應根據省農業生產計劃綱要的各項原則製定自己的切合實際的計劃,並向廣大羣衆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動員,眞正的做到家喻戶曉,普遍的號召羣眾訂定自己的生產計劃。並切實掌握農業生產季節與主要環節去完成自己的預定計劃,務使全體人民深刻的認識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度的目的就是爲了解除對農民的封建剝削與壓迫,迅速恢復與發展農業生產,也只有進一步的恢復與發展農業生產,才能在經濟上鞏固農民已得土地改革的勝利果實,才能改善並提高自己的經濟生活。祇有在農民具有這樣政治覺悟,才可以使總的生產計劃與任務,建築在廣大羣眾的自覺行動基礎之上求得實現。應防止與克服幹部中可能發生或重複發生的那些認爲農民獲得土地後自己會生產不用領導聽任自流的觀點,以及土地改革完成後的自滿麻痺情緒,或停留在一般號召,不去具體組織領導等各種有礙於農業生產工作的思想。必須使所有幹部認識與掌握,要能勝利實現與完成一九五一年生產任務,就必須把正確的貫澈政策,發動與組織羣衆和向自然災害作鬥爭,改進農業生產技術三者相結合。
   第二正確的執行與貫澈有關農業生産的十大政策。
   根據一九五〇年的基本經驗和一九五一年的具體情况,向各階層人民廣泛宣傳獎勵農業生產的十大政策,這是能否實現計劃綱要的基本關鍵。由於士地改革地權的變動,由於僱貧農分得士地後第一年生產資料的缺乏,由於土改後地主及其他分得土地的非農業人口佔了相當的數量,以及一部份烈軍工屬和鰥寡孤獨缺乏勞動力,因此十大政策的宣傳和正確的執行與貫澈是十分重要的。祗有正確的貫澈十大政策,才可以解除羣衆的思想顧慮,發揮廣大農民的勞動熱忱,使生產運動深入的開展。爲了能使十大政策正確的實施,各級人民政府應在羣衆中進行艱苦深入的敎育宣傳,運用一切方式如召開農代會,各種座談會,各界代表會傳達討論,使政策與廣大羣衆見面,並爲羣衆所眞正了解與接受,變爲羣眾自己的方針。應在幹部中,進行反覆的解釋與敎育,使每一個幹部求得融會貫通,各有關部門應密切配合,共同實施。以求正確的掌握貫澈執行,必須嚴格的同一切破壞生產政策的傾向作鬥爭,必須經常深入的檢查,及時發現在執行這些政策過程中所發生的問題及新的情况,以便迅速的研究與正確的解决。
   第三依靠羣眾、發動與組織羣眾,使農業生産成為廣大農民羣眾的熱烈運動。
   一九五〇年的生產運動經驗證明,在生產戰綫上發動與組織羣衆是一個艱苦細緻的工作,首先應廣泛深入的展開宣傳敎育工作,必需使農民羣眾明確樹立勞動光榮,生產發家,勞動致富的思想,克服與反對一切不積極勞動不從事生產的思想與行爲。尤其是土地改革完成以後,更應普遍教育農民,祗有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農業生產,建立自己的家務,才可以鞏固土地改革的勝利,才可以改善提高自己的生活。因此,必須召開各級生產會議,專業會議及羣衆會議等,總結去年經驗,佈置今年的生產工作,必須在土地改革充分發動羣衆的基礎上,組織提高農民羣眾的積極性,使土地改革後的農村眞正樹立新的勞動風氣。祗有在廣大羣衆的認識上樹立了正確的生產發家思想,才會有高度的生產積極性。
   爲了使羣衆性的生產運動步步深入,應進一步有計劃的開展培養與創造勞動模範的工作,獎勵與表揚各種勞動模範,廣泛開展勞動生產競賽,以發揮廣大羣衆的生產熱潮。勞動模範是農村中帶領羣眾,推動生產的旗幟和骨幹,是領導與羣眾相結合的橋樑,各級人民政府應高度的重視。必需根據具體情况和不同的生產季節,召開各種勞動模範的會議,以總結生產經驗,幷通過他們去具體領導和推動羣衆的生產運動。對現有的勞動模範,應經常敎育他們幫助他們,不斷提高他們的水平,以便更好的發揮其帶頭骨幹作用。
   動員婦女參加勞動生產,進行有銷路的農村副業,以增加收入,擴大農業生產資本。作好代耕工作,幫助烈、軍、工屬及鰥、寡、孤、獨解决勞動力不足的困難。同時,應因地制宜的提倡勞動互助,號召在自願兩利的原則下,根據貧苦農民分得土地後的需要,進行各種形式的伴工換工及季節性的勞動互助,以解决勞力畜力和農具的困難。反對强迫命令和機械搬運老區經驗,應在原有形式舊有習慣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各級人民政府與農業生產部門,應加强領導,選擇重點鄕村,建立典型示範工作,以創造經驗。
   第四有計劃的向自然災害作鬥爭,改進農業生産技術。
   事實證明,防治水災旱災與虫災是當前羣衆的迫切要求,也是目前保證生產的重要環節,應進一步的開展羣衆性的治水防旱運動與治虫運動。在已有基礎的地區,要求進一步的提高,加强運動的組織性與計劃性,達到基本上消除水災旱災虫災的目的。在去年尚未開展的地區,要求普遍展開,以減除災害的損失。根據目前情况,土改已經結束的村鄕,應以治水防旱治虫積肥等生產工作爲中心,展開羣衆性的生產運動。土改正在進行的村鄉,亦需很好的結合進行治水防旱治虫生產工作,運用勞動模範與治水治虫積極份子去領導與推動羣衆的生產運動。
   各級人民政府應明確在土改完成後應以領導羣衆生產為中心任務,發揮首長負責,親自動手的精神,打通幹部思想,通過幹部去領導與組織廣大羣衆,投入到治水防旱治虫積肥的生產運動中去。因此,必需用去年治水治虫的對比實例和經驗,進一步的去敎育羣衆,打破羣眾迷信與單純靠天吃飯的思想,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强對羣眾生產工作的科學技術指導,貫澈把農民羣眾生產經驗與科學技術及政府領導三者相結合的方針。幷應掌握普遍性與連續性的基本特點,堅持貫澈,防止一切鬆懈麻痺與自滿輕視科學技術的偏向。
   同時,應號召羣眾實行多耕,多耘、多鋤,增施肥料,選用優良品種。廣泛發動羣衆多積肥,多挖河泥,號召節約,反對浪費,提倡省吃儉用,積蓄生產資本,多買商品肥料,以提高與保證產量。
   春耕季節已近,在春耕前,必須號召羣眾做好春耕的一切準備工作。各地領導,亦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况,立即進行思想上組織上物質上的準備,各有關部門,應圍繞一九五一年農業生產計劃綱要,訂定配合農業生產工作的具體計劃。各級人民政府,全體農村工作幹部,還須重視運用典型推動工作的方法,選擇典型創造經驗。必須號召全省農民,立即動員起來,為實現一九五一年農業生產任務而鬥爭。
   主席譚震林
   (小啓:「浙江省一九五一年農業計劃綱要」决定在十一日本報第四版刊登。——本報編輯部)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譚震林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浙江省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