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民經濟的價值法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16556
颗粒名称: 論人民經濟的價值法則
分类号: G210
摘要: 在新民主主義的人民經濟中,生產品仍然採取商品的形態,因爲商品關係的經濟基礎,是普遍地存在着。
关键词: 商品 經濟 形態

内容

在新民主主義的人民經濟中,生產品仍然採取商品的形態,因爲商品關係的經濟基礎,是普遍地存在着。
   先看個體經濟吧。在人民經濟中的個體農民和以前的個體農民,是有所不同的。以前的個體農民是自然生長的,沒有任何計劃而逐漸發展起來的。人民民主國家中的個體農民,就是在尚未參加合作社的時候,亦是受到國營經濟的領導的。這是一個重要的標誌。但是,人民民主國家中的個體經濟,因為不能從事於製造各種東西,以滿足自己的需要,所以他們的生產品必然採取商品的形態。這就是恩格斯說的『商品的相互交換、買賣,使個別的生產者得有可能滿足各種不同的需要。』
   私人資本主義是擴大的商品再生產,因爲資本家所追求的不是生產品的使用價値,而是它的價值,而是因為商品的販賣,可以使他獲得利潤。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個體經濟的單純商品再生產與資本主義的擴大再生產,在內容上是有着明顯的區別的。個體農民主要是使用自己的勞動力和自己的生產資料去進行生產的,因此,他是沒有剝削的,他有權力去支配他的生產品,他可以把全部或一部份的生產物作爲商品,拿到市場去販賣,個體經濟販賣商品的目的,不是利潤的追求,而是在於獲得各種他所需的使用價値。反之,私人資本家則是利用自己所握有的生產資料去剝削別人的剩餘勞動的。他以商品的形態,購入其所要的勞動力和原料等等;他又以商品的形態,去出賣其從生產過程中所獲得的生產物,實現他在生產過程中所剝削的剩餘價値。離開了商品形態,則資本家就沒法解决其原料和勞動力的問題,亦沒法解决其剩餘價值的實現的問題。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的運動,就是這麽一回事,在新民主主義社會中,私人資本的活動,依然保留這個特點,國家資本主義亦是保留這一特點的。
   在人民經濟中,不但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和國家資本主義的生產物要採取商品的形態,就是合作社和國營經濟的生產物,亦要採取商品形態。
   以私有財產爲基礎的合作社經濟,如供銷合作與消費合作,是需要商品關係之存在的。供銷合作是農民集體地把他們的生產物,作為商品,向市場出賣;消費合作是工人或農民用自己勞動或販賣生產品所獲得的貨幣,有組織地免除中間剝削的進行購買。就是進一步的生產合作,亦是沒法取消商品的關係的。農民們生產的結果,一部份是自己消費了,另一部份則送到市場上去銷售,用賣得的錢,購入各種需要的日用品。
   國營經濟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國營企營的目的,不在於追逐利潤,不在於剩餘價值的剝削。這與資本主義經濟是截然不同的。但國營經濟的生產物,却需要採取商品的形態。因爲:
   第一、國營經濟對於其他四種經濟成份,經常要發生商品關係。國營經濟要從農民購進農產品,而把工業品賣給農民;國營經濟亦要向私人企業收購商品,或者將一些原料燃料賣給私人企業。在加工訂貨的條件之下,國營經濟是買者而私人企業則成爲賣者。在這種交錯複雜的情况之下,國營經濟的生產品,如果不採取商品形態,那是不可思議的了。
   第二、在國營企業與國營企業之間,在國營的工業與國營的商業之間,在國營的輕工業與國營的重工業之間,在國營工廠與國營運輸機關之間,實行着一種社會分工。這種社會分工和國營企業的資產上的獨立性,就使它們彼此間必需進行着一種商品交換。
   第三、國營經濟對於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亦是存在着社會分工的。而且,新民主主義的合作社,一般還是以私有制度爲基礎的。國家經濟對於消費合作社,要供給多種商品,從工業品到農業品,對於供銷合作社,則大量地收購其農產物。國營經濟與合作社之間,明顯地是存在着一種商品關係的。
   因此,在人民民主國家的人民經濟中,商品係的經濟基礎是一般地存在着,商品——貨幣與貨幣——商品的運動,絕對不是偶然的。
   人民經濟存在着商品關係,但是,商品關係的性質和基礎,却和商品——資本主義社會有着重大的顯著的差別。第一,從來源上說,商品資本主義社會的商品生產,是以資產階級的所有制作為主要前提。資本主義社會的商品都是資產階級私有的工廠或農埸所產生的,反之,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商品,雖有私人資本和個體經濟之存在,但國營經濟和合作社所產生的商品,將在數量上,從相對的優势,發展到絕對的優势。合作社的商品雖然在基礎上是私有的,但合作社在組織上將不斷地更加集體化,因而使它們的生產更增加其社會主義的性質。第二,資本主義社會的商品生產是盲目的,是無政府狀態的,反之,新民主主義國家的生產是有計劃的,不但國營經濟本身進行計劃生產,就是私人資本的企業,亦逐漸被引導在計劃之中。這就是說,在商品——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們的命運决定於商品的命運,這就是商品的拜物主義。反之,新民主主義的商品生產,是受着國家的計劃所支配的。新民主主義國家將使用這一武器去發展國家經濟,去改造個體經濟,去推廣合作社,去領導私人資本主義並使其逐漸成爲國家資本主義的成份,一句話,就是自覺地去完成新民主主義的建設,並走向社會主義。第三,資本主義的商品生產是以剝削剩餘價値爲內容的,是以追求利潤為目的的。這就造成了種種矛盾,反之,人民民主國家的國營經濟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是沒有剝削的。合作社是半社會主義性質的,亦是沒有剝削的。國營經濟與合作社經濟的生產之發展及其領導,不斷地削弱私人資本的剝削範圍及其所產生的矛盾。
   人民民主國家的商品關係的性質及其基礎,與商品——資本主義社會,有着明顯的差別,這一件事反映着人民民主國家產生商品的勞動性質,與商品——資本主義社會有着明顯的差別。
   在新民主主義社會中,個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對立,基本上是存在着的,但這種對立性是開始削弱了。個體經濟與私人資本主義的企業,是明顯地保存着個人勞動與社會勞動之對立的。但在國營經濟中,情况就不相同。因為國營企業的生產資料是屬於人民的,而且是計劃地將具體勞動分配到各生產部門的。所以,這裏的勞動,早在生產過程中,表現爲社會勞動而不是個人的勞動了。這就是說,在國營企業中的勞動,是社會所必需的,是勞動總量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所以,個人勞動與社會勞動之間沒有對立。在人民經濟中佔主要的佔領導的國營經濟,旣然取消了個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對立;而因爲計劃經濟的擴大,因爲個體經濟之集體化與私人資本主義之轉為國家資本主義,原來在這些經濟成份中的盲目性便會不斷減少,從而,個人勞動與社會勞動之間的對立,會不斷地削弱了。
   基於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新民主主義經濟中的價值法則與資本主義國家內的價值法則,有着明顯的區別,這些區別,表現在下列幾點:
   第一,新民主主義經濟的商品,依舊是具有使用價値與價値的。這一點,與資本主義的商品,是相同的。使用價値與價值,在個體經濟和私人資本主義方面,因爲盲目生產與盲目追求利潤之故,可能依然發生矛盾。這就是說,某些不服從國家經濟領導的私營企業,只圖生產一些可以在當時賺錢的熱門貨,而不是規規矩矩地執行整個計劃,這樣一來,熱門貨供應太多了,它們便會跌價。可是,由於國營經濟的領導與調劑,這種一時一地的生產過多是可以克服的,因此,這種因爲盲目生產而形成的使用價値與價値的矛盾,是可以調和下去的,至於國營經濟,因爲生產資料屬於人民,而生產的進行又受着計劃的支配,所以,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企業所產生的商品,就不存在着使用價值與價値的對抗現象。
   第二,在商品——資本主義社會中,盲目的市場法則支配了生產者,價值法則是駕御着人們的自發力量。因為商品——資本主義社會是一種無政府狀態的生產,在這兄,沒有一個機關來指示每個生產者應當生產什麽商品,應該生產多少數量。每一個生產者都是盲目瞎幹的。只有到了市場,才能知道他所生產的物品是不是爲社會所需要,才能知道他所耗費在生產物中的勞動是不是適合於當時當地的社會必需勞量。這就是說,被交換的商品價値之規定,是與交換的當事人的意志相獨立的,在新民主主義社會中,由於國營經濟對整個國民經濟作全面的領導,對於商品的生產、調配和價格的規定,都是根據一個基於調查研究的經濟計劃而進行的。個體經濟與私人資本主義企業的盲目生產,雖則未能在短期內予以消滅,但是,由於計劃經濟的不斷擴大與加强,這種盲目性的生產,必然不地降低,從而,價値法則的盲目作用,亦就會不斷削弱了。
   第三,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價値法則發展而成爲生產價格法則,到了這個時候,利潤趨於平均,而價値則轉爲生產價格,但這種平均利潤與生產價格,在新民主主義社會中是開始受到限制的。國營經濟各部門間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的配備不是基於價格的自發運動和追求利潤,而是基於計劃性的領導。私人資本主義雖未能很快就取消其平均利潤的運動,但,接受國營經濟領導的國家資本主義企業,却逐步在減少這種自發性的活動。
   第四,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個人的勞動間與社會必需勞動時間之間的矛盾,促使技術較高而獲得額外利潤的先進企業,隱匿其技術上的成就,以便陷競爭的對手於失敗。在新民主主義社會中,由於國家各種計劃的實施和生產競賽的推行,技術的隱匿就不可能存在,從而個人勞動時間與社會必需勞動時間的不一致性,亦就逐步被克服了。
   價值法則在新民主主義社會裏,是開始起着變化的,但,我們所應注意的,不但在於指出它的變化,而且在於如何去運用它,使其有利於新民主主義經濟的建設與發展。
   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國家經濟計劃,可能而且必須利用價值法則去確定社會勞動和社會產品的生產和分配,在新民主主義的歷史階段,因爲私人資本的存在,人們還談不到把勞動作爲人生的需要,因此,國家必須把個人的物質興趣利用在生產上,使之成爲發展生產的主要因素。爲了利用個人的物質興趣,就必須採用經濟核算制的方法,去管理國營企業。經濟核算制是以價值法則(或等價原則)爲基礎的,等價原則可以促進國營企業精打細算,減低成本和提高企業利潤。
   價值法則不僅在商品的生產方面發生作用,而且在商品的交換方面,亦發生作用。在商品——資本主義社會中,價值通過貨幣形式而呈現爲價格,價格的高低,取决於市場上的供求關係,這種供求關係,是盲目的市場力量。在新民主主義社會中,價値亦通過貨幣而呈現為價格,但價格的高低,並不受市場的盲目法則所支配,而是受着國家的價格政策所支配。人民民主國家把物價的計劃化,作為發展生產,與調整分配的工具,而這種計劃化的物價政策,則是價値法則的一種具體的運用。這就是說,國家的價格政策,有時雖則對商品價值脫節,但這一政策,仍是把商品價值作爲根據的。市價應該高到甚麽程度,或者低到甚麽程度,仍是以商品價値作為基礎的。
   在新民主主義社會中,根源於商品生產社會的價值法則是被改造着,同時,又是被運用着。過去是價值法則控制了人們,現在開始了一個新的情况,這就是人們開始控制了價値法則,這就是人們開始從必然走向自由!(節自新建設)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許滌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