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市繅絲業一年來的生產改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16140
颗粒名称: 杭市繅絲業一年來的生產改造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1年1月25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杭州市繅絲業一年來的生產改造的文章。
关键词: 缫丝业 工业生产 絲廠

内容


   繅絲業是杭市主要近代化工業之一,解放後在人民政府大力扶助下,先後恢復生產,截至目前爲止,已開工的有八家絲廠,轉動立繅車七五八台,座絲車五二四台(已停歇的華新協記未包括在內),佔該業原有設備的百分之七五,參加生產職工二千八百二十四人。
   該業經營業務,主要是為國營中蠶公司加工,但去年秋期已有部份絲廠響應中蠶號召,在人民銀行貸款扶助下,投資收購秋繭二、五〇〇市担,自繅自銷。至各廠生產方針大都配合加工契約內容,在中蠶領導下,根據原料、機械等情况來决定,基本上已無生產上的盲目性。並爲了克服困難爭取好轉,在政府指導、工人努力及國營中蠶公司扶助推動下,展開了生產改造工作,一年來已有了一定的成績。
   二
   在機械改進方面:開源絲廠將原有坐繅車二〇台,改裝爲迴轉式立繅車一六台,並將六四台舊式立繅車全部改裝爲迴轉式,增設揚返車二四台;慶成增裝立繅車一六台,三益二〇台座繅車改為四〇台立繅車;天章拆除四〇台座繅車新裝七四台立繅車;一年中落後的座繅車逐漸減少,立繅車相對增加。各項輔助機械設備也有了改進:鴻豐七二單籠的煮繭機擴增為八〇單籠;華新三廠煮繭機裝置阿木尼亞設備,加强煮繭機滲透效能;虎林將揚返、檢驗等機械修整,因此都提高了效能。
   在製絲技術上,因工人發揮了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一般都有進步,處理原料精確細緻,煮繭採取低溫長時間,繅絲工人操作方法亦有改良,注意繭的定粒,和厚薄繭調配,主要工場與輔助工場的聯系加强。由於機械、技術改進,及原料繭質優良,五〇年生產成品質量,都大大超過了四九年紀錄:四九年生絲品位,平均在D級以下,有百分之四〇生絲不合出口標準。五〇年產絲約四、〇〇〇關担,經上海商品檢驗局驗出的三、四五〇關担中,A級以上佔百分之七·二五,B級百分之一五·五〇,C、D級佔百分之五〇·八〇,E級百分之一六·九〇,F級以下僅百分之九·五五,高品位都係下半年所產,有百分之八三生絲合於出口標準,在產量上四九年立繅車每日每□約產二〇關兩,五〇年一般在二五關兩以上。品位、產量的顯著提高,是由於工人的生產熱情普遍提高起着决定作用的;尤其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運動中,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愛國主義生產競賽,獲得了更大的成績。
   三
   杭市繅絲業實施生產競賽的有虎林、開源、緯成、天章四家絲廠。以開源的成效最顯著,該廠於五〇年九月十七日開始,十月份發展到最高潮,根據初步總結,品位由B級升到A級以上(平均勻度由八二·三提高到八四·一),平均產量由二九關兩增到三〇·三關兩,提高了百分之四·五,條份偏差由一·四降到一·二,繅折僅做大六斤。十月份所產生絲,經商品檢驗局檢驗結果,全部在B級以上,內雙A級五件,A級二〇件,B級一五件,打破該廠以往的品位紀錄。開源競賽能够順利開展,主要是工會工作面向生產,勞資雙方思想上均能重視生產競賽,辦法訂得比較合理,宣傳鼓動工作進行得深入,該廠競賽展開在虎林之後,並吸收了虎林的經驗敎訓,辦法規定以個人與分組爲對象,質量兼顧,互相關聯,榮譽獎和實物獎並重,因此工人情緒高漲,成績顯著。
   四
   繅絲業的勞資關係,一般比較協調,爭議不多,產業性及各廠勞資協商會議一年中先後建立,在平等、兩利、自願的基礎上,爭議大都能協商解决;但各廠民主管理制度還不够普遍開展,舊的廠規均已廢棄,新的規章都未訂立。惟各廠廠務會議多邀工人代表列席,工會組織生產小組或生產委員會,研究推動生產。華新三廠工人十月二十三日通過了三條勞動公約:天章各工場也訂立了勞動公約,但個別廠在管理上尙存在自流現象。
   該業的工資制度與獎懲辦法是不够合理的,一般絲廠都沿用陳舊的工資計算方法,以每期(半個月)平均產量,勻度爲中心結算標準工資。超過或不及中心的,按標準工資比例增減,基本上不合定質、定量原則。獎懲辦法亦多採平均制,因此對鼓勵生產向上的作用不大。而且各廠標準工資相差懸殊,工資計算又不一樣,立繅工資一般標準為中白米五·二五升;座繅緯成五·二五升,慶成、天章四·八〇升,鴻豐四·四〇升。如該業工資制度與獎懲辦法能予改進,將更有利於生產質量的提高。
   五
   繅絲業的維持與改造,和國營中蠶公司的扶持是分不開的。一年來繅絲業的公私關係在統籌兼顧的原則下,有了顯著調整,但也存在着一些問題,尙待改進。
   一九四九年的代繅辦法(從四九年九月到五〇年六月繅製四九年乾繭),對繅折有百分之五的差額補貼,各廠在四九年到五〇年六月間,繅折上一般都賺了絲,國家在全部代繅的繅折差額上支出將近二百關担生絲,同時對品位要求不高,各廠都重量不重質,以致有百分之四〇以上的生絲不合出口標準。五〇年代繅辦法(五〇年七月至五一年一月止)針對以上缺點予以修正:首先是取消了繅折差額,其次是規定了一般改良繭品位不得低於C、D各半,個別繭質優良的莊口並指定生絲品位;產量要求立繅每日每車三〇關兩;工繳由米改爲折實單位計算,保値收購下脚,燃料規定每關担生絲另撥統煤二噸。原則上推動了生產向上,也照顧了加工廠的實際情况;但具體實施上有時不免仍有偏差,繅折差額取消後,各廠認爲中蠶試繅折不完全符合實際,試綠工作是田中蠶二廠執行的,進行時着重繅折,不够兼顧品位及產量,同時代繅廠解繳絲量,是按公量計算,試繅則否;由於試繅與實繅有以上這些情况的不同,代繅廠個別有賠絲情况。
   又由於該業的經濟核算制尚未建立,成本計算都不精確,但因品位、產量的提高,成本相對減低,凡經營合理,能精打細算的絲廠,是可能獲得盈餘的;個別廠五〇年下半年代繅,雖有賠絲情况,但上半年因百分之五的繅折差額也有餘絲的,以年度估計不致有嚴重虧蝕情况。除個別廠資金過少負担利息,及生產、經營較差的如華新三廠等以外,一般比較平穩。
   六
   總的來說,杭市繅絲業在政府指導、國營公司扶助推動及工人努力生產下,一年來的生產改造,是有一定成績的。但是不可否認的仍存在着不少嚴重缺點,特別是個別資本家的改造决心不够,還不能投入更大的力量,澈底轉變經營方針方法,改進機械設備;個別的仍有濃厚的依賴心理,認爲國營公司照顧不够,而不積極爭取自力更生。華新三廠、華新協記等絲廠,政府一再指示增資,却不努力設法;前者一年中全賴借貸維持週轉,負担巨額利息,增加了困難;協記開工僅五十餘天即行倒閉。有的廠資金不足也多靠繅工貸款維持。機械設備雖有改進還未達到一定要求。五〇年秋繭,杭市五家絲廠響應號召,投資收購秋繭自繅,普遍獲得盈餘,說明了繅絲業自力更生,基本上是有利的,今後應向自繅方向努力。因此一九五一年應進一步提高認識,排除顧慮下定决心,充實資金改進設備,實施經濟核算制,克服浪費減低成本,開展民主管理,建立生產責任制,鞏固擴大聯購,組織聯產聯銷,爲爭取基本好轉走上自力更生而努力。
   (本報通訊員羅庭芳)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國營中蠶公司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