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穿衣問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14443
颗粒名称: 解决穿衣問題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1年1月7日,為什麽要統購棉紗?這就是為了集中棉紗生產的力量,以便進行合理的分配。
关键词: 紗布 紗錠 中國

内容

人民日報說:「為什麽要統購棉紗?這就是為了集中棉紗生產的力量,以便進行合理的分配。統購的結果,一方面可以逐步改善人民穿衣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協助一般物價的穩定。」
   現在就前一問題來談談:在舊中國,穿衣問題,從來就是嚴重的。全國三萬萬以上的農民和一部分城市貧民,經常衣不蔽體。在交通偏僻地區和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缺布的現象,更為嚴重。在解放之後,缺布的現象有了部份改善,但仍未有基本的轉變。
   現有紡織工業的規模還不能滿足中國人口的需要。根據一九四八年的統計材料:如果拿東方幾個國家所有紗錠與人口數的比例來看,我國每百人平均佔有紗錠一點零四,印度有三點五,日本有四點三。這當然不是說,在資本主義國家中,紗錠比數大就等於穿衣問題解决得好些,但這也反映出我國紗錠不足的情况。當然在中國還有一些土紗,然而與需要的距離仍然很大。不僅如此,在國民黨反動派統治時代,官僚資產階級不但不爲人民設法解決這方面的困難,而且藉此加重對人民的剝削。紗布曾是官僚資本囤積居奇的主要對象之一,也是過去經常領導物價上漲的一種最主要的物資。解放以後,人民政府對這樣民生攸關的紗布問題,正如對糧食問題一樣,完全採取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一年來,紗布問題雖然還沒有像糧食問題一樣已求得了澈底的解决,但在花、紗、布的生產上,已做了不少工作。首先是增產棉花。一九五零年棉花生產共達一千四百萬担:僅次於一九三六年最高產量的一千六百萬担。其次,人民政府又用大力組織收購原棉,充實原料供應;儘量擴大紗錠的開工數,增加紗廠開工的時間和班次。由於這一連串工作的結果,到去年十月,全國紗錠開動數已達設備數的百分之九十二,全國紗布生產量已接近戰前較高的水平。所有這些生產品,儘量供應實銷,禁止囤積居奇。因此,去年全國人民所消費的紗布量,實際已遠超過了國民黨統治時代:但是,由於中國革命的勝利,社會經濟情况開始好轉,紗布消費量大爲增加,去年秋李以後,紗布實銷暢旺,供不應求,各城市皆超過去年預定計劃,打破了歷年紀錄。在這種情况之下,集中棉紗力量,進行適當分配,合理地逐步地改善人民對於紗布的需要,是人民政府的一個迫切的任務。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印度
相关地名
日本
相关地名
中國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