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第二次土改典型試驗會議的經驗總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12436
颗粒名称: 華東第二次土改典型試驗會議的經驗總結
分类号: D676.5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華東第二次土改典型試驗會議的經驗總結。
关键词: 華東會議 經驗 總結

内容

根據華東各地典型試驗的經驗,土地改革大體須經過下列步驟,即:「小心謹慎,創造典型」;「典型突破,逐步推跳」;「點面結合,全面展開」,全部過程,都是大刀闊斧和精細深入兩種方式的結合,「帶」、「推」、「跳」三種方法的結合。土地改革的每一步驟都是以典型鄕的先行經驗,結合各地具體情况,帶領和推動後續地區有陣地的前進,前一步驟爲後一步驟準備好條件。這樣做法既穩且快,不致「煮夾生飯」和「吃回頭草」。其具體經驗如下:
   (一)土改工作隊下鄉,與當地組織結合,在不同地區,根據不同情况採取不同辦法着手工作,成爲推動運動的先行步驟。
   (二)完成一個鄕的土改,一般須經過四個步驟。即:第一,土改工作開始的第一個步驟,必須很好掌握宣傳敎育、整頓組織、調查研究三個環節。宣傳應着重充分說明關於土改全部政策,將可以做的事和不可以做的事,分淸界限。整頓組織的重點,應放在整頓幹部作風,充實農會組織,並視情况需要改造其領導成份。調查情况可根據舊賦册和召集老年農民及農民積極份子開調查會,進行核對。第二、按照正確標準,劃分階級成份,劃分階級一般應經過講階級、評階級、通過階級、批准階級四步。主要應掌握地主與富農、地主與小土地出租者的界限。應先劃地主,再劃其他成份。要做到是地主不能遺漏,非地主不能劃錯,對農民不要斤斤計較。第三、按照正確政策,進行沒收、徵收、分配工作。沒收、徵收要做到有秩序,要防止地主隱瞞和破壞。分配要做到公平合理,幹部不許多得。分配時的基本口號是:農民團結互讓,幹部大公無私,目的有利生產,方法民主協商,分配公平合理,結果羣眾滿意。第四、開慶祝大會,總結經驗,糾正缺點,處理未了事項,並應迅速確定地權,動員生產。
   (三)在典型試驗完畢取得經驗後,即可以一、二個鄉爲基點,以一個區爲範圍,展開全區的土改。其方法爲抽調大批有經驗的農民幹部和工作隊員,按照全面部署、重點配備的辦法,展開一個區的工作。即一方面在一個區內選舉一、二個鄉作為基點鄉,首先集中較多與較強的幹部,在基點鄉內以精細深入的工作方法,達到中心突破的目的;另方面在基點鄉以外的各外圍鄉內同時分配一定數量的幹部,推動全區各外圍鄉的工作。各外圍鄉應輪番調幹部和農民積極份子到基點鄉進行學習,基點鄉應不斷派幹部到各外圍鄉報告經驗;並以基點鄉為中心,經常用召開全區農代會、僱貧農代表會議、靑代會、婦代會等方式,進行介紹經驗和統一部署全區的工作。這種以基點鄕「帶」全區各外圍鄉的辦法,只要各外圍鄉的工作進度比基點鄉慢一步或兩步,即不致出大的偏差。在一個區完成土改後,即可以一個縣為範圍,以完成土改區爲基點,向四面八方「推」,及抽出大批幹部和有經驗的農民積極份子向外縣「跳」,造成點面結合,全面展開的局面。
   (四)對落後鄕村,應放在後面解决;應採取外力推動與內部發動相結合的辦法,打開落後鄕的局面。如因封建勢力較強則應首先打擊地主惡霸;如因組織不純,則應首先改造領導。在全區運動開展後,應從多方面運用先進鄉的影響,去推動和突破落後鄕的工作。
   (五)完成土地改革的關鍵,是依靠放手發動羣衆。在羣衆尚無準備,領導尚無經驗,及對客觀情况尚不熟悉的條件下,强調謹慎小心穩步前進的方針,是完全正確的,必要的。但在羣眾已有準備,領導已有經驗,及客觀情况已經明瞭的條件下,必須强調放手發動羣衆,大胆展開運動。因爲土地改革是一場嚴重的鬥爭,只有依靠千百萬羣眾自己的力量和鬥爭,只有充分發揮最廣大羣眾的自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順利的完成土地改革。因此,任何强迫命令或包辦代替的作風都是有害的,必須堅决加以糾正。
   (六)發動羣衆運動與推動鬥爭高潮應注意掌握兩個重要環節。即:一方面要善於廣泛運用農民代表會議及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的方式,以動員敎育和團結最廣大羣眾,建立農村中最廣泛的反封建的統一戰綫,造成最廣大羣衆反封建的運動高潮;另方面又要善於及時發現及大胆使用在運動中湧現出來的大批當地羣眾幹部,並依靠這些當地羣衆幹部,來領導羣眾和掌握運動,以便從羣眾鬥爭和運動中吸引廣大羣眾參加農會組織,並及時克服運動中的偏向。
   (七)對地主階級鬥爭應採取分別對待的政策。對罪大的惡霸地主,應由政府主動逮捕法辦。這不但便於發動羣衆,而且可以避免亂打亂殺現象發生。對於破壞土改的不法地主,應按照懲治不法地主條例,普遍運用人民法庭,配合羣眾運動,堅決予以鎭壓。對一般有劣跡的地主,應發動羣眾進行面對面的說理鬥爭。對守法並向羣眾低頭的地主,應寬大處理。對開明士紳應加照顧。在土改過程中,羣衆自覺的訴苦運動應普遍展開,以便揭發地主罪惡,提高羣眾覺悟。
   (八)凡屬土地分配完畢、封建制度已經消滅的地區,應即進行總結經驗,結束土改。在這些地區的中心任務,是發展生產、組織民兵、進行民主建政、開展合作社工作及敎育訓練當地農民積極份子,準備新區農村普遍建黨的條件。大部分是給蔣匪軍做軍裝的;所謂「救濟汽車」及陳納德空運公司的飛機,則幾乎完全成爲替蔣匪軍運輸軍需和武器的交通工具。美帝國主義還利用「救濟機關」的名義,來協助蔣匪軍進行軍事陰謀。一九四七年蔣匪軍堵塞黃河花園口,用水淹沒下游解放區軍民的軍事陰謀,正是號稱「慈善救濟」的「聯總」擬好計劃而負責進行的,以「不歧視」政策標榜的美帝國主義控制的「聯總」,對當時受日寇三光政策摧殘最厲害的佔全中國受災人口五分之三的解放區人民,只予以全部運華物資的百分之二弱。很清楚,這種「百分之二弱」的政策,是美帝國主義用來掩蓋將百分之九十八的物資援助蔣匪幫屠殺中國人民的血腥事實的。
   其次,美帝國主義利用「救濟」和「援助」來侵犯中國的主權。日本投降後,美國輪船,藉裝運「救濟物資」爲名,在長江內河到處航行,侵犯了中國的內河航行權。在美帝國主義和蔣匪幫簽訂的所謂「救濟協定」和「雙邊協定」上,則寫滿了侵犯中國主權的條文。按照美蔣的這些協定:關於「救濟物資」的分配,「美國政府應有直接監督及管理權」;美國政府派遣的「監督」分發「救濟物資」的「代表團」,應「為美國駐華大使館的一部分」,得「在中國全境自由旅行」,享有各種特權與豁免;蔣匪政府要按時提供「關於中國經濟狀况之情報」,並轉讓凡美國「資源缺乏及可能缺乏而需要之中國所產物資」,而且,要「盡一切努力來減少對美貿易的障礙。
   奧斯汀還竭力吹噓「美中復興農村聯合計劃」在中國的活動是「主要為了中國農民的利益」。但事實證明:美帝國主義正是沿襲了日本侵華的老辦法,即:「農業中國」和「原料中國」。並且,正由於那些充斥市場的美國「救濟物資」排斥了國貨,扼殺了中國的民族工業,大批的工人遭受了失業的厄運。美帝國主義的「救濟物資」,並沒有使「千千萬萬中國人有飯吃、有工作、有衣穿、能旅行」,而恰恰相反,使千千萬萬的中國人陷入失業和貧窮的境地。奧斯汀還厚顏無恥地說:「美國送到中國的大米」「裝滿了一千萬中國人的飯碗」,相反的,倒是美帝指使「聯總」壟斷了米價,使中國南方某些省份許多人民死於飢饉。這些就是「歷歷在人眼前的」奧斯汀所標榜的「美國對中國的友好」。
   奧斯汀還一再吹噓美國在中國舉辦了或資助了許多孤兒院、醫院。但是衆所周知,事實的眞相却是,美帝國主義利用宗敎事業及其附屬機關在中國傳播所謂「美國生活方式」的毒素,企圖培植一批盡忠美國帝國主義的「人才」。
   事實很明顯,奧斯汀在安理會的演說中强調所謂「救濟物資」,目的在掩蓋美帝國主義侵略中國領土台灣的事實。奧斯汀恬不知恥的演說,惡意侮辱了中國人民。中國人民自然不拒絕而且歡迎國際友人的眞正的善意的援助,但那絕不是奧斯汀用以極力譭謗中國人民的,建築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侵略政策上的「援助」和「友誼」。同時在這裏嚴正地聲明:我們一致堅决擁護伍修權代表義正辭嚴的控訴,誓必爲擊退美帝國主義對中國領土台灣的侵略而鬥爭到底。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饒漱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