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歷史上怎樣侵略中國?(原載時事手冊第三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10157
颗粒名称: 美國在歷史上怎樣侵略中國?(原載時事手冊第三期)
分类号: K296.53
摘要: 1950年11月21日,当代日报刊登的美國在歷史上侵略中國的史实。
关键词: 美國 侵华 史实

内容

美帝國主義者戴着白手套向中國人民說:看啊,我的手多麽乾淨!我從来沒有對中國幹過什麽侵略行動,我從来就是中國的好朋友。
   拉掉他的白手套!我們馬上看見他的血淋淋的雙手。美帝國主義的手上□着中國人民的血,亞洲人民的血,是永遠洗不乾淨的!
   美帝國主義的手上並不是到這次侵略朝鮮的戰爭時才染上了血,也不是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它全力援助蔣介石匪幫屠殺中國人民時才染上了血,從歷史事實上看,美帝國主義早已對中國人民和亞洲人民犯了罪,它的手早已是骯髒的了。
   一、美國是壓迫中國使中國墜入半殖民地
   境地的一個卑鄙的强盜
   中國從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變成一個受帝國主義列强欺凌壓迫的半殖民地,是從鴉片戰爭開始。英國商人私販鴉片,被中國政府沒收了,英國政府就借此開仗,用武力壓迫腐敗的滿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這是一八四二年(道光二十二年)的事。南京條約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在鴉片戰爭前,美國商人也和英國商人同樣做鴉片生意。狡猾的美國政府站在一旁,讓英國動手,自己伺機取利。在鴉片戰爭時期,美國政府特別派了一個艦隊到廣東海面,並向廣東官員聲明,中國政府給英國什麽特殊利益,也同樣應該給美國。等到南京條約一訂立,美國政府立刻派了一個叫做庫興的人做全權公使,率領另一個艦隊到中國來,强迫中國政府援例訂約,這就是一八四四年(道光二十四年)的中美望廈條約(望廈是澳門附近的一個地方)。望廈條約是中美間的第一個條約,也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史上的第二個不平等條約。
   美國的侵略手段的「高明」已可從這一次條約的簽訂上充分表明。庫興利用滿清政府在被英國强盜打敗後的恐懼心理威脅說:「我國政府或有使中國人民再噹戰禍的必要。」結果他的條約比起南京條約來,内容更多。庫興向美國政府報告中得意洋洋地列舉在他所訂的條約中的十六點是在英國的條約中所沒有的,庫興說:『我承認由於英國在中國的成就,美國應感恩於英國,從英國的這些成就中,美國是得到了很多利益。但反過來,望廈條約因爲有這些新的規定,也就給了英國的商業以很大利益……由此可見,每一國的政府為使外國商業勢力伸入這個廣大帝國(指中國)而達到的進展是對於大家都有利的。」——這不就是自己招認了美國當時正是結夥打劫中國的强盜夥中的一員麽? 美國的條約中有那些是它所首創的呢?最主要的就是「領事裁判權」。在半殖民地的中國,外國人在中國犯了罪,不受中國法律制裁,而由其本國領事審理,這叫做領事裁判權。當庫興和滿清官員談判訂約時,一個美國水兵無故開槍打死中國人徐亞滿,庫興□橫地拒絕中國政府要求交出兇手的正當主張,並堅持說,對於中國,不能適用歐美各國間的國際公法,因而殺死徐亞滿的水兵必須由美國人自己處理。美國就根據這種帝國主義的蠻橫道理而在望廈條約上作出了領事裁判權的規定。美國人在中國的這種特權一直保持到蔣介石統治崩潰的時候。
   在南京條約和望廈條約訂立後十三年,强盜幫又聯合對中國實行一次大規模的打劫。那就是從一八五七年(咸豐七年)起的「英法聯軍之役」。這次雖是英法兩國動武,但美國也還是有份的。三國早已商量好協同動作。英法聯合的艦隊從廣東北上進犯大沽口,美國公使也坐了自己的船隨同前往。等到英法聯軍打下了天津,美國公使就做好□歹,勸令滿清政府屈服。結果,美國與英法兩國同樣在天津訂立了一個內容互相一致的條約。
   南京條約、望廈條約、天津條約以及同一期間滿淸政府被迫與强盜侵略者所訂立的其他條約,使得中國開始深深墜入半殖民地的深淵。美國在這一期間沒有直接向中國發動戰爭,那並不表明它的「淸白」,而只是因為它當時在遠東的勢力還不如英法,因此它就只好藏在它們後面見機行事,成為在強盜幫中的一個最卑鄙的脚色。
   到了一九〇〇年(光緒二十六年),八個帝國主義强盜聯合出兵攻入北京,强迫訂立辛丑條約,造成帝國主義列强「共管」中國的局面。那時,美國在遠東的勢力已經大為增長了,所以它不但派兵参加,而且努力使自己成為强盜幫中的頭腦
   所以,一點不錯,美國是使中國人民遭受一百年的半殖民地奴隸命運的兇犯中的一個。
   二、美國早已對於朝鮮,對於中國的台灣
   和東北懷着侵略的陰謀
   美國對於我國的台灣和東北、對於朝鮮的野心也是在歷史上早就有紀錄的了。
   在英法聯軍未發動前,美國駐華公使派克博士曾建議說,爲了迫使中國承認新的條約,最好由美英法三國分別佔領一塊中國的領土。他的具體計劃是美國佔台灣,英國佔舟山羣島,法國佔朝鮮。這個派克博士是以傳教土的身份在中國活動多年的人,作爲「中國通」而被任命爲公使。他這個佔領台灣的建議在後來幾乎每一本美國人所寫的講中美關係歷史的書中都被引用。到了一八七三年(同治十二年)美國前任駐廈門領事並曾率衆武裝進攻台灣。
   朝鮮那時是中國的藩屬,美國也沒有放鬆它的注意。由於朝鮮拒絕和美國訂立商約,一八七一年五月間,美國駐中國公使帶領了一個艦隊到了朝鮮的漢江口外。大約一千個美國兵登陸摧毁了朝鮮的海口防禦並殺死了朝鮮人二百五十人左右。當時的朝鮮沒有任何新式武器,但是他們的頑强抵抗態度使得這些野蠻的侵入者不敢逗留,只好撤走了。這是歷史上美國侵略者在朝鮮的第一次失敗。領導此次侵略行動的美國公使向政府報告說:「朝鮮人不顧死活地戰鬥,別的民族很少能及得上,更絕沒有能超過的。」
   美國侵略遠東,苦於要越過遼闊的太平洋,爲了便於進行其活動,它看中了日本,它扶植日本來做它在亞洲的一匹警犬。一八七四年(同治十三年),日本借端出兵攻台灣,好一些美國軍官參加在內。一八七六年日本壓迫朝鮮訂立商約,通過日本的關係,美國在一八八二年(光緒八年)終於做到了和朝鮮訂約,成爲西方帝國主義國家中插足入朝鮮的第一個國家,它在朝鮮也取得了領事裁判權等等特權。
   一八九四年(光緒二十年)的中日之戰,一九〇四年的日俄之戰,在日本背後都有美國撐腰。那時美國繼續企圖利用日本做警犬,企圖使自己的勢力不但伸入台灣、朝鮮,而且能進入中國的東北。所以在日俄之戰時美國曾和日本商定共同管理南滿鉄路。不料這條警大已經養肥,不願再聽主人的話。日本載勝後不承認原有協議,不肯把南滿鉄路讓給美國。從此以後,美國和日本這兩個帝國主義就在爭奪東北和整個中國的問題上經常發生尖銳的對立。日本帝國主義也一直把美國看做它的對手,例如,一九二一年日本的海軍中將左□岡次郎說:「日本帝國主義一定要向大陸發展,但美國阻止我們,想代替日本而在東亞大陸實現帝國主義。」美國曾用了各種方法企圖攫奪東北的權益。除了向東北發展經濟勢力外,最露骨的一次是在一九〇九年曾向中國政府和侵略中國的各帝國主義國家提出一個計劃,叫做「滿洲鉄路國際化計劃」。這計劃,是要使中國東北的鉄路都由美英法日等國來共同管理。因爲美國仗着它錢多,如果這計劃實現,那麽美國就可以成爲東北的主人了。當時美國分駐倫敦、柏林、東京的大使盡力說服各國政府接受這計劃,結果終因日本不肯吐出它所獨佔的贓物而沒有能實現。
   請看,這就是美國這個「好朋友」早已給我國的東北出的好主意。由於當時日本堅持獨佔東北,結果就有了九一八事變。但如果當年美國的所謂「滿洲鉄路國際化計劃」實現了,那麽東北也早已變成了美國的殖民地。
   美國多少年來侵略中國東北的野心都因日本的作梗而失敗,所以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趕忙把蔣介石的軍隊大量空運到東北去。等到中國人民已經解放了東北和全中國大陸的時候,美國還念念不忘東北,又重新進行扶植日本,侵略台灣、朝鮮,一步步走向東北的步驟,這正是美帝國主義企圖實現其歷史上久已夢想的老路。
   三、美國早已蓄意要獨霸中國,並且做亞
   洲的主人
   美國不僅曾對我國的東北提出所謂「國際化」的惡毒計劃,而且妄想在整個中國實行這種計劃。美國從一八九九年以後,一貫標榜所謂「門戶開放政策」作爲它對中國的基本政策。這種政策就是要使整個中國讓所有的帝國主義國家都能自由活動,都能取得一切權益,這樣就是使整個中國「國際化」了。爲了實現這個目的,美國大資本家在第一次大戰的前後曾幾次結合其他各國資本家共同組成對中國投資的銀行團。美國企圖用這銀行團來操縱我國的財政、金融,而加深我國的殖民地化。因爲在這銀行團中,美國的資本最強,那麽結果,中國也就自然落到美國的掌握中了。美國常常自稱它並不打算武力侵略中國,但誰不知道,這種經濟侵略比武力侵略更加惡毒。
   正因爲美國的一貫企圖是獨霸中國,所以它在中國總是選擇它所認為在中國最强的反動势力,加以支持,使它做自己的走狗,幫助它「武力統一中國」。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袁世凱做大總統,美國首先表示承認,供給他借款,並支持他做皇帝。後來,北洋軍閥中的曹琨、吳佩孚也是受美國支持的,曹琨由賄選做了皇帝,美國也首先加以承認,吳佩孚四處打仗,想統一中國,主要就是靠美國的錢和軍火的幫助。美國後來對於蔣介石的幫助也就是這種政策的一貫發展。——拿美帝國主義的這態度和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態度比較一下,是多麽鮮明的對照。原來對於袁世凱、曹琨、吳佩孚、蔣介石的中國,美帝國主義的確是好朋友,而對於人民的中國,它是永遠不會「承認」,永遠要仇視的。它之所以要全力支持這些壓迫和殺戮中國人民的軍閥和獨裁者,幫助它們製造內戰,目的就是爲通過它們來達到獨霸中國的目的。
   美帝國主義勢力向遠東擴展,豈止想獨霸中國。它早已自以爲亞洲的主人非它莫處。自從一八九八年它和西班牙戰爭,搶得菲律賓之後,就認定它已有了一個跳板可以逃上太平洋這一邊的整個亞洲大陸了。代表美國和西班牙訂立和約的德雷說得很清楚,他說:「美國勢力伸展到菲律賓之後,太平洋的彼岸和此岸一樣的確立了支配的地位。我們支配太平洋的權利已經倍加,只要我們方針不錯,美國領有菲律賓之後,太平洋早變成了美國的一湖水。」一九〇三年,美國的老羅斯福總統說:「我們的統治範圍已是很廣大了,我們的勢力範圍更爲廣大。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地理位置是很有利的,只要我們有充分决心把握這種有利形勢,就可以保證能在將來和平地統治整個太平洋。」
   幾十年間,美帝國主義一直妄想着用欺騙、狡猾的手段就可以「和平」地做到使中國人民,使亞洲人民成爲它的奴隸的陰險目的。到了第二次大戰後,由於中國人民的勝利和亞洲各民族的解放運動的高漲,這種企圖是完全破產了,因此它就赤裸裸顯出了猙獰的面目,直接用武裝侵略的手段來對待中國、朝鮮和全亞洲的人民。從歷史上看,這正是美帝國主義的必然發展的道路。
   (新華社北京二十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胡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