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10049
颗粒名称: 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0年11月19日当代日报登载了名著「水滸』人物和結構的一點粗淺的意見。
关键词: 名著 人物 結構

内容

「水滸』的人物描寫,向來就受到最高的評價。所謂一百單八人個個面目不同,固然不免言之過甚,但全書重要人物中至少有一打以上各有各的面目,却是事實。記得有一本筆記,杜撰了一則施耐庵如何寫「水滸」的故事,大意是這樣的:施耐庵先請高手畫師把宋江等以下三十六人畫了圖像,掛在一間房內,朝夕揣摩,久而久之,此三十六人的聲音笑貌在施耐庵的想像中都成熟了,然後下筆,故能栩栩如生。這一則杜撰的施耐庵的創作方法,有它的顯然附會的地方,如說圖像是宋江等三十六人,就是從「宣和遺事」的記述聯想起來的,但是它所強調的朝夕揣摩,却有部分的眞理,雖然它這說法基本上是不科學的。因爲,如果寫定「水滸」的,果眞是施耐庵其人,那麽,他在下筆之前,相對朝夕揣摩的,便該是民間流傳已久的歌頌梁山泊好漢的口頭文學,而不是施耐庵自己請什麽高手畫師所作的三十六人的圖像。
   個個面目不同,這是一句籠統的評語;僅僅這一句話,還不足以說明「水滸』的人物描寫的特點。試舉林冲、楊志、魯達這三個人物為例。這三個人在落草以前,都是軍官,都有一身好武藝,這是他們相同之處:他們三個本來都是做夢也不會想到有朝一日要落草的,然而終於落草了,可是各人落草的原因又頗不相同。爲了高衙內想把林冲的老婆弄到手,於是林冲吃了冤枉官司,刺配滄州,而對這樣的壓迫陷害,林冲只是逆來順受,所以在野猪林內,魯達要殺那兩個該死的解差,反被林冲勸止;到了滄州以後,林冲是安心做囚犯的了,直到高衙內又派人來害他性命,這他才殺人報仇,走上了落草的路。楊志呢,第一次爲了失陷花石綱而丢官,復職不成,落魄賣刀,無意中殺了個潑皮,因此充軍,不料因禍得福,又在梁中書門下做了軍官,終於又因失陷了生辰綱,只得亡命江湖,落草了事。只有魯達,他的遭遇却是『主動』的。最初為了仗義救人,軍官做不成了,做了和尚,後來又爲了仗義救人,連和尚也做不成了,只好落草。『水滸」從這三個人的不同的遭遇刻劃了三個人的性格。不但如此,『水滸』又從這三個人的不同的思想意識上表示出三個人之不同遭遇的必然性。楊志一心想做官,『博個封妻蔭子』,結果是賠盡小心,依然落得一場空。林冲安分守己,逆來順受,結果被逼得無處容身。只有魯達,一無顧慮,敢作敢爲,也就不曾吃過虧,對於楊志,我們雖可憐其遭遇,却鄙薄其爲人;對於林冲,我們旣寄以滿腔同情,却又深惜其認識不够;對於魯達,我們却除了讚歎,別無可言。『水滸』就是這樣通過了絢爛的形象使我們對於這三個人發生了不同的感情。不但如此,『水滸』又從這三個人的思想意識上說明了這三個人出身於不同的階層。楊志是「三代將門之後,五候楊令公之孫」,所以一心不忘做官,『封妻蔭子』,只要有官做,梁中書也是他的好上司。林冲出身槍棒敎師的家庭,是屬於小資產階級的技術人員,他有正義感,但苟安於現狀,非被逼到走頭無路,下不來决心。至於魯達,無親無故,一條光棍,也沒有產業,光景是貧農或手藝匠出身而由行伍提升的軍官。『水滸』並沒敍述這三人的出身(只在楊志口中自己表白是將門之後,但是在描寫這三個人的性格時,處處都扣緊了他們的階級成份。
   因此,我們可以說,善於從階級意識去描寫人物的立身行事,是『水滸」的人物描寫的最大一個特點。
   其次,「水滸」人物描寫的又一特點便是關於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動去說明,作者絕不下一按語。仍以林冲等三人爲例,這三個人物出場的當兒,都是在別人事件的中間驟然出現的;魯達的出埸在史進尋找王敎頭的事件中,林冲的出場在魯達演習武藝的時候,而楊志的出場則在林冲覓取投名狀的當兒。這三個人物出場之時,除了簡短的容貌描寫而外,別無一言介紹他們的身世,自然更無一言敘述他們的品性了;所有他們的身世和品性都是在他們的後來的行動中逐漸點明,直到他們的主要故事完了的時候,這才我們全部認淸了他們的身世和性格,這就好比一人遠遠而來,最初我們只看到他穿的是長衣或短掛,然後又看淸了他是肥是瘦,然後又看淸了他是方臉或圓臉,最後,這才看清了他的眉自乃至聲音笑貌:這時候,我們算把他全部看淸了。「水滸」寫人物,用的就是這樣的由遠漸近的方法,故能引人入勝,非常生動。
   『水滸』的人物描寫就說到這裏爲止罷。下面再略談『水滸』的結構。、從全書看來,「水滸』的結構不是有機的結構。我們可以把若干主要人物的故事分別編為各自獨立的短篇或中篇而無割裂之感。但是,從一個人物的故事看來,「水滸』的結構是嚴密的,甚至也是有機的。在這一點上,足可證明「水滸」當其尙爲口頭文學的時候是同一母題而各自獨立的許多故事。
   這些各自獨立、自成整體的故事,在結構上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大槪而言,第一,故事的發展,前後勾聯,一步緊一步,但又疏密相間,搖曳多姿。第二,善于運用變化錯綜的手法,避免平舖直敘。試以林冲的故事爲例。林冲故事,從獄廟燒香到水泊落草,一共有五回書,故事一開始就提出那個决定了林冲命運的問題,從此步步向頂點發展,但這根發展的綫不是垂直的一味緊下去的,而是曲折的,一鬆一緊的;判决充軍滄州,是整個故事中間的一個大段落,可不是頂點,頂點是上梁山,但林冲故事也就於此結束。在這五回書中,行文方面,竭盡騰挪跌宕的能事,使讀者忽而憤怒,忽而破涕爲笑,剛剛代林冲高興過,又馬上爲他担憂。甚至故事中的小插曲(如林冲路遇柴進及與洪敎頭比武)也不是平舖直敘的。這一段文字,先寫林冲到柴進莊上,柴進不在,林冲失望而去,却於路上又碰到了柴進,(柴進出場這一段文字寫得有聲有色)後來與洪敎頭比武。林冲比武這小段的插寫,首尾不過千餘字,可是,寫得多麽錯綜而富於變化。說要比武了,却又不比,先吃酒,當眞開始比武了,却又半眞(洪敎頭方面)半假(林冲方面)於是柴進使銀子叫解差開枷,又用大錠銀作注,最後是眞比,只百餘字就結束了;但這百餘字眞是簡潔遒勁,十分形象地寫出了林冲武藝的高强。這一小段千餘字,還把柴進和洪敎頭兩人的面目也刻劃出來了,筆墨之經濟,達到了極點。再看楊志的故事。楊志的故事一共只有三回書,一萬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賣刀,得官,失陷生辰綱。在結構上,楊志的故事和林冲的故事是不同的。林冲故事先提出全篇主眼,然後,步緊一步向頂點發展,楊志故事却是把失意、得志、幻滅這三部曲槪括了楊志的求官之夢,從結構上看,高潮在中段。在權貴高俅那裏,楊志觸了霉頭,但在另一權貴梁中書那裏,楊志却一開始就受到提拔,似乎可以一帆風順了,但在權貴門下做奴才也並不容易。奴才中間有派別,經常互相傾軋。梁中書用人不專,注定了楊志的幻滅。同時也就注定了黃泥崗上楊志一定要失敗。故事發展的羅輯是這樣的,但小說結構發展的邏輯却從一連串的一正一反螺旋式的到達頂點。楊志一行人還沒出發,吳田他們已經佈好了圈套,這在書中是明寫的;與之對照的,便是楊志的精明的對策。讀者此時急要知道的,是吳用等對於此十萬貫金珠究竟是「軟取」呢或是「硬取』?如果『軟取』,又怎樣瞞過楊志那精明的眼光?這謎底,直到故事終了時揭曉結構上的縱橫開合,便是這樣造成的。
   以上是對於『水滸』的人物和結構的一點粗淺的意見。如果要從『水滸」學習,這些便是值得學習的地方。自然,『水滸』也還有許多優點値得我們學習。例如人物的對白中常用當時民間的口頭語,因而使得我們如聞其聲;又如動作的描寫,只用很少幾個字,就做到了形象鮮明,活躍在紙上,……這些都應該學習,但是從大處看,應當作為學習的主要對象的,還是它的人物描寫和結構。在這上頭,我的偏見,以爲『水滸』比『紅樓夢』强些;雖然在全書整個結構上看來,『紅樓夢』比「水滸」更近於有機的結構,但以某一人物的故事作為獨立短篇而言,如上所述,『水滸』結構也是有機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茅盾
责任者
施耐庵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