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大力扶助下華新三益兩絲廠復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08766
颗粒名称: 在政府大力扶助下華新三益兩絲廠復工
并列题名: 但尚存若干缺點亟待克服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11月2日,杭州市私營華新協記、三益兩家繅絲廠,在政府和國營公司大力扶助下,已正式復工。
关键词: 華新協記 三益 復工

内容

(本報訊)本市私營華新協記、三益兩家繅絲廠,在政府和國營公司大力扶助下,已於本月二日正式復工。
   華新協記絲廠,有座繅車九十四台,職工二三九人,該廠在一九四八年底即已停歇,解放後原業主避匿查港,無意經營而停工至今。最近由於政府調整公私關係,擴大加工代繅,合理增加工繳,致繅絲業基本上已有利可圖,遂由黃緒坤等承租該廠,在中蠢公司扶助下簽訂了代繅合約,乃於十月下旬開始生產。已繅成土種生絲十件,品位在D·E級,工人情緒很熱烈,都說:「不是人民政府照顧,停了兩年的廠那裏還會復工?」
   三益絲廠原有座繅車四〇台,解放前與華新同時停歇。年來因四〇台座繅車不合代繅條件,廠主王春聲尚無復工意圖,最近由於工商業開始好轉,增加了他的經營信心。九月份籌集資金一億元,將座繅車改裝為四〇台立繅車,向中蠶價購原料,繅成生絲後以絲易繭,並已與中蠶公司簽訂合約。
   華新、三益兩廠,是有其前途的,但尙存在若干缺點,亟待資方努力克服:首先是資金不充裕,華新流動資金祇有五千五百萬元,三益亦僅四千萬元,除去開辦費等支出,已所餘無幾,存在依賴公家貸款扶助的心理是要不得的。其次是兩廠機械設備需要改進,俾使生產提高一步。(羅庭芳)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羅庭芳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