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兩個問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06401
颗粒名称: 學習中的兩個問題
并列题名: 「學習」雜誌三卷一期社論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10月10日,当代日报刊登一篇學習中的兩個問題。
关键词: 學習 思想 敎育 急性病

内容

「學習」雜誌三卷一期社論「學習中的兩個問題」
   ,指出了兩個在一般進行學習中所犯的缺點與偏向,
   形成了學習進展的障礙,是必須及時克服糾正的。這
   是一篇極其重要的文章,我們特地全文介紹:
   毛主席曾說「大家明白,不論做什麽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質,它與以外事情的關聯,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規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一切事都是這樣,爲做好思想敎育與理論學習也應該是這樣。思想敎育與理論學習有其自身的規律,如果不懂得它的特殊情形,特殊性質,也是辦不好的。
   這一年來,在全國各學校、機關、團體中,進行思想敎育和理論學習,所取得的成績是很顯著的。應該肯定,成績的收穫是主要的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並不是沒有缺點。有的缺點甚至還是很嚴重地存在着。產生這些缺點的基本根源就在於我們對於思想敎育與理論學習的規律還沒有足够地掌握,以至有時我們所採取的方針和辦法不符合於思想意識的發展過程本身所具有的性質。當我們檢查「學習」雜誌一年來的工作時,發覺我們不但沒有能及時指出和糾正在一般學習運動中產生的缺點與偏向,反而曾在這刊物上無批判地「介紹」和反映了這些,客觀上對各方面學習運動的開展起了不好的影響。這在下列兩個問題上是比較顯著的。
   第一是關於學習運動中的急性病的問題。
   從一定的意義上說,的確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一個轟轟烈烈的學習運動。如同毛主席在一論人民民主專政」中說的,「事變是發展得這樣快,以至使很多人感到突然,感到要重新學習。」上千萬人捲進了這種對於新事物,新道理的學習中,認眞地進行思想改造,整個看來,正是一個巨大的運動。而且革命是最容易推動人們學會新的東西的,在中國的國家和社會進入這樣一種空前的大變化的過程中,人們適應這種變化而進行的學習比在平常時候的學習會以較大的速度而取得成效。這也是一定的道理。
   但上面所說的只是事情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們又必須看到,學習運動和其他的各種羣衆運動,例如募集公債的運動,救災的運動,土地改革的運動,是在性質上有很大差別的事情。如果說,在這些運動中,當羣衆發動起來之後,可以採取突擊式的方法而收到成效,那麽在涉及思想覺悟問題的學習運動中,就不能依靠突擊而速成。同時,在知識分子羣衆中進行自我敎育和思想改造,和在工人與農民羣衆中進行啓發其階級覺悟的思想敎育,也不能適用完全相同的規律。尚未覺悟的工人與農民,經過一兩次短期訓練或者在一兩次訴苦大會的啓發以後,其階級覺悟就可能顯著地提高;當然,爲了充分覺悟,也還需要比較長期的教育過程。至於知識分子,因爲絕大多數出身於非勞動人民的階級,並且深受舊敎育的影響,其思想覺悟的發展一般地要通過複雜的曲折的過程。在中國共產黨內進行的整風運動,是在一定的短時期內進行的思想改造的運動,但這是以黨內的經常的思想教育和組織生活爲前提的。這種整風運動的方式對於黨外的廣大羣眾中的思想敎育也就不能適用。
   一年來,各地有不少的大學和中學,進行政治敎育時,沒有注意到上述的種種區別,因而採取了某些生硬的、粗暴的方式。有的學校舉行了思想總結運動或思想檢查運動,有的學校開了暴露思想大會,又有學校提出了三評運動的名目,也有些學校企圖用記分的方法來評定每一個人在改造思想上所到達的成績等等。名目不同,辦法也各不同,都是用羣衆鼓動的方法來造成一個短期間的羣眾熱潮,而企圖一舉完成或基本上完成思想改造的工作。這種急性病的做法,最多只能一時地表面地收到若干成效,然而是不可靠的;而且還會釀成與預期成效相反的結果。
   急性病的做法之所以有害,因爲這樣做,就不可免地帶有强迫命令的氣味。强迫命令在進行任何性質的羣衆運動中,都是有害的。强迫命令更絕不能達到解决思想問題、提高覺悟程度的目的。毛主席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曾說,對於「原來是敵對階級的人們」,是應該「强迫施行」必要的宣傳敎育的,而這「和我們對於革命人民內部的自我敎育工作不能相提並論」。一切學校、機關、團體中的學習組織和學習制度是國家為人民的自我敎育設立了各種有利的、方便的條件,而並不是用國家的權力来强迫人民進行一定的學習。人民羣眾内部的思想敎育固然也可以說是思想鬥爭的一種表現,但這種鬥爭一定要以自願自覺爲基礎通過自由的討論硏究來進行。如果以爲既然是鬥爭,就必須造成一種緊張的戰鬥空氣,那就完全違反了思想敎育的本旨。事實證明,在一般學校中,採用羣眾運動的方式來進行思想敎育,其結果,往往使得小資產階級自發的狂熱代替了理性的思考,沉重的威脅代替了自由的討論,所收到的教育的效果是很少的。
   在強迫命令的作風下,不可免地會產生種種形式主義的做法。本來,在學習過程到了一定階段,進行總結本來是可以的,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也是必要的。但如果不是以眞止的自覺爲基礎,思想性的總結與批評就會成爲形式主義的東西。拿黨內整風的形式搬到黨外羣衆中去,結果也一定是貌似而神非。把記分數的方法用在科學知識的測驗才有其一定的正確性,但如果用來評定思想覺悟的水平,就是勞而無功的了。
   反對思想改造的學習中的急性病,當然不能爲拒絕思想改造,拒絕學習的人用來做武器。但我們也必須指出,對於拒絕思想改造,拒絕學習的人,只要他不屬於反動階級,我們也還是只能採取循循善誘的態度,不斷地啓發他前進。因爲這是屬於思想覺悟的問題,性急地採取在教育以外的別的手段總是無效的。
   第二是關於集體學習的問題。
   在學習中,集體與個人的關係是在實際上常常被混淆了的問題。
   前面說,學習在整個國家中已成為一個運動,在進行學習的是十分廣大的隊伍,這樣廣大的隊伍的存在成爲推動在這隊伍中的每一個人加倍努力的力量。就小範圍說,在一個學校,一個機關團體中也形成了一個學習的集體。每一個人在學習中都尋求適當的「學友」,以便互相質疑問難,這都是學習的集體性的表現。這比孤零零一個人十年窗下與世無涉的學習當然是好得多的。但是在這裏,絕不能忘記的是,學習到底是每個人自己的事情。學習的集體隊伍是要靠每一個各別地努力進行學習的人來構成的。對於這樣的一個簡單的事情,有時我們幾乎的確是忘記了。
   學校學習是的集體性表現得最强的地方。同一班的學生同時照同樣的進程學同樣的科目,讀同樣的課本。但是每一個學生在課外仍須各別地進行自修。各人自修的方法可以有區別,對各種功課自修的重點可以不同,有經驗的教師指導每個學生閱讀不同的參考書。這樣做,是可以的,而且是合理的。因為在所有的學生之間,是不可能在各方面完全一致,也不應該勉强使其完全一致的。
   在一個機關或團體裏的情形比在學校裏複雜得多。在學習中的總的方向上是一致的,但文化水平,覺悟程度與思想水平以及其他方面都可能是各各不同。在他們之間,可以用適當的方式組成爲共同學習,互相切磋,互相幇助的集體,但這集體既然由互有不同的人組成,則每一個人都應該是在他自己的文化水平,覺悟程度與思想水平的基礎上進行其自己的學習。只有這樣的學習才是眞正有益的。當然,這並不是說,不可以對於大體上各種條件和需要相同的一些人佈置同樣的學習內容,但是也正如同在學校中一樣,儘管所學的基本內容相同,還是應該鼓勵每一個人採用對他最習慣最合適的不同方式,閱讀不同的參考書,研究某些不同的有關問題。如果一切都强求其同,那恰恰是誤解了集體的意義。
   有人又把集體學習的意義限制爲小組討論。許多學習組織中出現了這種現象,太多地去佈置小組討論,而太少地鼓勵每個人認眞讀書。結果,小組討論成為空談,空話說得愈多反被認爲學習愈好的表現。小組討論在學習中的作用其實只在於互相在思想上啓發,互相交換學習的心得與經驗。超過其所能起的作用而運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只足以成爲學習進展的障礙。
   小組討論並不是進行學習的基本方式。在有些情形下,上課是學習的基本方式,在有些情形下,自修是學習的基本方式。小組討論只能是一種輔助的方式。只有在我們很好地上了課,很好地進行了自修之後,我們才需要適當進行小組討論。而且即使我們完全沒有小組討論,我們仍可以個別接觸,互相討論,共同研究,我們就仍舊是收到了集體學習的好處。因此,如果認爲小組討論是集體學習的,乃至學習的唯一的、基本的方式,我們就是給自己套上了一個枷鎖,使自己在學習路程中非常艱難地蹣跚而進。——這種痛苦的經驗,在許多學習組織中都是有過的了。
   在一年來的「學習」雜誌中,曾經很不適當地發表了有關普通學校中的作爲羣眾鬥爭而進行的學習經驗,也曾在各種文章中不適當地强調了集體學習和小組討論的意義。因此我們在這裏特別提出這兩個問題来,作爲我們的自我批評,也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和討論。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毛澤東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