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甯波區土特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04964
颗粒名称: 收購甯波區土特產
并列题名: 四個月來投下八百餘億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50年寗波區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統籌計劃下,配合生産自救政策,寧波土產公司和供銷總社自五月份起,組織收購小組,深入產區收購土特產.
关键词: 組織 收購 土特產

内容

(本報寗波訊)寗波區的土特產,是構成寧波社會經濟的基本因素,三北的棉區鹽區,定海是全國三大漁場之一,遠銷全國和南洋的鄞西「寧蓆」、草帽,樟村的貝母,四明山區的竹器、山貨、茶葉……。在反動派統治時期,美帝國主義傾銷美棉,國產棉的銷路受嚴重打擊,以致減產。其他如茶葉、草蓆等也減少外銷。解放後,美蔣匪幇封鎖了海口,土特產不能運銷出去,增加了農村、山區的困難,並影響城市工商業的繁榮。
   今年春天,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統籌計劃下,配合生産自救政策,扛開農村土特産的銷路。寧波土產公司和供銷總社自五月份起,組織收購小組,深入產區收購土特產:如鄞西古林區的關係十五萬農民的草蓆,經收購後,調整了價格,投下的人民幣有一、一一八、六一一、五八六元,並帶動私商收購,蓆民生活得以大大改善了。樟村一帶的貝母以往年產五十萬斤,今夏初收時商私價格每百斤僅値四斗米,經政府收購後,保持米與貝母的合理比價,已收起了常年產量的五分之三,使農民渡過了夏荒。
   花紗布公司等僅在本市和觀海衛就收購了棉花九萬二千七百四十五市担,下鄉人民幣有八〇、六八七、七一〇、六五〇元;向山區收購了竹器一百餘萬斤,筍乾七萬八千餘斤,解决棉農、山民春荒時的部份困難,促進城鄉物資交流。
   定海解放後,就向定海收購魚類,協助漁民恢復生產,並供應漁網。
   這一年來,主要的是今年五月以來的四個多月裏收購土特產,投下了人民幣八百三十六億餘元,這是一個不小的數字。直接使農民渡過春荒,增强了農民眞實購買力,促進寧波市工商業的開始好轉。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寗波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