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資本家與美國侵略政策的關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04232
颗粒名称: 美國大資本家與美國侵略政策的關係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7月29日消息報刋載答讀者伊萬諾夫問,說明美國大資本家與美國侵略政策的關係。
关键词: 資本家 侵略政策 關係

内容

(新華社北京十八日電)七月二十九日消息報刋載答讀者伊萬諾夫問,說明美國大資本家與美國侵略政策的關係。伊萬諾夫的問題是:華爾街的大資本家們在美國政府的侵略政策中:起着怎樣的作用?
   「消息報」答覆如下:
   華爾街的大資本家是侵略政策的鼓舞者。杜魯門政府爲了美國獨佔資本家的利益,正在實現着這個侵略政策。
   不久以前,「華爾街日報」公佈了關於三百個工業大資本家的會議報道。這次會議是由全國軍備委員會——使美國經濟軍國主義化的總司令——發起召集的全國軍備委員會的頭子霍華德在會上作了長篇演說。他說明新的戰爭對於龐大的「事業」,即對於銀行和工業投機,有着如何的需要,霍華德又宣佈了一項引得聽眾異常滿意的事實:在「非常情况」的頭六個月內,陸、海軍部和空軍部給與美國工業四百一十億美元的訂貨單。
   美元財閥的典型代表霍華德的講演已經最好地證明:戰爭對於大資本家來說,是最適合的致富的泉源。如所週知,第二次世界大戰給美國的工業及財團帶來了如何巨大的利潤。
   在戰前的一九三九年,美國股份公司的利潤為六十四億美元在戰爭期間,利潤增加了許多倍。一九四二年,美國五個股份公司的總利潤已超過了一九三六——一九三九年每年平均利潤的一百倍以上,另有三十四個公司——超過十倍以上,另有四十八個公司——則超過三倍以上。一九四三年一年,美國財閥就獲利二百四十億美元。美國工業集團在戰爭年代中所獲得的純利的總數目,在五百三十億美元以上。
   美國政府在戰後時期的內外政策——擴張和侵略政策——,完全是為美國獨佔資本的利益服務的。華爾街的大資本家們在劇烈的軍備競賽中、在燃起的軍事「景氣」聲中,在準備並挑撥新戰爭以確定美國的世界霸權中,爲美國緊迫的經濟危機找到了「出路」。這種戰爭的遠景,對於摩根、洛克菲勒、梅隆、杜邦及其他金元王子之流來說,是異常誘人的,因為它約許給他們新的巨大財富。杜魯門政府近幾年來所實行的「冷戰」政策和軍備競賽,已使美國資本家的財產擴大了數百億美元。據合眾社公佈的消息說,五十六個工業集團的資產(財產、有價證券等)的總價値,在兩年之中(從一九四七至一九四九年),自一千〇三十五億擴大到一千三百五十億美元。主要屬於摩根和洛克菲勒集團的六個股份公司的資產價值,在這兩年當中即擴充了八十五億美元。美國獨佔資本家這種豐富的美元收穫,就是杜魯門政府所執行的侵略政策的結果。
   我們看一下原子能管制委員會及其所組織的各種機關團體的活動,就能够明白站在美國政府幕後,操縱它的一切活動的力量有多麽大了。
   委員會的委員是華爾街實際的全權代理人。華爾街通過這些人把對原子能生産的管制權攫取到自己手裏,並使政府確定適合於自己利益的政策。
   華爾街對杜魯門政府政策的統治,在一九四七年的原子問題上特別加强了,當時在委員會之下組織了所謂「工業諮詢團」。不久以前,據美國工會的聯合通訊社報道,參加這個團體的都是代表美國最大的工業及財團利益的人們。其中有「狄德羅·愛迪生公司」總經理詹姆斯·派克,「印第安那美孚油公司」董事長勞伯特·皮爾遜,「世界油產」研究所主任古斯塔夫·愛格洛夫,「加爾夫研究與發展公司」副經理波爾·封德,「臘明登軍器公司」副經理童奈特·卡本德等。
   所有這些大資本家主要是屬於摩根、洛克菲勒、杜邦、梅隆等康釆恩的工業集團的首腦。這些康釆恩把政府所支出的用以生產原子武器及其他武器的數百億財產大部份都竊取到自己的腰包裏。
   財政寡頭的代表們,使美國國家機關的主要環節完全從屬於自己,並使這個機關爲自己貪婪的利益而服務。因之,以艾奇遜、奧斯汀、杜勒斯之流——這些致力於瘋狂進行軍備競賽的獨佔資本的執事們——爲代表的美國外交,撕毁了任何禁止原子武器的提議,撕毁了任何設置原子能有效的國際管制的提議,是毫不足怪的。
   「……世界上資本的政權,一小撮億萬富翁的政權,在任何地方都沒有像在美國這樣的粗暴,這樣公開的行賄」,三十多年以前列寧所說的這句話,現在仍然具有特殊的力量
   美國的經濟威力集中在一小撮億萬富翁的手裏,使得這一小撮人在國內經濟生活及政治生活各方面具有無限的權能。財政寡頭和國家機關的結合,戰後具有更加廣大的性質了。
   美國的億萬富翁,對於政黨的領袖們——民主黨和共和黨——在政府中代表他們並為他們的利益服務的這件事,仍然沒有感到滿足;他們要把國家政權機關中的一切領導地位直接掌握到自己的手裏。
   幾年前,華爾街著名的代表「新澤西美孚油」公司的領導人之一維爾奇的聲明,是在這方面的一個很顯著的例子。維爾奇在對外貿易全國委員會上率直地聲明說:「美國的私營企業家要麽應該積極挽救自己在全世界的地位,要麽,就被動的作自己葬禮的目擊者…:…」維爾奇强調指出:「私人企業家應該開始實行自己的對外政策,要從最重要的——派遣自己的人到政府中去來着手。」
   依照湯姆斯·貝爾克斯所著「美國帝國主義及馬歇爾計劃」一書中的證據,一九四八年初所任命的在美國政府中担任領導地位的,共有銀行家、財政家及工業家五十人,陸海軍將軍及其他高級軍人約三十人。
   擁有大約一萬六千個龐大資本的企業、控制六百億美元的全國製造商協會,是華爾街用以確定美國政府的機構及政策的主要組織。在這個協會的領導機關——所謂「十二人委員會」中,一切事情完全由美國獨佔資本如摩根、洛克菲勒、梅隆、杜邦等所屬的主要集團的代表來决定。全國製造商協會被認爲是超越政府的,正如湯姆斯·貝爾克在其書中指出,「美國政府所施行的任何重要政治方策,那是從此處出發或和它取得協議」。
   艾奇遜、哈里曼、杜勒斯、奧斯汀、詹遜、薛明頓、麥克洛埃及其他美國最著名的政治家們,都是全國製造商協會派遣到杜魯門政府中的。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哈里曼。哈里曼是美國最大的富翁之一,是「布朗兄弟哈里曼」銀行公司的經理,這個公司與美國許多鐵路、造船、礦業和航空業都有聯系。如所周知,哈里曼在戰爭時期活躍於外交界。戰後他被委任爲商務部長,後任美國政府駐歐執行馬歇爾計劃的特命全權大使;現在他又接受了一個新的高級職位:杜魯門的專門助手和顧問。
   美國國務卿艾奇遜與最大的獨佔資本家們有着密切聯系,他是美國著名的法律事務所「科文頓、達林洛、艾奇遜公司」的主人,這個公司是服務於摩根、洛克菲勒和杜邦財團的。極端反動分子及戰爭販子之一,不久以前做了美國國務卿顧問的杜勒斯、領導着紐約「蘇立文·克倫威爾」律師事務所,這個事務所是代表許多最大的銀行集團的利益的。
   美國現任國防部長詹遜(按已於九月十二日呈准辭職,杜魯門命馬歇爾於十九日起接任),實際上是作爲「聯合飛機製造公司」經理而加入政府的。大戰期間,這個公司接到了政府的大批訂貨,價値五十億美元。其中絕大部份作爲純利落到該公司的保險箱中去了。
   不久以前,離開空軍部長職位的薛明頓,現任全國安全資源委員會主席,他在大戰期間本是生產着無綫電及電料器材的「安默生電氣公司」的經理。據美國報紙的材料,薛明頓的公司由於政府的軍事訂貨而得到的純利,有數億美元之多。
   美國現任駐西德高級專員麥克洛卡的官歷也是異常有趣的。麥克洛埃是屬於美國商業家集團的,華爾街藉這一集團來實現其「國際旗幟」掩護下的經濟侵略。
   作着落克菲勒「大通銀行」顧問的麥克洛埃,曾被任命爲所謂「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的總裁。這個銀行是華爾街用以在財政上和經濟上奴役其他國家的主要工具之一。現在,這個做着美國高級專員的麥克洛埃,在西德代表了美國的獨佔資本家,實現一種使西德殖民地化及將它變為美國在歐洲的侵略基地的綱領。
   凡在國外担任着外交職位的人們,全都以各種各樣的綫索與美國獨佔資本集團聯系着。例如,美國駐英大使道格拉斯是美國一個最大的保險公司「互助人壽保險公司」的董事長。美國前任駐希大使格拉第——希臘内戰及干涉的鼓舞者及組織者——現任美國駐伊朗的大使,他有很長時期是「美國總統輪船公司」的董事長等。(未完)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