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理論準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03635
颗粒名称: 加強理論準備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9月12日当代报登载的劉少奇同志答宋亮同志關於加強理論準備的一封信。
关键词: 理論 準備 劉少奇

内容

編者按:這是劉少奇同志答宋亮同志的一封信,轉載自南大校刋。題目是編者擬的。宋亮同志:
   來信收到,你的意見是對的。
   中國黨內在最初的一個時期——陳獨秀時代及其以後——有些黨員是有一種意見,反對黨員對理論作比較深入的專門的研究,甚至在學校中,當許多黨員專門學習理論的時候,亦强調反對學院式」的研究。指那些比較埋頭讀書的黨員為「學院派」;而强調在實際鬥爭中的鍛鍊似乎認為只要有實際鬥爭的經驗而不要高深的理論研究就能滿足,就能領導革命達到勝利,似乎認爲馬列主義的理論,無須經過相當長期的埋頭深刻的研究,就能把握得到的。這種意見,與當時某些黨員的另一種意見,即輕視實踐,脫離實踐的理論研究,眞正的學院式研究對抗着。這兩種意見都是錯誤。一種是過分强調實踐,輕視理論的重要性,輕視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另一種是過分强調理論,輕視實踐的重要性,輕視實踐對理論的基源性與優越性。他們都沒有把理論與實踐的關係正確解决與正確聯繫。
   黨員在黨的學校中學習,從事理論研究的時候,主要的任務是理論上的深造與把握;而不是學校生活的鍛鍊(雖然這種鍛鍊聯繫到所學的理論即從理論研究中來逐漸改造我們黨員的思想意識,亦是很重要的)。這時候,學生應當埋頭讀書。埋頭從事理論的研究。這不獨不能因此就叫他作學院派,而且是學生的主要工作。黨員埋頭讀書研究,這一事實,並不表現為學院派,而是每一個黨員在從事馬列主義研究時所必須如此作的,任何比較有馬列主義修養的人,都必須經過這樣埋頭讀書與研究的階段。馬克思、列寗本人,更是如此過去有人指埋頭讀書爲學院派,是完全錯誤的。特別在學校中來强調,就更為有害。
   學院派是歐洲學術界及馬克思主義者中一個派別,是一個專門名詞。這派人只有離開實踐的理論的研究,輕視實踐,而不將理論與實踐聯繫,結果,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變成死板的敎條,而不能成爲實踐的指導。這當然是錯誤的,應該反對的。在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及我們黨員中,今天仍然是有這種人的。比如有些黨員,他們對於切近的組織問題事務問題等,常常採取一種非常不嚴肅的態度去注意與研究,而輕視它們,認爲在這些問題中是不包含馬列主義原理的,他們也不會從這些問題的研究中去學習到一點什麽東西,因此,他們並不以研究資本論的嚴肅態度來研究與解决這些問題他們不知道(或忘記了)馬列主義學說要成爲解决這些問題(行動)的指南。實際的有生命的馬列主義,恰恰就包含在這些問題中,包含在一切人們的社會的具體實際中,而不在書本的公式上及一切抽象的神祕的地方。
   在中國黨內上述兩種意見的對抗,當時是前一種獲得勝利的,在黨內相當造成了反對專門理論研究風氣;結果,阻止了黨內理論水平的提高。這是必須糾正與反對的,這與我黨直至今天在理論上的準備與修養仍然一般不够的現象,是有密切關係的它給了黨內以極壞的影響。在當時黨內關於理論與實意同時並重的正確的踐見,是沒有得到發展的。
   中國黨艱苦奮鬥英勇犧牲的精神,並不比蘇聯布爾什維克壞;所以中國黨歷來的組織工作就是很好的,不論作什麽事如組織工人,組織農民,組織政府,組織軍隊,進行各種方式的戰鬥,只要在黨內一動員,爲黨員所了解,歷來就能作得很好,就能完成任務,就能組織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的工人農民和軍隊到革命的戰場上去中國黨的組織能力並不弱中國黨的英勇犧牲精神亦是很好的。數十萬黨員被人割去頭顱的白色恐怖,亦不能威脅我們的黨員放棄自己馬列主義的旗幟。這些表現,是除聯共黨外、爲世界上任何國家的黨所不及的。然而,中國黨有一極大的弱點,這個弱點,就是黨在思想上的準備,理論上的修養,是不够的,是比較幼稚的。因此,中國黨過去的屢次失敗,都是指導上的失敗,是在指導上的幼稚與錯誤而引起全黨或重要部份的失敗,而並不是工作的失敗,直到現在,缺乏理論這個弱點,仍未完全克服(雖然黨內少數同志特別中央的同志是有了對馬列主義理論與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統一理解);因此,現在提倡黨內理論的學習,就成爲十分必要。中國黨只要克服了這個弱點,就能有把握的引導中國革命到完全的勝利。
   中國黨的理論準備不够,與上述錯誤的意見有關係,而成爲原因之一(但這也不是唯一的原因還有其他的原因。這些原因就是:
   (一)馬克思主義的著作傳人中國的歷史並不久(在五四運動時纔有很少的輸入)。不像歐洲各國,馬克思主義的傳佈已有近百年的歷史。
   (二)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時,又由於中國當時是客觀革命形勢很成熟的國家,要求中國革命者立即從事,而且以全部力量去從事實際的革命活動,無暇來長期從事理論研究與鬥爭經驗的總結。(這種情形直到今天還是有的。如我們今天到處都感覺到實際工作中的幹部缺乏,一切幹部幾乎都很難從工作中抽出作一種比較長期的理論學習等。)所以中國黨一開始成立,就捲入偉大的實際革命鬥爭中,各方面都應付不暇。這與中國黨的理論準備不够亦是有關係的,這亦是原因之一,(這在中國黨祕密活動的十年中,情形就有不同。這時是有時間給黨來從事理論研究的,但中國黨也沒有抓着這樣的時機來克服理論的缺點。這當然亦是一個錯誤。這也是由於對理論重要性認識不足及對當時革命形勢過分的估計而來的,雖然在這時候馬克思主義的新文化運動是有偉大成績的黨亦曾給以某種重視。然而黨沒有自覺的來提高全黨的理論水年,並把這當作當時黨的主要任務之一;因此,使當時的新文化運動及從事文化運動的幹部,都包含着很多弱點沒有使當時的□文化運動及其幹部與全黨的全部實踐密切聯繫起來,因此,就使當時的作品十分雜亂,不深刻與不實際,因此亦不能大大提高全黨的理論水平。)
   (三)因爲馬克思、恩格斯、列寗、斯大林諸領袖,都是歐洲人,而不是中國人。他們的著作都用歐洲文字發表的。在他們的著作上說到中國事情並不多。而中國社會歷史的發展具體道路,又和歐洲各國社會歷史發展的道路,有其更大的特殊性,因此要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用馬列主義的原理來解釋中國社會歷史實踐並指導這種實際,就覺得特別困難些。直到現在,馬、恩、列、斯的著作,大部份還未譯成中國文字,而中國黨員能讀馬列原著的也並不多,即使能讀的人也很少去讀完。因此,也影響到中國黨員對馬列主義理論的學習和修養。這也是中國黨理論準備不够的原因之一。
   由於這些原因,特別是我們黨的主觀努力不够,二十年來,我黨雖有極豐富的實際鬥爭經驗但缺乏理論的弱點仍舊未能克服。這是我們今天還要以極大的努力來加以克服的。
   所謂中國黨的理論準備,是包括對於馬列主義的原理與方法及對於中國社會歷史發展之規律的統一的把握的。這在中國黨的大多數同志們不論對那一方面都還有極大的不够。偉大的著作還沒有出來,這還是中國黨一個極大的工作。
   這就是我的答覆。致以布禮!
   劉少奇
   七月十三日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劉少奇
责任者
劉少奇
相关人物
宋亮
相关人物
陳獨秀
相关人物
馬克思
相关人物
恩格斯
相关人物
列寗
相关人物
斯大林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