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縣發展情形可代表一般趨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03232
颗粒名称: 克山縣發展情形可代表一般趨勢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土改後的克山縣農民發展情形。
关键词: 土改後 克山縣 農民發展情形

内容

(新華社瀋陽七日電)黑龍江省克山縣的調查說明:該縣兩年來農民購買力的提高是直綫上升的。這可以代表北滿土地改革後農村經濟發展的一般趨勢。
   克山縣民主村是一個百戶左右不大不小的村莊,一九四八年該村每戶的平均購買力爲東北幣三百六十一萬元,一九四九年爲四百九十萬元今年爲九百四十九萬多元,較前年增加了百分之一百六十三。農民富裕後,購買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比重也發生了變化。一九四八年,該村購買生產資料的費用,佔總支出的百分之十一·八、今年增加到百分之二十三,明年根據該村計劃將增加到百分之三十三·七,克山全縣統計,今冬明春農民將增購馬五千匹,車一千七百七十輛,蔴袋十一萬多條和其他農具很多這樣大量的添置農具在過去是沒有的,這說明農民在進行着擴大的再生產。在生活資料方面,布、棉花、皮襖、靰、鞡、皮帽、綫、酒、煤油、豆油、食鹽襪子等十一種物資佔該縣農民生活總支出的百分之八十六,其中布的增加最爲顯著。一九四八年民主村每人平均需布十六·三尺,一九四九年突增至二十七·八尺,今年則爲三十六·五尺。該縣民衆村中農劉子安說:「我家今年每人用三十尺布,明年可以有四十八尺布,合乎理想得七十二尺。」該縣農民現在還需要蓋房用的木材,和過年過節吃的東四以及文具紙張等。
   農民購買力的來源,全在於農業和副業産品的推銷。克山縣農民出賣的東西中,糧食佔百分之九十二·四,其次爲豬、鷄蛋。因此,東北國營商業對農業和副業產品的收購和推銷向即重視。但這一工作還須加强,還要作到切實掌握產量數量,及時地、有計劃地組織合作社和私商收購。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克山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