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專區劃建小鄉昌化民主選舉鄉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02631
颗粒名称: 臨安專區劃建小鄉昌化民主選舉鄉幹
其他题名: 全區鄉幹正集中訓練中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臨安專區劃建小鄉,昌化縣民主選舉鄉幹。
关键词: 昌化 選舉 鄉幹

内容

(本報臨安訊)浙省臨安專區爲了準備土地改革條件,在生產運動中各縣紛紛劃建小鄉,迄至七月中旬,全區已建三三七個鄉,未建八〇個鄉,估計八月間可基本完成。
   各縣在建鄉過程中,均依據本地實際情况决定工作方式:凡羣衆已充分發動組織較强地區鄕幹由民主選舉;雖有農協組織而領導不强地區則由羣眾團體提名,領導同意,或領導提名羣眾同意產生;羣衆基礎和工作基礎較差的邊遠地區則暫由政府深入了解後委派。昌化縣在工作上較為細緻,事先成立建鄉籌委會,宣傳醞釀,提出問題,如爲什麽要建鄉,鄉幹要有什麽條件等,繼即劃分小組推選代表,再提出候選名單,進行民主選舉。一系列的活動也成為一個較長時間的敎育階段,因此,鄕幹成份,均較純潔,工作有生氣。至於領導上物色鄕幹,也通過代表會的討論决定,或吸收到籌委會中,進行個別訪問,有意識的加以審查後,再加委派,這樣一般均能爲羣眾所接受。但也有些縣份將建鄕工作要求過高,想通體做到「澈底選舉」,如臨安縣在七月以前,即因此故,工作遲遲未能展開,及後接受縣委工作隊在靑柳基點鄕的工作經驗,領導上方决定從實際出發,求幹部質量不求產生方式,於是大局扭轉,工作推動,迄七月底已建鄉三十七個(內選舉者二十一個)。該縣鄉的行政區域業已劃小,轄四至二個行政村,人口爲一千五百至三千人。
   全區建鄉工作的經驗證明,無論採取何種方式,必須結合生產整理農會組織。某些地區由於會議過多,有礙生產,羣眾情緒頗受影響。
   建鄉以後,新任鄉幹對職責任務尙多不甚熟悉,現各縣正在或即將進行集中訓練,臨安縣第一期訓練已於十七日開學,爲時兩週,以提高鄕幹政治覺悟和政策觀念,鞏固民主政權。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