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紗廠工人節約六月份開始有盈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02421
颗粒名称: 長安紗廠工人節約六月份開始有盈餘
并列题名: 最近以來產量顯著提高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0年,自從紡織業工會棉紡工代會議之後,長安紗廠的工友們聽到了別人家怎樣團結資方維持生產的經驗,和明確了面向生產的思想,代表們回廠後,進行了普遍的傳達,通過小組會議,檢查了工會工作中的缺點,工友們才漸漸的對□產重視起來。
关键词: 纱厂 工人 产量

内容

(本報訊)自從紡織業工會棉紡工代會議之後,長安紗廠的工友們聽到了別人家怎樣團結資方維持生產的經驗,和明確了面向生產的思想,代表們回廠後,進行了普遍的傳達,通過小組會議,檢查了工會工作中的缺點,工友們才漸漸的對□產重視起來。七月初,花紗布公司與廠方簽訂了代紡合同,在花紗布公司的催促,和工會在生產改進會議(勞資雙方都參加)的主動爭取下,要求廠方訂出七、八、九三個月生產計劃,同時,工會並主動的向資方讓步,首先是將原來的每星期做五日五夜的工時改為四日四夜,其餘兩天的停班津貼,一天取消,一天由百分之七十減至百分之四十,各部門人員,譬如併條車,本來是一人管一節,現在改爲二人管一節,頭號粗紗車原有二個幇車,減少一個,細紗間八個落紗工減爲七個等等提高了工作效力,減出來的工人改爲每天「挨停工制」,這樣一來,本來每件紗需要人工約四十多工,根據八月上月份統計,每件僅二九、二工就够了。還有職員的薪金,六月份打了七折,七月份再打五五折,膳食方面也由自己組織膳管會,每月減少膳費爲一七·一個折實單位,節省了一一八〇個單位,用電方面也有減少,並將一部份用電,改用柴爿,節省不少電費,單是節省費用方面,一共減少了三千四百五十六個單位,此外回絲方面,也由於工友們勞動態度的轉變,七月份每件紗由三·六八磅,減少到二·一五磅。五月份每件紗要虧二九個單位,但到六月份開始盈餘七·九單位,一月共賺一千多單位,七月份每件盈二·六單位,一月盈餘五百多單位,這裏添購和裝修機器的費用已除出。這樣一來,資方對生產就有信心,親自佈置傳達八月份生產計劃。並在三個月生產計劃中,訂出修理、改造陳舊機器的草案。在修改舊機當中,工友們又發揮了很大的積極性,如鋼絲車,本來預備添大錫林針布二只,小錫林針布一只,但因以前廠方只委託上海辦理,沒有仔細檢查,買來東西不合用,造成浪費,這次工會特派保全部工友到上海去購買,並且利用了一台堆存棧房不適用的蓋板針布,調換了新的大小錫林各一台,節省了一千三百多萬元,同時利用這筆錢修改了一台大錫林針布,本來生產計劃上是準備在六天之内完成的,但工友爲了提早改進棉紗的品質,在杭州第一紗廠機工龔永森、何金海同志的幫助下,加班工作,在三天之內包修好了。淸花間機工李寶華想辦法,把能够一面用的斬刀調過來,不能用的,向廠方建議設法刨快,保證出棉淸潔;機工劉鳳祥動腦筋修改了搖紗車,資方並同意照樣改裝十台,並且準備把幾種不同的長短的錠子設法整理,修理細紗筒管,廠方預定修五十羅,現在已修好一百羅,這些具體的機件上的改進,大大的鼓舞了勞資雙方對生產的信心,工友們的勞動態度也普遍提高。如保全部工友,本來六點鐘上班,總有挨到八點鐘的,現在不到六點鐘都到齊了,並且還訂出具體的小組生產計劃。在全廠三百多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最近,長安紗廠的生產量也有顯著提高,近日十二支紗錠扯一。〇一三磅,已超過了〇·九五磅的生產計劃了。(長安紗廠通訊組、堯)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長安紗廠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