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俘虜看美國侵略軍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00956
颗粒名称: 從美國俘虜看美國侵略軍隊
分类号: K312.52
摘要: 1950年8月15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美軍官兵俘虜的文章。
关键词: 美国 俘虏 侵略军队

内容

新華社劉桂樑朝鮮前綫記者
   記者於七月二十八日和八月三日在鳥致院和漢城兩度訪問了美軍俘虜營在我們所見到的三百八十一名美軍官兵俘虜中,沒有一個人表示他是爲支持美國的侵略政策而打仗的。這並不是說,他們都自覺地反對美國的政策,而是說明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人從入伍到被俘,根本就不了解也從來沒想過美國的政策是什麽。
   在鳥致院美軍戰俘營的一百九十二名俘虜中,除了八、九名是五年以上的老兵(即一九四五年以前入伍者)外,其餘都是入伍不到兩三年的新兵這些新兵入伍的動機和被俘的經過,可以用美軍八〇五四野戰醫院的下士金鮑爾的話來說明。
   金鮑爾說:『在美國,很難找到職業,因此我能幹什麽就幹什麽□我今年二十三歲,曾做過卡車司機、拳師、摔跤者和馬戲團的摩托□車手。我所以參加軍隊,是爲了積蓄一點錢,以備將來讀書和養家之用。我參加美國駐日佔領軍,是想到日本看一看,住上他幾年。我想,反正是和平時期的軍隊,又不會打仗。誰也沒有料到在朝鮮戰爭發生後,我們眞的上了戰場。在我們出發前,上級告訴我們不是去打仗,而是去做類似警察的工作。但是我們却遇上了戰鬥。朝鮮人能開槍打你,而你連看也看不見他們。當你正注意着空山的時候,突然間滿山都是兵,並向你射擊了這可有什麽辦法呢?在他們喊你「站住!」之前,你根本看不到他們,等你看見的時候,已經太晚了。後路已被切斷,四面八方全是人民軍,命令你舉手。我就是這樣被俘的。』
   原美軍第二十四師第二十七團第二營第一通少尉連長葛蘭勃講了相似的故事。他曾一度被徵入伍,一九四七年復員後入夏威夷大學念書。一九四九年,他父親(一個工程師)因年老退休,生活沒有保障。他不得不輟學供養家庭,於是再度入伍。他說:「在美國,當兵是一種很好而又容易找到的職業。我在日本受軍事訓練,吃好的,喝好的。我的父母和未婚妻也可以得到一些補助,這不是很好嗎?」他隨部隊於七月十日在釜山登陸,十四日開到黄澗永同前綫,隨即遭到人民軍的進攻,他說:「我們急忙退到一個山谷裏,心想先在這裏躱藏一夜。但是還沒有等到天明,我們就發現已被人民軍包圍了。這時我們除了投降之外,已沒有任何其他活路。」
   原美軍第二十四師團第三十四團聯隊少校營長藍特倫在大田西北被俘時,還正在睡覺。這個美國部隊裏混了六年的老兵毫不怕羞地供認說:「我們美國兵的士氣實在無法和朝鮮人民軍相比。他們連續在山地作戰而不知疲倦。我們可累得再不能支持了一。
   美軍戰俘們在親眼看到他們自己的飛機瘋狂地盲目轟炸朝鮮和平居民,和南朝鮮全體人民業已動員起來支援人民軍的事實之後,態度已開始有了一點轉變。一名和藍特倫屬於同一團的少校鄧哈姆在鳥致院第一次見到我們時還進行過詭辯。而在漢城第二次見到我們時已不得不承認:『我們美國人正在有意地破壞這個地方,殺這裏的人民。南朝鮮人民憎恨我們和過去五年的政府(指李承晚傀儡政府)。我看到我們美國人所做的事情,感覺到羞恥。』另一個在公州被俘的第六十三野砲營的少校巴特爾是一個入伍十九年的老兵。他對記者述說他被俘後的感想說:『我剛剛被俘時,决定充耳不聞朝鮮人告訴我的任何事情。但是,你無需乎聽,看看也就够了。在北上途中所看到的一切,使我開始懷疑我們美國人在做什麽。你可以看見南朝鮮人民願意跟着北朝鮮走。人民軍愈往南進,他們就得到更多人民的支持,沒有一個人支持李承晚。如果我們美國不加干涉,戰爭在開始後的十天內就會結束。由於美國的干涉,戰爭拖長了一些,而且多犧牲了幾萬人的性命。美國應該放聰明些,趕快退出朝鮮。關於打仗的事情,我不願再多說什麽。因爲,對於一個老兵來說,退却與投降是可恥的,特別是當他曉得他所傷害的對象是老百姓的時候。』
   原美海軍第七艦隊航空母艦「熔爐谷」號上的戰鬥機少尉駕駛員湯姆遜,供認了美國飛機奉命濫炸朝鮮的和平城鎭和人民。他說:『由於朝鮮人民軍進展得太快,我們轟炸掃射的任務,並沒有確定的地點與確定的目標。命令規定:任何目標都可以轟炸掃射。』
   當他們轟炸掃射朝鮮人民的時候,連美軍俘虜也作了犧牲者。那個美軍下士金鮑爾就曾身受其害。他說:『我們從南往北來的時候,六個俘虜和兩個人民軍衛兵排成單行在公路上走。突然飛來了一架F八十型的美國戰鬥機,我們這時舉起手來表示我們是俘虜。那架戰鬥機俯衝到五百英尺的高度,駕駛員明明可以看清楚我們是俘虜,他却打死了我們中間的三個伙伴。我們三個沒有死的俘虜中,有一個人被嚇得不能行動。當我們在田地裏休息的時候,有的農民正在鋤地。又飛來了一架F八十型的炸射。那個駕駛員把他所有的東西全部使出來了:兩個火箭筒,半英寸和二十糎口徑的機槍各一,還有一面降落傘定時炸彈。繼續前行,看見一塊稻田裏躺着七個農民的屍體,另一塊稻田裏死了三個農民。飛機又來了,我立刻爬在稻田裏,不管是水是泥,只要能活命。我不能同意我的國家這樣做法。我親眼看到這種情况後,决心不再打仗了。這是一個內戰,我們美國人不應該在裏邊搗亂。』
   一個在大田附近被俘的中士格拉甫對記者說:「我們舉行投降之前,曾有兩個人反對,被我們打死了。他們兩個人所以拒絕投降,是因爲他們信了麥克阿瑟的話,以爲投降之後一定被人民軍槍斃,其實,麥克阿瑟說那話,爲的是要我們繼續作戰。」
   記者訪問了美軍戰俘營,更加深切地認識到:美帝國主義侵略軍隊的官軍們一方面是利慾薰心、瘋狂殘忍,而一方面又是貪生怕死、懦弱無能。美國人所誇耀的「優越武器」只能威嚇神經衰弱的人。
   (新華社平壤十四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金鮑爾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朝鲜
相关地名
鳥致院
相关地名
漢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