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樹理談:土改後的故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9032
颗粒名称: 趙樹理談:土改後的故鄉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07月22日,当代日报社刊登的一篇《趙樹理談:土改後的故鄉》。
关键词: 土改 故鄉 趙樹理

内容

最近碰到趙樹理先生,提起土改後農村,他大爲起勁,談了他的故鄉情形,他說:自土改以後,我到過我的故鄉(山西省沁□縣尉遲村)兩次,!一次是一九四六年夏天,一次是去年春天。
   一九四六年夏天那一次,因爲是到別的地方去,路過故鄉,沒有顧上多停,所得的印象不多。其中有一件最動人的事是互助打麥子。那一年麥子特別豐收,打麥場不够用——要按平常時候的打法,要一個多月工夫才能打完,他們發明了個互助法子,不幾天就打完了。這法子是一個組(五六個人、一犋牲畜)用兩個場子,每個場子攤兩次,合起來算,一個晌午等於打四場(平常也用那末多的人只能打一場或兩場)。在工作的時候,牽牲口的拉着牲口碾了這邊碾那邊,拿校子的挑了這邊挑那邊,拿掃帚的掃了這邊掃那邊……木掀、木杈掃帚……滿場飛,遠處看見好像演武戲—連平常時候四平八穩走路的老漢們,也跟着靑年人嘻嘻哈哈跳來跳去:這種現象是土改以前不曾有過的。
   去年春天那一次,是個陰曆正月天。這時候大家也閒,我也沒事,我就費了幾天工夫挨戶拜訪了一遍。這次訪問後,我覺得好像已經不是我的故鄕。這個村子很小,只有五十二戶,二百二十五口人(過去的人口比這多一點),在從前我最熟悉,那幾個人住在那座房子裏我都知道。從前連我自己在內,一村有半村都久外債,打下糧食來够吃不够吃總得先賣一部分還債;因此有好多戶到了春天就得借糧。日子過得不稱意了就講不起排場,坑上的席子破了買不起新的,反拆着破席子點火吸煙越拆越小、越毛,怕人看着不好看,把窗子堵得黑一點,因此有好多人家,當你初進屋子裏總看不見人。這一次我到這些房子裏去的時候,竟沒有一座是黑的了,不只有了新蓆子,蓆子上又都舖了羊毛毯,被子褥子雖是粗布的,却都很新鮮,問起來家家都還有點小積蓄——落花生、芝麻、菸葉子。當時因為城鄕關係還沒弄好,他們積蓄的東西賣不出去,不過他們都毫不着急、有的能把菸葉子存到二三年。村子裏合作社有油房把芝蔴打成油放到家裏,價錢不合適就留着叫自己吃。
   最近村裏來信,說村子裏去年一年買了七頭騾子,連原來的三頭共有十頭,還有三家修房子的,我想他們一定是把存的那些花生芝蔴、菸葉子都賣了。
   總之,土改後我的故鄉,再不是我從前非常熟悉的那個窮像了:人也變年輕了,黑房子也亮了、打下糧食不用先賣了,該賣的賣不出去也不着急了,賣出了東西也懂得應該把錢用到什麽地方了。(辛)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责任者
趙樹理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