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流浪到新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8994
颗粒名称: 從流浪到新生
并列题名: 記勞動院怎樣改造游民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自1950年06月16日至27日,杭州市人民勞動院在市人民政府的領導和市救濟會協助下,第二次進行全面的收容、遣送,转送安老院、保育院的流浪人,這些習慣流浪或被迫求乞的游民經過思想敎育勞動改造,基本上有了轉變。
关键词: 安老院 保育院 流浪人

内容

作爲收容與改造街頭流浪者的機構——杭州市人民勞動院在市人民政府的領導和市救濟會協助下,在上月十六日起到二十七日,第二次進行全面的收容,收容了男女老少共四百零五人,除了遣送回鄉一百三十二人外,餘分別轉送安老院、保育院,以及自動要求到該院五雲山農場去工作的以外,現在留在院本部進行敎育改造的還有一百十七人。
   從上月廿七日起到現在為止的二十幾天中間,這些習慣流浪或被迫求乞的游民經過思想敎育勞動改造,基本上有了轉變,他們到院以後,院方即給他們剃頭、洗澡,檢查體格、進行編組,讓他們走向有紀律,有組織的生活,但是在他們思想上這時候依然存在嚴重顧慮生活也感覺到不習慣,當時就有十三個人逃跑了,二十七日起,院方開始有計劃的給他們進行敎育,第一星期敎育內容是:「乞丐是怎樣產生的?」先作起吿上大課,然後進行小組討論、漫談使他們開始認識到乞丐由來的根源,是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與國民黨反動派長期統治中國的結果。同時由於院的工作同志帶頭替他們準備膳宿用具,帶頭參加勞動,他們對於勞動院不正確的看法就漸漸消除了,追憶起昔日討飯時的痛苦和國民黨對他們非人的看待,使他們更認識了人民勞動院是眞正改造他們的場所。
   第二星期開始,進行勞動創造世界敎育,要求他們認識勞動是光榮的,只有由寄生虫變為勞動人民才是出路,進行敎育之後,其中大部份有勞動的要求,最近,院部大門因為年久失修,快要倒坍,他們要求把原有大鬥拆下來,重新建造。並且自己動手,當換班的時候,一組爭着一組搶着做,就是清潔運動,本來是祗掃地的,現在他們並能自動的把玻璃都揩得乾乾淨淨,以前在城站一帶强討的乞丐「小組長」,現在參加木工組學習,也挺積極,再不推諉工作了。
   第三個星期進行一般政治常識的敎育,使他們認識新舊兩個社會是根本不同的,有一個習慣要飯的,據他說在僞金元劵發行以後,他曾經積蓄了兩担米的錢,但是等到金元劵垮台,他只是做了一次「黄金夢」,他知道不管法幣,金元劵都是反動派用來剝削人民的方法而已。
   如果拿他們登記的成份來說,最多的是城市貧民,佔二十四人,其次是小販有二十三人,職業乞丐只有十七人,但是他們却都是年輕力壯的,最多的是十六歲到三十歲,佔全院二分之一以上,其次是三十一歲到四十五歲,有三十六人,也佔三分之一,所以,在反動統治下,有生產力也還是沒有出路的。
   他們是原來百病叢生,經過體格檢查,計患皮膚病及傳染病的有二十六人,二人患梅毒,十二人殘廢、還有肺病的六人,總的患病人數達七十六人,佔全部二分之一以上,現在有病的正在進行治療了。在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大家都要光榮的成為偉大的勞動人民。(耘)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