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團提出的和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8655
颗粒名称: 義和團提出的和約
并列题名: ——充滿了反帝的仇恨
分类号: G210
摘要: 一九五〇年七月十八日当代日报登载的关于重新评价清末义和团运动的文章。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 反帝性质 外国侵略者

内容

清末的義和團運動,已經有了正確的評價,那是廣泛的羣衆反帝運動。
   發生的原因就是爲了自從鴉片戰爭以後,帝國主義對中國作種種的侵略,因此掀起了對外國侵略者的仇恨,由於他們無比的勇敢就可以說明義和團運動是反帝人民戰爭,而不是所謂「邪敎作亂」。至於「扶淸」那不過是有策略意義的口號,止有扶淸」才能進入天津、北京、對「洋人」直接作戰。
   滿淸王朝,尤其慈禧那拉氏,爲了苟延和鞏固自己的統治權,不惜與帝國主義勾結起來,壓迫與屠殺中國人民,事後簽訂辛丑條約,喪權辱國,賠款到四萬萬五千萬兩,使中國人民愈益窮困)其餘的條件更不心說了。
   日本人佐原篤介與署名「浙西漚隱」的中國人同編了一部「拳匪紀事」,對於義和團運動的前後,起載很多,范文瀾編著的中國近代史中引錄了不少,當然,「拳匪紀事」一書的觀點與立場是完全不正確的,但裏邊有義和團提出來的和約條件,這却是許多人所未見到的。
   原文共二十五條,極富興趣,特錄如下:
   「㈠各國前所索賠款一槪作廢。㈡各國應償中國兵費四百兆兩。㈢各國兵船已在中國口者不准開出。㈣各國租價照今加倍㈤將總署交還中國㈥康有爲回爲國治罪。㈦所有各國教堂一律充公。㈧日本將台灣交還中國㈨德國將膠州交還中國。㈩俄羅斯將大連灣交還中國。㈩㈠所有敎士各歸其國,不准再來。㈩㈡中國仍有管理高麗安南之權。㈩㈢中國海關仍歸華人辦理。㈩㈣各國使臣來中國者,照乾隆時所定之例,不許進京。㈩㈤另賠義和拳兵費四百兆兩。㈩㈥日本亦須照乾隆時例入貢。㈩㈦華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場約束者歸朝廷治罪。㈩㈧所有東西洋人與中國官場相見,須行叩頭之禮。㈩㈨外人不准在中國遊歷。㈡㈩俄羅斯西伯利亞及各處鐵路均須拆毁。㈡㈠英國須將新安九龍交還中國。㈡㈡各國運來中國貨物合應加倍收稅。㈡㈢洋船商人到口者,須先稟明該處守口中國兵官,方准入口。㈡㈣大米不准出口。㈡㈤凡貨物運往外國者亦須加倍收稅。」
   這廿五條,包含了愚昧,自大,以及不明瞭國際局勢的意味,但這也同時說明了反帝的本心,試拏這個條約和以後的辛丑條約比一比看,就可以明白義和團反帝的堅决與頑强了。(余進)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余進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