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認識聯營問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5542
颗粒名称: 怎樣認識聯營問題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6月,經濟的穩步前進,使整個中國社會正處在一個大轉變中,對於聯營的本質和作用,各方面也有不同的看法和估價。
关键词: 經濟 中國社會 聯營

内容

一、現已中國革命的停大勝利,新民主
   二、現况主義經濟的穩步前進,使整個中國社會正處在一個大轉變中。私營工商業在這一歷史轉變中,遇到了程度不同的困難。它們爲着克服困難,很多地方已經在政府的指導下,分別組織了各種聯營;有的地區,則正在醞釀推進中。對於聯營的本質和作用,各方面也有不同的看法和估價。
   現在先把幾個城市的聯營情况,介紹如下:
   第一、聯營地區與行業,聯營地區,計有北京、天津、上海、杭州、濟南、靑島、瀋陽、蘇南區等城市;參加聯營的行業,計有腸衣整理、造胰、針織、織染、捲煙、磚瓦、地毯、白鉄、煉染牙刷、造紙、醬料、新藥、製鞋、汽水、營造、製革、運輸、帆布、絲織、鉛筆、襯衫、縫紉機製造、毛紡機器、鉄工業、織綢、火柴、麵粉、棉紡、及布業聯營等三十餘行業。
   第二、參加聯營的家數,據初步調查,上海爲毛紡、絲織等八個行業,共計三百二十家;天津爲磚瓦、地毯等九個行業,共計三百八十九家;杭州爲織染布廠等五個行業,共計四百六十九家;瀋陽爲機器鉄工等三個行業,共計一千一百十六家。
   第三、聯營的類別:聯營類別,大體可分爲下列幾種:㈠聯合採購。它的目的比較簡單,僅是為着集資採購原料,將購買來的原料,按所出資金比例分配之。如上海由公私營紗廠聯合購棉處,領導採購原棉,已辦了二期。天津的棉花業為彈軋廢棉,集資採購廢棉;油坊業集資聯購蔴子。上海鉛筆業聯購木料等,都收了相當的效果。
   ㈡推銷聯營:主要是通過集體協議,評定產品價格,互助解决推銷上的困難,免去過份的中間剝削。如靑島之火柴,銷往西北,同時運回粮食;上海的麵粉,天津的織染、造紙、製秤,北京的針織業等,都採取聯合推銷。
   ㈢產銷聯營:內容比較複雜,參加的行業及組織形式較多。它不僅要劃一價格,而且也要計劃生產,統一調整機器和技術。其中有一種是把承接的定貨,按各廠能力,定出比例,分配生產。如上海的紡織用品、襯衣等業。另一種是按照可能的實銷情况,分配生產。如上海的捲烟、絲織,杭州的織綢等業。此項聯營內容比較複雜,因而比前述二種費力要大一些,組織方式,有的是成立聯營處,有的是聯營股份有限公司。
   ㈣統接統辦聯營:這主要是為工業品加工或承受公家定貨,目的也較單純,只是利用整體的組織,去承接定貨,再按比例分配給加工的廠家,公私雙方簽定合同,確定統一交貨日期,劃一規格質量。如天津的磚瓦業,上海的毛巾、被毯、漂印、煉染、航運營造等業。
   ㈤臨時性的聯營:這主要是少數工廠為承製國家和機關的大批定貨而實行聯營,如杭州組織了織布小組,共同替公家漿紗織布,瀋陽紡織業爲公家某種加工而聯營;天津的五金冶製業爲了替鉄路局承製零件,木車船業爲了承製平原省所訂購的木船等。一批定貨完畢,聯營即行結束二、作用
   第一、對於聯營的作用問題,應有明確的認識。因爲中國私營企業歷來存在着許多弱點。例如依賴外國,中小型工業佔多數,資金不足,經營分散,技術落後,盲目生產等。這些條件,使中國私營企業本身的力量甚爲軟弱,客觀上有聯營的需要。目前有些地方政府,推動聯營;有些私營企業,希望組織聯營,來克服困難,這是好的。將中小工業組織起來,這不僅在目前可以共同克服困難,同時也可改造私營企業,使它走向有組織有計劃的生產。因爲克服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困難,就含有革新的意義,而這個革新是需要用同行同業本身的集體力量去完成的。
   第二、不論在生產上,販售上,或原料收購上,中小的私營企業實行聯合經營是可以增加生產的力量。如蘇南無錫市的棉紡業的資金,聯營後由二百件紗增到八百十二件紗;蘇州的棉紡業,由九十五件紗增到一百八十五件紗,並擬增到一千件紗,都解决了當時資金週轉上的一些困難。再如杭州的震旦綢廠,十二月間就接受了香港永泰商行一萬七千碼的定貨,因資金不足,不能完成;聯營後才有力量生產外銷定貨。不僅如此,聯營又能擴大信用,便於與佔優勢的外商作鬥爭。如上海的捲烟業的情形,就是如此。另一方面,也便於向私營銀行進行貸款。
   第三、聯購或聯銷,可以避免由於小規模分散經營而引起過份的中間商人剝削,能够撙節不必要的、重疊的運輸、保管、管理等機構和人員的費用,減低每單位的生産成本;也能避免各廠單獨採購或推銷時,互抬價格等不必要的損失。如去年蘇南南通一帶收購棉花,很多廠商你爭我抬,提高物價,聯營後克服了這一弊病。又如濟南、靑島的火柴業,以前一個工廠交涉火車皮有困難,同時也是浪費,採用聯銷後,解决了運輸上的困難。
   第四、產銷聯合的方式,可以精簡人員,節省開支,降低成本。如天津的磚瓦業,北京的肥皂產銷聯營社等的例子,就可以說明這點。當肥皂業在聯營前,共有流動資金折合肥皂八百五十箱,還不够用;聯營後只要六百五十箱,即够支付了。而人員方面呢,聯營前四個廠有職工三十四人,每月薪金伙食費用加營業費用,共需小米一萬〇二百八十五斤;聯營後職工人數減為十六人(主要減少了支大薪的經理和職員),每月薪金伙食及營業費用等等開支,降低至小米四千二百九十九斤,比聯營前減少了五七八六斤小米。再加上銷路有開展,每月產量由七〇〇箱增加到八〇三箱,而每箱成本也減少了九·三四斤小米。三、缺點
   第一,私營企業的聯營還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組織,由於中國企業界在長期不正常的發展中,產生了嚴重的不正派的作風。如壟斷投機,互相傾軋,逃避稅收等,不易一時消滅。因此,聯營的組織,一時不易健全,需要作很大的努力。
   第二,聯營在技術上,有時需取得一致。但是,由於有些資本家的狹窄短視和自私,技術高的廠家,就不願公開,不願互助。有的資本家遇困難時,就參加聯營,一到情况好轉,就要散伙,仍想採用盲目競爭的辦法。
   第三,容易產生依賴性。聯營後統一購料,統一銷售,使一些工廠產生依賴思想,對聯營的公共事情,不關心,不積極,光想坐享其成,或光想公家貸款、定貨、加工等幫助。
   第四,有些地方發生了平均主義的偏向。有的廠家爲了貸款,爲了信譽而參加聯營,反而影響了它的資力的作用。因為貸到款後,按工廠大中小比例,平均分配。這對中小廠來說是有利的,對大廠資金比較雄厚者,則引起限制其投資的副作用,浪費了資金。反過來,資金較弱的廠家,需要貸款多,而實際得到的很少。
   總起來看:聯營方式存在着優缺點,但是,優點是多於缺點的。聯合經營在目前是私營企業一種較進步的經營方式,能將分散的企業組織起來,便於互相幇助,互相觀摩;節省人力、物力、財力、減少開支,提高信譽,也便於接受國家的大批加工和定貨,規格統一,質量一致。同時便於國家對分散的私營企業,加以指導,及可能條件下的貸款和收購。並且,能將盲目競爭,互相排擠的現象,加以調整,這些都已經由各地聯營經驗證明了的。至於所有的上述缺點,只要公家注意領導,加以私營企業界自己的努力,是可以逐漸克服的。四、領導問題
   上面已經說過,聯營必須要有國營經濟的領導,凡是領導比較切實的地區和城市,聯營就做得較好。大多數的聯營組織和辦法,是經過當地政府的推動扶持及指導的,對領導的原則問題,必須注意:
   第一,聯營前應重視條件成熟與否,事先醞釀,經過調查研究,必須充分防止急性病或盲目進行聯營,免得聯營後又發生糾紛。
   第二,生產方向上,應儘可能加以幫助,指出那些行業有前途,那些地區有銷路。必須防止聯營組織之間,發生不必要的盲目競爭。
   第三,注意聯營中的互相團結,協商辦事,減少糾紛。採用適當方式,加强思想敎育,糾正可能發生的毛病。
   第四,對聯營的指導方式,各地經驗證明,應依據不同的實際條件,在統一政策下,具體而靈活地運用。例如:
   (一)經過加工和定貨,指導聯營。這是很有效的,例如天津領導磚瓦業聯營,白鐵業聯營等等都是經過加工訂貨推動起來的,同時並幫助它們,解决當時粮煤的困難。
   (二)在可能條件下,公家參加聯營。如公私銀行的聯合貸款,上海的公私營工廠聯合購棉處,蘇南棉紡聯營處,國家貿易公司參加了一部分資金,政府起了推動和指導作用。但是,並不是什麽行業政府都要直接去參加,因為這在實際上是有很多困難的。
   (三)通過同業公會推動聯營,必要時工商局直接負責去幫助和領導聯營組織,都有很大的作用。五、重要條件
   第一,必須確實掌握原料和銷路,求其產銷平衡,才能持久。因此,各行業聯營後,應極力想各種辦法,面對國內廣大農村市場,以農民與城市廣大的勞動人民爲主要銷售對象,多生產他們所需要的東西。同時,再採用各種辦法,去爭取外銷的市場。另外接受國家的加工定貨,運用代銷等方式,以保證銷路和利潤。對於目前生產已相當過剩的行業,例如捲菸業、造胰業、火柴等等,聯營必須製訂產銷計劃,求得產銷平衡;否則解决不了銷路問題,聯營起來便會發生糾紛,難以維持。
   第二,參加聯營應以自願爲原則,不能施用任何程度或任何方式的强迫。如果在思想上對聯營沒有認識,勉强來參加聯營,反要增加聯營內部的麻煩。例如北京羣衆襪廠聯營,其中有一家根本對聯營缺乏認識,參加時有點礙於情面,半途仍然退出聯營,而其它四家,因出於自願,堅持到現在。
   第三,事先應對準備參加聯營的各廠情况作深入調查,並應經過充分的醞釀,製定協議,議好章程細則,推選有威望、辦事公正的積極分子來担任聯營領導組織的工作。獎勵進步的技術和工作態度,提倡訂生產計劃,注意質量和規格,評定價格……等等。
   總之,聯營要想做好,一方面必需有政府的正確指導,另方面,也需要聯營企業本身的努力。
   (轉載自人民日報)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