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玉堂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5467
颗粒名称: 也談「玉堂春」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0年6月11日,当代日报社刊登的《也談「玉堂春」》,這齣戲不仅有高度的藝術價値,也因爲這齣戲寫出了舊社會的黑暗一面。
关键词: 当代日报 玉堂春 社會

内容

我愛看這齣戲!
   這不僅是說這齣戲有高度的藝術價値,也因爲這齣戲寫出了舊社會的黑暗一面。看了這齣戲,除了使你對這段悲慘事蹟寄以同情外,也會使你知道,在錢的魔掌下,多少的貧苦女孩子寫成了這樣的血淚史,他也吿訴觀眾,這些落入火坑的女孩子像蘇三之流,要幻想有錢的人帶給同情是不可能的。像沈延林之流是如何的仗着幾個臭錢,來威迫誘拐可憐的女孩子,還掛着贖娼爲良的仁義幌子,使得這位時時懷念王公子的蘇三也受了騙,結果受盡虐待,含冤坐監!直至起解了才懊悔:「惱恨山西沈延林,他不該用銀錢與奴贖身!」這是幻想消滅的痛心話,也是幻想有錢階級會寄予貧苦人以同情的悲慘結果!這齣戲也告訴觀眾,在封建社會中這些官府奴才受賄枉法草菅人命是不足為奇的。無錢無勢的貧苦人民,受寃受曲是必然的結果。蘇三,這可憐的孩子還要說:「右也恨來左也恨,恨洪洞縣內無好人,這是多麽純潔的思想?他那裏知道「大堂不種高粱二堂不種黑豆,」吃的是什麽?這又怎麽不使人可笑而又可憐呢!
   這齣戲也告訴觀眾,封建社會裏那些官場奴才是永遠站在人民頭上的,這是社會的制度。「二傍刀斧手,吓得人胆戰心又寒!」就是這樣嚇唬人民,維持統治權威,即使是那位被劇作者寫做有情有義的督監大人王金龍,明知這位階下囚是自己的情人,却也礙着「面子」,顧着「官威」,不但不理這可憐的孩子,還要說「心中只把蘇三恨,口口聲聲三舍人!」這就是「爲訪嬌容,親到洪洞」的王公子、王大人的眞面目!
   這齣戲有他的進步性是因爲編劇者能在那時的時代背景下,採用了這樣一個不足為世人道而又普遍存在着舊社會的女孩子作主題、消極的替貧苦人民寫出一點血淚,喊幾聲怨,叫幾聲曲,使得觀眾瞭解這些潔白無故的孩子,究竟是自甘墮落,還是社會造成他,在錢的魔掌忍受一切。但雖然如此,編者的結論還是反動的,他把這些痛苦的仇恨消極的寄托在他的幻想裏,他幻想這些貧苦孩子會碰到好運,但他幻想命運會給她幸福!他反動的告訴觀眾,只要命運好,是會出頭的,即使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也會碰到的,因此他把這位主角——蘇三——的一身痛苦結局、寄托在位揮金如土、風流公子王督監身上,會不忘舊恩,同情她,收留她相聚團圓。把這些普遍的悲慘事蹟變爲風流佳話,千古美談,麻痺成千成萬「蘇三」的反抗性和革命意志,忽視了這中間存在着的階級仇恨,並不是人們幻想所能妥協的,他不瞭解這位風流公子一旦爬到人民頭上的時候,會如何對待他們的朋友,情人。這就不及「金玉奴」這齣戲中的莫稽對待金玉奴寫得深刻而入情,(金玉奴後面這段也是反動的,這裏只是指推江這段而論。)因此作者雖然想寫一點社會的階級仇恨,反而做了統治階級的工具,調和了階級矛盾,麻痺階級鬥爭的必然性,這是這齣戲的唯一缺點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洪洞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