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政當局協助下舟山漁民鹽民開始重整舊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4225
颗粒名称: 軍政當局協助下舟山漁民鹽民開始重整舊業
分类号: F327
摘要: 一九五〇年,舟山羣島軍事管制委員會及人民政府積極協助島上人民解决生活困難,恢復生産,中國糧食公司浙江分公司正協同人民政府以大批粮食供應島上人民。
关键词: 渔民 盐民 低价 粮食

内容

(新華社杭州二十八日電)舟山羣島軍事管制委員會及人民政府積極協助島上人民解决生活困難,恢復生産,中國糧食公司浙江分公司正協同人民政府以大批粮食供應島上人民。該公司定海辦事處及沈家門、岱山分銷處,已於二十四日成立。首批大米七十五萬斤已運抵定海,低價出售。此外,該公司並將有大量生油供應島上人民,華東水產公司及中國土產公司華東區公司即將開始牧購帶魚及其他海產。目前正値魚汛期間,爲協助漁民生產,軍管會已派遣許多工作組登記漁船,組織生產,岱山島漁民積極修補張晒漁網,有些並已下海捕魚。駐在島上的人民解放軍特派武裝船隻護航,以防海盜。這是一年來漁民第一次在自己的軍隊保護下大規模結夥捕魚。定海鹽民也紛紛整理復業,以迎接即將到來的海鹽盛產期,不少鹽民從過去國民黨匪幫所築的碉堡上拆下被搶去的鹽板,重整舊業。軍管會並將成立「漁鹽民工作委員會」,領導漁鹽民生產渡荒。
   (新華社杭州二十八日電)人民政府現正積極幫助舟山羣島漁民準備下海捕魚,重振被國民黨殘匪嚴重摧毁的漁業。
   舟山羣島爲遠東三大漁場之一。羣島東南岸上之沈家門和岱山、衢山兩島爲舟山羣島的二大漁市。過去極盛時期,每年魚汛四期,放洋漁船本客幫共達一萬二千餘艘,直接從事捕魚者共有六萬餘人,年產魚二百餘萬担。所產黃魚墨魚、海蜇等暢銷東南諸省,每年並有大批漁產經鹹製後運銷南洋各地。
   解放前,舟山羣島漁業因帝國主義侵略我國漁權和國民黨匪幇殘酷剝削,本已日趨沒落。去年四月,江浙等省解放,殘匪竄踞羣島後,漁業受到了更加嚴重的摧殘。匪軍除了向漁民徵收軍用補充費、漁稅、港口捐、綏靖費、護照費以及每天徵收的鮮魚代金費等等苛捐雜稅以外,並實行「封船」、「封港」。大批漁船被國民黨匪軍集中封扣於島上。僥倖被允許出海的漁船,也只能在匪軍指定的遠洋區域捕魚,不得近岸,而島岸恰是魚類繁殖棲息之所。許多木船航行遠洋,抵禦不住大風浪的衝擊,常常空船折回。風浪猛時,船隻互撞以至船、人兩亡者爲數極多。沈家門漁區今春魚汛時期,僅捕魚一萬五千担,較去年春汛期減少百分之八十一强。海蜇在往時年產四十四萬担,一年來則因匪軍嚴禁漁船晚間下海,己全部喪失。
   低價統制收購爲殘匪摧殘漁業的另一手段。解放前、殘匪以一担米換十担魚的變相刧掠,搜括大批漁產,運往台灣,魚價慘落,僅及戰前魚價的十分之一。島上漁民、船手以及漁行漁廠的職工等大批地失業、破產到陷於飢寒交迫的困境。
   介山羣島解放後,人民政府立即組織工作隊調查漁業情况,積極協助漁民恢復生產。現魚汛即届,獲得解放後的漁民正滿懷希望,準備下海捕魚。沈家門一地前往工作隊登記的已有二百二十多艘漁船。此外,朱家尖、白沙港諸島漁民,在解放後第二天即出動數十艘小船下海捕魚,每船每日最多可捕墨魚四、五百斤或黃魚二百多斤。隨着海上封鎖的解除,在人民政府積極扶植下,舟山羣島漁業的恢復將會是迅速和順利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舟山渔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