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與謝阿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3629
颗粒名称: 阿Q與謝阿桂
分类号: G210
摘要: 魯迅曾經說:「阿Q的形象,在我心目中似乎確已有了好幾年,但我一向毫無寫他出來的意思。」後來之終於寫出來者,是因孫伏園在晨報編副刋,每週添了一欄「開心話」,爲了要切合題目,魯迅在寫阿Q正傳時「就加上了一些不必有的滑稽」。
关键词: 阿桂 阿Q 地主階級

内容

魯迅曾經說:「阿Q的形象,在我心目中似乎確已有了好幾年,但我一向毫無寫他出來的意思。」後來之終於寫出來者,是因孫伏園在晨報編副刋,每週添了一欄「開心話」,爲了要切合題目,魯迅在寫阿Q正傳時「就加上了一些不必有的滑稽」。最初的作者署名是「巴人」,因此就有些四川人以爲阿Q正傳的某一段駡的就是他,到處查問作者姓名,疑神疑鬼地以爲阿q正傳暴露的阿Q若十缺點,正是他的陰私,一直到打聽出正傳作者的姓名,「才知道和自己素不相識,因此恍然自悟,又逢人聲明說不是駡他。」
   作爲一個人物典型說,魯迅在刻畫阿q時,是調和地採取了A地中的頭,B地乙的手,C地丙的眼鼻而寫成的。但任最初,在魯迅心目中,顯然存在着一個比較完整、具體的模特兒——即阿Q的前身。
   阿q的前身是誰呢?大家都知道是阿桂或阿貴,因為q是Quei的縮寫,可是「桂」本來應拚作Ku。i,照正傳的拚法,似應叫蕢,寗紹土音或轉而爲「瞿」。作者之所以取Q而捨K者,據說是因爲Q字的樣子有趣,好像有一條小辮子,更能形象地顯出原模特兒的特徵。說明白些:阿q的前身即謝阿桂,正傳上說是姓趙,是隨便選取百家姓上的第一字。這位謝阿桂的職業起居,與阿Q正傳中所寫的相近,平日只是偸點小東西,名義上則是打雜的短工。他有一位胞兄叫阿有,專給人家春米,勤苦度日,大家以他誠實,多喜歡用他,主婦們且尊稱之曰有老官。阿桂則時向其討錢。有一次,遭拒絕時,阿桂竟坦白承認這幾天運氣不好,偸不着東西,得手時即可奉還。
   有些漫畫上畫阿q的形象,總畫得瘦骨稜稜,其實這位謝阿桂雖窮而並不憔悴,身體相當壯健,頗有樂天氣象,有時赤脚、赤背,繫短布褲,頭上盤辮,見士紳時始立將辮髮推下。辛亥革命杭州反正時,阿桂曾在街上叫道:「我們的時候來了,到了明天錢也有了,老婆也有了。」有破落子弟對他說:「像我們這樣的人家可以不怕。」阿桂回說:「你們總比我有!」這就更像正傳中阿q的口吻了。
   最奇妙的是阿桂和周作人還有私人買賣上的往來,他不知道從什麽地方弄來了一些古磚,就常常轉售給周作人。周作人民國四年乙卯舊日記中還有如「十九日陰,下午阿桂以二斷磚來,留拓二紙………共以一元得之」之類的記載。
   總之,阿桂也好,阿貴也好,或是他們的綜合阿Q也好,都可以說是農村貧農,在封建地主階級壓迫剝削下,滿腔的反抗情緒無從發洩,而對客觀形勞又缺乏理解,一方面旣不願像阿有似的以「誠實」的姿態甘心受人剝削,取得地主階級心目中的「忠實奴隸」的地位,以博取別人的「喜歡」,獲得個「有老官」的「尊稱」,實際上則是安份守已廉價地出賣勞動力而已;另一方面,阿Q們又缺乏鬥爭經驗、組織能力,雖矇矓地知道「你們總比我有」,但並未深入了解地主階級、封建士紳的「有」,正是他們自己什麽也沒有的結果。這樣的被迫害的農村貧民,由打雜而流爲農村的無業游民,最後又由於不能爲地主階級所利用,所掌握,他自己也不能在應奮起戰鬥的時代而有所作為,終於以慘死收場,也是可以想像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交帅
责任者
孫伏園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