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財經情况與一九五〇年經濟計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2951
颗粒名称: 當前的財經情况與一九五〇年經濟計劃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中央財經委員會計劃局副局長孫曉邨先生在北京大學講演的記錄稿。
关键词: 中央財經 委員會 記錄稿

内容

(記者按:這是中央財經委員會計劃局副局長孫曉邨先生在北京大學講演的記錄稿,未經他本人過目,如有錯誤,由記錄者負完全責任。)
   關於當前的財政經濟情况,這是每個人民都應當知道的,因爲不知道這些,就不會明瞭我們的社會是如何一天天在向前推進。最近有一些情况易使大家迷惑和感到悲觀,譬如說上海一地倒閉的行莊就有九十多家,其餘各地有一〇四家,上海工廠停工的在一千家以上,商店停業的也在三千家左右,又上海已有十五萬至二十萬工人陷於失業,需待救濟,這都引起社會很大的注意,這是不是無法避免的呢?應從我們國家整個的財經情况和經濟建設來看才能明白。
   一當前的財經情况
   大陸戰爭已經基本結束,我們首先要問一問:我們所接收的是怎樣一個局面?不明白這一點,就無法對其他方面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我們不必從中國的社會性質看,只要從財經情况來說明:
   (一)我們所接收的是一個民窮財盡的局面。過去受盡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幾種的剝削,人民的經濟情况經過了八年抗戰和三年解放戰爭,比過去是要壞得多了,這點我不必細說。
   (二)是一個災荒遍地的局面。去年水災冲壞水田一億二千萬畝,以一畝收一〇〇斤粮食計算,就損失了一二〇億斤粮食,但是因爲人民政府能結合羣衆與水作鬥爭,否則還不知道要大多少倍,這是國民黨多年河道淤塞,水利失修所致。
   (三)很大數目的人口脫離生產。這一點由來已久,尤以農村爲最,城市裏有許多跑單幇的,這都是脫離生產的人,要知道離開容易回去難,這是一種反常的現象。
   (四)是一個農業生產衰退的局面。這一點分外嚴重,在一九三一年至三六年五年我國糧食的平均生產量為二七〇〇至二八〇〇億斤,四九年只生產二一〇〇億斤,減少四分之一;以地區論則華東區去年減產達百分之三十,河南省戰前每畝地可產粮一〇〇斤,四九年僅六十九斤;以茶葉出口而論,戰前平均每年七八十萬担,四九年僅十萬担左右;大豆戰前年產二〇〇億斤,四七年僅一三〇億斤;至生絲則衰退更甚:一九三一年出十五萬餘公担,四九年則只有七千餘公担,相當於戰前二十分之一。
   (五)殖民地化的工業。百分之五十的工業集中在上海,這在解放後對政府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負担,五百萬人口要生活,煤、米、棉花無一不缺,調煤最頻繁的時候,蚌埠徐州間每日對開過二十二列車。二月六日蔣匪幫又轟炸上海水電廠,因之造成二月七日至十日的紗價直綫上升,今日情形不能謂與轟炸毫無關係。上海一件二十支紗只能賣五五〇斤棉花的價錢,這是不够本的,但在寶鷄則一件廿支紗要賣一三〇〇斤棉花,生產棉花的農民反而要穿最貴的布,這是何等不合理的現象。就以我國二三〇萬紗錠集中上海這一點也足以說明我國的工業是半殖民地性的。
   重工業方面。北方的煤礦洞都是斜着開進去的,壽命不會太長,到三四年後就將減產,但是三四年後正是發展工業的時候,需煤量必定很大,所以現在就要加以改進;鋼鉄方面煉鉄多於煉鋼,發生不平衡的現象,東北連一個電機廠也沒有,這都說明了我國工業的半殖民地性。
   (六)柔腸寸斷的交通。加以國民黨撤退時大加毁壞,可以說是一片破爛,幸喜現在已大體恢復了。
   (七)阻塞不通的貿易。城鄉的物資不能交流。
   我們所接收的局面基本上就是如此。
   二一九五〇年的經濟計劃
   針對上述的情况,我們應該如何下手呢?這就要談談一九五〇年的經濟建設計劃了,我們是否百廢俱舉呢?决不是如此。今年的計劃有四個基本性質:
   一、重點性——不是百廢俱舉。
   二、恢復性——以三年五年的時間恢復到戰前水平,再以十年八年來從事發展。。三、要顧及到國家財政、人民負担、技術等等條件的可能
   四、長遠性——雖然只是一年的計劃,但是不能與長遠計劃相違背。
   本來訂計劃是要根據實際的統計數字的,但是我們現在的統計大多爲一種估計,不甚正確,但大體上還不差。我們今年的計劃所根據的材料究竟是什麽呢?主要的就是採取大家商量的辦法,在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之後,關於財經方面的專業會議召集了四五十個之多,重要的如油脂會讓、皮毛會讓、茶葉會讓、絲綢會議、豬鬃會讓、城市供給會議、農業生產會議、水利聯席會議、海關座談會,稅務會議、粮食會議、鹽務會讓、煤業會讓、鉄路方面的工務、機務、財務等會議、公路航務會議、鋼鉄會議有色金屬會議、化學工業會議、金融會議、紙張會議、電信會議、林業會議、電業會議紡織會議、勞動局長會議、華北農業技術會議等,這些會議基本上都是成功的,搜集了各方面的情况,結合了中央與地方、專家與實際工作者、行政幹部與技術幹部,通過這一系列的會議,製訂了一些計劃,這就是一九五〇年的經濟建設計劃,下面我只擇主要的介紹一下:
   (一)水利方面:去年十一月一日水利部成立,八日即召開各解放區水利聯席會議。今年有四千萬災民,七百萬人受了重災,這是一件很大的事,這次會議决定了今年的水利工程,差不多全國的河道都要重修,很難抓住重點,因爲我國的河道,已經有幾十年失修了,譬如長江、黃河、珠江等大河都要重修,漢水、淮水、南運河、子牙河、北運河、灤河等都有堵口工程,其他還有灌溉、修道、治河諸工程。中央人民政府今年要付出將近一萬萬分公債的代價來興修水利。(地方政府的還不在內)黄河堤防的水位要比四九年的洪水位高出一·五公尺,淮河、長江要高出零點五到一公尺,要求各地水利工程負責部門保證今年不出毛病。
   至於今年已經完成的,據水利部報告有:黃河復堤工程在三月底已完成一半,長江已完成大半,蘇北治河疏導工程已完成百分之八十,中南區長江的復堤工程亦完成百分之八十,湘鄂二省完成百分之六十,珠江完成百分之三十五,全國平均完,成百分之六十至七十,在洪水期以前,大體都可完成。
   (二)農業方面:去年十二月一日召開了全國農業生產會議,主要的内容之一是粮棉增產計劃,一九五〇年要增產糧食一〇〇億斤,增產皮棉四億五十萬斤,(植棉五千萬畝,產皮棉一三億斤)也就是要由年產棉花八三〇萬担到一三〇〇萬担。其他方面則有:
   (1)大量發動與組織勞動力,以恢復及提高耕作水平:這裏面包括組織勞動互助與婦女參加生産(希望老區婦女參加勞動應達婦女勞動力的百分之五〇至七〇)等。
   (2)繁殖耕畜家畜:保護現有,獎勵繁殖。今年要求老區增殖耕畜一四〇萬頭。
   (3)興修水利:包括整理修築渠道擴大水地五八〇萬畝。增加稻田與水地八五〇萬畝,打新井十一萬五千眼,增設水車十一萬一千輛,抽河水灌溉共可增水地二七〇萬畝等。
   (4)增施肥料:老區在現有基礎上增加百分之十五左右,新區亦要求適當增加。
   (5)防除病蟲鳥獸爲害:用藥劑防治黑穗病及線蟲病五〇〇〇萬畝,從國外購入D.D.T.六六六至二〇〇〇噸等。
   (6)推廣優良品種:共一四六四萬畝。內優良棉種一〇〇〇萬畝。
   (7)增補農具:增修農具一千萬件,及試辦馬拉耕作站五〇個。
   (8)墾荒擴大耕地面積:墾荒一六〇〇萬畝,試辦國營農場擴大耕地三百萬畝。
   (9)農業科學工作等。
   據各地報告情况,今年可增產一八〇億斤粮食,今年的棉花與麥子下種均良好,最近的春雨,預計華北小麥有八成收獲。
   (三)貿易方面:一方面是對外貿易,一方面是對內貿易。
   (1)外銷——豬鬃、茶葉、皮毛、油脂、生絲、鑛產品要大量輸出,最近又與蘇聯訂立了貿易協定,將來還要與各新民主主義國家訂立同樣的協定,所以輸出的數字是很大的。據估計今年國家所掌握的外滙是用不完的。
   (2)內銷——着重在保證幾種民生日用品的供給如煤、糧、花、紗、布、鹽等,現在掌握粮食的總數已達四五〇萬噸,可於上半年在城市賣出,這些粮食可供給城市人口三千萬一年食用。
   (四)交通方面,重心放在鉄路方面,公路航路不在重心之內,因爲現在全國汽車不過兩萬到三萬輛,都是破爛不堪的,船舶全國一二〇萬噸現在也還沒有完全的控制權。連台灣、東北在內,全國有鉄路二六八〇〇公里,現已通車者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去年修好了八二〇〇公里,今年要再修二二〇〇公里(大多爲支綫)。去年的火車運轉率爲四·一三天,今年要加速爲七·八五天。還有要舖設西北大鉄道的路基,也是今年要作的。
   (五)工業方面:煤在今年供給全國還有餘;鋼鉄方面是生鉄多於鋼,要增加鍊鋼設備;還要開發我國的三寶——鎢、銻、錫、這都是戰略物資。輕工業方面紡織工業今年不準備加紗錠數,但是要使原料合理供應,計劃上海紗廠內遷;蔴紡業在今年要加以發展;造紙工業在去年有一半以上紙廠關門,文化用紙多從國外輸入,今年要從國外輸人紙漿,自己製造,並擬在鎭江開設紙漿廠,以蘆葦做原料解决文化用紙問題。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財政問題錢的問題。前面那些專業會議可說是「畫龍」,而二月的財政會議才是「點睛」,去年物價漲了十倍,一、四、七、十一月有四次大漲風,這主要是因爲通貨膨脹的緣故。統一全國財政要作到財政收支、現金出納、物資三大平衡。現在全國的財政可說已經達到平衡了。第一要縮小編制,由養活九百萬人要減至六七百萬人:第二是清查倉庫,第三是要精簡節約。今年的公糧、稅收、貿易、現金收支都要統一起來。
   三結論
   我們這一些計劃是為了什麽呢?歸納總結爲下面幾點:
   (一)保障全國人民日用必需品的供給。
   (二)保障對前綫的供給——加速解放台灣、西藏。
   (三)養活九百萬人員並加以改造、訓練、敎育、組織其參加生產。
   (四)積累財富。
   (五)為今後建設打下基礎:以東北爲重點,今年經濟建設投資東北要佔百分之七十。
   這就是今年的財經任務。(易丁紀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孫曉邨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北京大學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
河南省
相关地名
台灣
相关地名
東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