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營零售公司的作用及其意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2851
颗粒名称: 國營零售公司的作用及其意義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5月13日当代报登载的國營零售公司的作用及其意義。
关键词: 國營 零售公司 作用

内容

「關於統一國家財經工作的决定」第六條中規定:「爲了調節國內供求,組織對外貿易,有計劃地供售物資與回籠貨幣,各地國營貿易機關的業務範圍的規定與物資調動,均由中央人民政府貿易部統一指揮」。這個决定公佈後,接着政務院於三月十日公佈了「統一全國國營貿易實施辦法」。辦法中除了規定在全國範圍內設立六個專業總公司、六個對外貿易專業公司、在各大行政區、各省除設立糧食、百貨、土產三大公司外,並規定「各大城市人民政府應設置市的若干國營零售公司」。根據這一個辦法的决定,全國各大城市的國營零售公司,今後會隨着人民的需求而逐步的增多起來的。
   人民政府這個貿易政策,是不是與民爭利和要消滅一切私人貿易呢?在目前我們可以肯定的答覆:不是的。因爲我們在中央人民政府頒布歷次的經濟政策文件中,和毛主席的許多論著上,都可找出證明來的。如:「一我們要做生意」。完全正確,生意總是要做的。我們只反對妨害我們做生意的內外反動派。此外並不反對任何人。」(論人民民主專政)。就是在共同綱領的經濟政策中也這樣的明白規定:「國家應在經營範圍、原料供給、銷售市場、勞動條件、技術設備、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調劑國營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可見國營貿易不但不是要消滅私人貿易,而是以通過貿易的方式,作進一步的具體的去加强領導和扶助私人貿易的發展。
   十多年來,受够了通貨惡性膨脹和苦難生活折磨的中國人民,解放後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和要求,那就是:物價不要漲,生活要安定。我們的人民政府不論在政治上,在財經等的許多措施上,都是爲了實現人民的這個要求而克苦奮鬥着。以市場政策而言,去年六月間,政府實行消滅銀元販,取締金鈔黑市交易、搗亂金融、哄抬物價的投機商;七月在美帝勾結蔣匪幇封鎖海口的困難環境下,政府提倡改變生產方針,擴大和發展了城鄉物資交流,而且爲了穩定物價,保障人民生活,在市場拋售物資,實行合理議價制度;此後就着重在各個市場的整理和改造,如規定各個市場交易時間,規定票據當日交割,取締退票行爲,禁止場外交易等等。計劃和制度,决心與勇準,粮食、紗布與各項物資,政府都具備了,抛售的範圍也逐漸的增加和擴大了,何以物價還會漲,而且在短短的幾個月中,竟漲了三、四次之多,什麽原因呢?主要的就是沒有設立零售公司,不能將物資直接售給消費者,而是間接的售給中間商,助長了中間商操縱物資,哄抬價格的機會是其原因之一。例如粮食公司初期特約門售代銷店,它們領到代銷米之後,當米價下跌時就先銷售上粮的特約米,把自己的米囤積起來不賣,相反的,米價上漲時就先賣自己的,把特約代銷米囤起來不賣,而且竟有摻雜和暗中抬高議價的情形發生,這樣不但違背了糧食公司銷售食米的本意,而且事實證明了企圖完全假借中間商去穩定物價,是不可能的,穩定了也不會長期鞏固的。事實又告訴我們,要物價不漲,要生活安定,除了設立國營零售公司,政府自己將主要的民生日用必需品直接售給市民外,是沒有其他的辦法的。
   這樣說,很顯然的,國營零售公司的設立,目的是在穩定物價,安定人民生活,而不是要消滅私人經營與民爭利的。如果說什麽國營零售公司設立後,是提早實行社會主義政策和共產主義呀,這種說法,不是不懂新民主主義經濟政策,就是中了匪特謠言的毒。假如一定說政府設立零售公司是用來打擊私人商業的話,那被打擊的就是一般慣於投機的中間商而已,消滅這些對金融物價起破壞作用的因素,我們相信沒有人會提反對意見的。
   國營零售公司普遍設立後,全國的物價將會逐漸的長期平穩下去的,這是全國人民一個極大的喜訊,今後人民政府將用什麽辦法來保證物價長期的平穩呢?第一,財經統一之後,全國物資的調配,現金的運用,都集中在中央人民政府貿易部的手裏,這樣就保證了全國各大城市物資的供需,和貨幣回籠減少通貨膨脹刺激物資的可能;第二,全國各大城市國營貿易公司批發商品的價格,統由中央貿易部根據實際情况,統一决定;第三,各區、省的各個中小市場國營貿易公司的批發商品價格與零售價格,則由各大行政區人民政府貿易部及省人民政府的主管貿部易門,根據中央貿易部總的價格政策决定的。這就是說,全國國營貿易公司批發商品的價格,一經中央貿易部决定之後,全國各大中小城市國營貿易公司的物價就必須以此爲依歸,不准有狂漲或暴跌的現像發生。而各地私營貿易的物價,也必須跟着國營貿易公司的價格進行交易,基本上消滅了濫抬物價的行爲。
   當然這種由中央貿易部規定的價格,决不會低於各該商品本身應値的價格的,就是說規定的價格一定使經營者在整個交易的過程中,不但可以保本,而且還有合法利潤可圖。因爲國營貿易公司的商品,在收購時,在運輸上,同樣要付出一筆資本和費用的,在營業的過程中,也同樣要繳納稅金,毫無特殊和例外,而且還要受到嚴格的雙重管理;因此國營貿易公司也是不能虧本的,也必須有合法利潤可圖才行的。理由很簡單,國營貿易的資財是人民的資財,它是爲穩定物價,爲人民謀更多更大的福利而經營的,它的盈利的資金是用於「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和「調節全國的和地方的物資供求、促進生產事業的迅速恢復和發展」的,否則的話,就不可能領導國內市場,穩定物價了。
   統一國營貿易實施辦法公佈後,今後私人的各種貿易,以及市場上的零售商,只有老老實實的以「貨眞價實」的態度去經營,多爲人民服務。「民族資產階級在現階段上,有很大的重要性」(論人民民主專政)。「爲了使落後經濟提高一步,中國必須利用一切於國計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鄉資本主義因素」去經營正當的工商業,使私人資本在國家資本領導下,走上發展生產,繁榮經濟的途徑。可見在建設新民主主義國家的整個過程中,私人經濟是佔着重要的地位的,不論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工商業資本家都毫無猜疑和消極的理由。
   數十年來,中國的私人資本,無不一致的向發展工業、繁榮商業這條路走去的,結果不是長期陷於困頓,就是走上了關門歇業的途徑,可見生存在官僚資本主義與帝國主義掠奪剝削的經濟基礎上的工商業,無論如何都得不到發展的。現在這些基本的破壞因素已經消滅,「公私兼顧」的經濟力量日益壯大,一切的工商業家在國營貿易經濟領導下,老實的經營正當業務,我們敢說前途一定光明遠大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海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