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力量克服困難三家綢廠聯合經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2052
颗粒名称: 集中力量克服困難三家綢廠聯合經營
并列题名: ——記浙江第一絲織聯營廠的成立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0年杭州市震旦、永安慶記、萃成三家綢廠成立浙江第一絲織聯營廠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杭州市 絲織廠 經營

内容

杭市震旦、永安慶記、萃成三家綢廠,自從依據「爭取外銷」的方針,集資二十四億(其中固定資本佔百分之四十五,流動資本佔百分之五十五)成立「浙江第一絲織聯營廠股份有限公司」,並派專人赴香港負責開展外銷業務後,一個月以來,生產情况基本上已獲致好轉。該公司共有織機一百四十台,(上海第四廠織機十三台除外)聯營後開動織機八十三台,停頓的有五十七台,初旬產量計七千七百碼,到中旬最後一天,開動織機已增加到一百零二台,而停頓的織機減少爲三十八台,產量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達九千七百碼。預計本月份就可爭取到開動全部機子。
   就設備方面而言,三廠都是杭市十大綢廠之一,其中規模最大的要算震旦,現有織機六十台,(上海工二台除外)職工一百六十五人。其次爲萃成,有織機四十一台,職工九十六人。永安慶記在一九四八年脫離「永安綢廠」獨立經營以後,雖規模略見縮小,但與萃成比較,依然不相上下,計有織機三十九台,職工一百零二人。三廠業務基礎,震旦着重外銷,產品在國外頗俱信譽。永安慶記向以內銷爲主,佔生產總量的四分之三,產品都是大路貨。萃成的生產方針,大致與永安慶記相同,雖有部份產品如維新縐、碧縐和花巴黎三種行銷印度,南洋等地。但也以內銷爲主。
   在國民黨反動統治時期,由於長期的惡性通貨膨脹,使工商業者走上了投機取巧之路,絲織業也不能例外,絲綢市場和紗布市場一樣的買空賣空,大踢皮球,促使綢廠盲目生產,造成畸形的繁榮。同時,因爲成品一出廠就有投機者吸收,以致影響了正當工業經營的企業化和生產合理化。
   京、滬,杭相繼解放後,外銷旣因美蔣匪幇的陰謀封鎖而一時陷於停頓,內銷則以社會風尚儉樸,且各路交通有待充分恢復,因此,銷售數量也極有限,加之過去盲目性的生產,更使產品滯銷過程中暫時的困難加深。震旦等三廠的經營作風雖則一個比較穩健,但也不免面臨「產品滯銷」而一度顯得十分困窘。如永安慶記在去年七月間最最困難的時候,堆存在上海倉庫裏無法脫手的成品達八百疋之多,約等於三個月的生產量。於是,在上海尚未解放的一段時期,便全靠出售部份原料維持生產。後來雖因上海迅即解放,華北銷路日趨活絡,不過所能抛售的成品爲數依然有限,所得僅可維持工資。這樣發展到今年春節前後,解放前夕所儲存的三十担廠絲,已經如數用罄,當二月間美蔣匪機瘋狂轟炸杭州,遭受停電影響,生產倍感困難。後來得到政府的大力扶助,委託代織,才能繼續維持生產。震旦、萃成二廠的情況也是一樣。
   在人民解放戰爭飛速發展的勝利形勢下,除西藏以外,大陸全面解放了,同時,穗滬之間的直達車,也吿勝利通車了,從此,基本上粉碎了美蔣匪幇的封鎖陰謀,爲絲織業戰勝當前困難,創造了有利條件。全國財經統一後金融物價漸趨平穩。這些有利因素的成長,對於杭市絲織業說來,確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震旦綢廠經理姚順甫認識到要克服當前困難,爭取外銷是一條出路!
   不過,外銷定貨花色繁複,加工費用旣大,產銷過程又長,除非有充分的資金,難以正常週轉。於是在三月中旬,就開始與永安慶記、萃成二廠醞釀聯營。但顧慮還是很多,信心仍不强。結果,由於人民政府大力扶助,貸給十四萬個折實單位,基本上解除了資方對資金短絀的顧慮,初步鞏固了對「爭取外銷」的信心。緊跟着,三廠職工在工會領導下,正確掌握「勞資兩利,發展生産」原則,積極爲「爭取長遠利益,忍受暫時困難」而主動團結資方,克服困難。
   四月七日由雙方代表正式簽訂的勞資協議,充分證明全體職工貫澈「勞資兩利」原則的精神:㈠降低折算工資的米價,由原來的粮店二號米門售價改以浙江日報所載二號中白尖價格為計算標準降低百分之十左右)。㈡延長工資發放日期:從五天一次,改爲半個月發放一次。㈢在維持原有生產狀况基礎上,必要時隨時可以酌量延長工作時間至法令許可的工作時間爲限。㈣減低津貼:除聯營前後爲準備改造傢伙停歇之織機,暫照一元二角標準津貼至四月底爲限。凡傢伙已改好或原來不改造也不停織之織機,一律自協議成立那天起,改照新協議履行,以後逢「等」的時候,津貼一槪減爲一元。且將起算時間加以提高。例如:等經、等緯、等花以及整機,一律提高到等半天以上起算,等鉄器部份,從以半天起算,改為一天以上算一天,二天以上算二天,餘則類推,而未滿半天的就不再津貼。
   至於職員們的薪給,也一律根據減薪原則,合理調整。減薪最多的達百分之三十,量少的也在百分之十以上,震旦廠職員且曾於一九四九年七月起二度普遍減低薪給達百分之卄八,此次平均再減百分之十。
   職工們協助戰勝困難的具體行動,使對於目前形勢以及人民政府政策認識比較清楚的資方,爲之提高了克服暫時困難的信心。至此,三廠聯營的基礎終於奠定。
   聯營是從四月一日開始的,公司組織後,便着手調整原有機構,合併上海發行所外,並派三人赴香港全力開展外銷業務
   關於生產方針,確定:一、加强内部管理。二、統一步驟。三、生產合理化。四、力求減低成本等四個原則。初步計劃:㈠爭取在五月份開動全部織機,㈡在維持原有生產的基礎上,逐步將內銷品織機改裝,以加强外銷業務。
   在四月中旬,香港滙到第一批訂貨預付款港滙三萬九千元,計人民幣二億三千餘萬元。同時,上海發行所存貨也銷去一億二千餘萬元。這時,勞資雙方對「爭取外銷」的信心益臻堅強,職工們的生產熱忱,也顯著提高。
   總結該公司能够基本上戰勝困難,爭取好轉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由於:㈠人民政府貫澈「公私兼顧」政策,㈡勞資雙方正確掌握「勞資兩利、發展生產」原則,緊密團結;㈢三廠資力比較穩健,聯營後益臻鞏固,且震旦外銷業務有基礎;㈣由於聯營。人力物力都能依據「精簡節約」,「提高效率」原則,統一調配,逐漸達到提高產品品質和減低成本的要求。不過,最基本的因素,還是由於全國財經統「而金融物價已趨向相對的平穩,以及人民政府爲有效鼓勵土特產品出口,適當提高港滙滙率所致。
   據該公司負責人說:目前唯一尙存在的困難,祗是資金還不够週轉,因為,爲了配合「全力爭取外銷」的生產任務,整個企業機構正在改造過程中,所以必需投下去更多的資金。然而,這畢竟是由好轉以致發展中的暫時性的困難,由於物價平穩,行莊利息普遍降低的有利條件,爲該公司戰勝最後困難已經提供了有力的保證。(聞)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杭州市震旦
相关机构
永安慶記
相关机构
萃成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
西藏
相关地名
杭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