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洋彼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1606
颗粒名称: 在太平洋彼岸
并列题名: 一一美國進步人士,著名黑人歌手保爾·羅伯遜對蘇聯記者的陳述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4月27日当代报登载美國進步人士,著名黑人歌手保爾·羅伯遜對蘇聯記者的陳述在太平洋彼岸。
关键词: 当代报 戰爭販子 文章

内容

(一續)
   於是我就開始『闖』了。我先是在一個農場裏做工,後來他們把我派到磚廠去了。我的工作是挑磚,裝滿了就走;空了就折回來。天天如此,像汽車一樣跑過來,跑過去。太陽一落山,我就倒在地上連夢都不作地睡着了。我和大人做一樣活計,但我只能領到成年工薪的四分之一。因爲我是個未成年的孩子,所以只能拿一半工錢,但是,又因爲我是個黑人,所以只好拿四分之一了。
   我忍饑挨餓節省了賺來的每一分錢。我攢錢,以便在秋天能够考入學校。最後我拿着錢交了學費,白人的學校才收了我。整整一冬天我和班裏的白人學生連三句話都沒說上。我坐在教室最後一角的一個書桌學習。我上學下學孤零零一個人走着,在那裏我成了一個和周圍全無關聯的人。
   我就是這樣,學習一個時期就去做工,做了工再去學習。我當過碼頭工人,旅館裏的茶房,百老滙飯店裏的堂倌。
   我僥倖地在學校畢了業,並攷人哥倫比亞大學。照例根據美國的『民主」法令,我依然不能和全體同學坐在一起——這回是他們把我當作一個麻瘋病患者隔在屏風外了。但是我咬着牙,默默地忍受對我的譏笑、卑視;隨他們的便吧!我只是一心夢想當個法學家。
   生活逼得我不得不靠踢足球賺錢來維持自己的學習。我是足球隊裏踢『左鋒』的好手。
   我雖然夢想成爲一個法學家,但並沒有成功。這是因爲什麽呢?請問在白人們成年到頭找不到工作的時候,又有誰肯聘請黑人的法學家呢?………
   我們人都說我交了『好運』。有一次在紐約市克爾林黑人區裏,在一個心愛的劇裏我扮演了一個不很重要的角色而引起大家的注意,並從這時起我開始了第二種生活,這就是黑人演員和歌手,保爾·羅伯遜的生活。
   眼花繚亂的霓虹燈廣吿,晚報上聳人聽聞的標題,在一晝夜的工夫便把我變成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但我簡直是莫名其妙,就憑我一個黑人能有這樣的幸運嗎?美國最好的音樂會大廳的門都向我開着。這到底是怎麽回事?這個謎很快就被我識破了。我明白了,這是美國統治階級的老爺們需要用敬意和名譽懷柔一小撮黑人。他們需要黑色的傀儡,以便隨時隨地都可以把他們擺出來。
   『有人說,在美國黑人的權利是被剝奪了的。請看,這該是多麽胡扯呀!你們看一看羅伯遜他是多麽顯貴呀!』
   可是我並不想作一個掩蓋二千萬同胞的苦楚的響亮的招牌。幾十萬的黑人子弟受不到敎育;任何一個白人無賴都可以無辜地吊死黑人。我並不想作一個掩飾這些罪惡的屏障。我體會到了這事實上根本不存在的美國的『民主』。
   我拋開了那豪華的大廳而走進了另一個美國——勞動人民的美國。那裏,白人和黑人都是平等,都是同樣的不幸。我給人們帶來了我們人民底悲憤的歌子。我給他們唱歌,和他們講話。成千的人們都明白了我的心。我是反對美國準備新戰爭的。我反對美國的奴役制度,我擁護那個爲和平事業而奮鬥的美國。這個道理不是再明顯也沒有了嗎?
   戰爭販子們是不喜歌我的演說的;他們關了我音樂會的門,他們禁止出售灌着我的歌子的唱片;他們打算用子彈偸偸打死我。但是,我並不畏懼他們,因爲我並不是一個人。
   (未完)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保爾·羅伯遜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人哥倫比亞大學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美國
相关地名
紐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