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唯物論社會發展史講話(十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1512
颗粒名称: 歷史唯物論社會發展史講話(十七)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4月26日当代报登载了“社會發展史講話(十七)”连载内容。
关键词: 当代报 社會發展史 连载内容

内容

地主階級的土地,都是用強制力量霸佔來的。地主階級是依靠強力統治來達到剝削農民的目的,所以封建的剝削又叫做超經濟的剝削。就經濟本身來說,農民在生産上是完全不依靠地主的,他使用自己的工具、種籽等等在自己經營的土地上生產,他應該是獨立的個體經濟。農民之所以不能不依附於地主階級並受其剝削,僅因爲農民在政治上爲地主階級所統治,受着地主階級的各種强力壓迫的緣故。總之,封建社會的生產關係是和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情况基本上適合的,如果沒有資本主義工場工業,要打垮封建社會是不可能的是說兩者中間就沒有盾矛。封建地主對農民的殘酷剝削使農民生活十分窮苦,因此也就阻礙了農民的生產力的發展,這就是兩者的矛盾的主要表現。在封建社會下,農民自己生產的東西絕大部分都要給地主,使農民無力養肥耕牛,改進工具,使農民不僅不能擴大生產,而且原有的生產也常常要被破壞。中國過去每一朝代,到了沒年的時候,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總是嚴重到使農民無法繼續生產和繼續生活,最後就引起農民的大規模暴動。引起農民地主間殘酷鬥爭。農民暴動,就是封建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的最高表現。。中國幾千年來,經過許多次農民暴動,結果雖然改朝換代,仍然是封建社會,原因就是生產力發展遲緩,沒有資本主義工業,基本上始終停止在小農和小手工業階這時如果資本主義工業發展了,封建制度就要垮台,變爲本資主義社會。如果沒有資本主義工業,生產力仍然是以小農經濟爲主,那結果只能是換一個剝削較輕的皇段,因而不能根本打垮封建社會。當然,中國幾千年來,並不是一點也沒有進步。進步是有的每次農民暴動改朝換代之後生產力總提高了一些,生產關係也多多少少有些變化,但是,這些微小的進步,並沒有使封建的生產關係根本改變。封建社會的發展,一般都是停滯的、長期的,中國封建社會拖延了二千多年,印度也是二千多年,在歐洲也有一千三百多年,其基本的原因就是小手工業小農經濟的生產力本身不容易發展為大工業,而地主階級殘酷剝削,使農民十分窮困,更阻礎了生產力的發展,更加强了這停滯性的緣故。
   我們講封建社會的生產關係與生產力基本上適合,這不帝朝代。在有了資本主義工業的情形下,農民暴動就和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地王的鬥爭相結合,最後建立起資產階級的統治。統治者還是讓了別人,農民又變爲被資產階級剝削的對象。農民自己在暴動中一般不會有遠大的政治目的他們主要的目的就是分土地,回家安居樂業,因此在暴動勝利後,政治的果實不是爲新的封建皇帝所取得,就是爲資產階級所取得,只有在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運動中,農民羣衆才不但可以成爲革命的主力,而且也可以成爲在政治上統治的階級。農民革命沒有工人階級領導,沒有馬列主義的敎育,是不會成功的,而農民自己也不會得到眞正解放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艾思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