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廬積極生產渡荒開荒積肥運銷木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1468
颗粒名称: 桐廬積極生產渡荒開荒積肥運銷木炭
并列题名: 幇助烈軍工屬代耕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0年桐廬縣掀起開荒熱潮,已經開了生荒八百畝,還積了肥料,計劃正式成立合作社來推銷木炭。
关键词: 桐廬縣 開荒 推銷木炭

内容

(本報桐廬訊)㈠桐廬自接省人民政府民政廳與臨安專區所發佈的「關於烈、軍、工屬代耕通知」以後,已經佈置組織代耕:每一區已普遍建立優救委員會,依靠羣衆動員社會力量,展開自動獻工獻粮,幫助烈、軍、工屬解决困難,已有具體成績。第一區羣衆自願樂助優救穀子六千五百斤,柴五十一担,木炭四十九担,牛工三十七工,勞動人力一千八百工。二三區羣衆也自動助勞動人力七百四十工,獻米三千八百零一斤,柴四十担,草鞋二十五雙,菜餅五十五斤,洋芋八十五斤,所以該區八十二戶無粮、缺粮、缺勞動力,生活困難的烈、軍、工屬問題都已解决。城關區農民把四戶工屬的田地,保證同自已的田地一樣耕作。
   ㈡生產渡荒及春耕工作,正逐步深入。全縣已掀起開荒熱潮,僅據第一區統計,已經開了生荒八百畝,幷展開了各種副業生產及早熟作物,而且還積了肥料總數達十九萬三千三百十六担。
   ㈢桐廬四區三管鄉,其中有十個村(約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依靠燒木炭過生活,(因山多田少)。原有炭窰四十九處,自號召大生產後,增加到五十七處,並且由鄕幹組織臨時推銷委員會,把木炭集中,選出負責人運到杭州出賣,購米回來。羣衆都說:「過去挑到富春江邊柴埠出賣,每担炭只能換到四斤半米,而且銷路少,現在運到杭州去賣,每担除運費外,可換米八斤半」。現在該鄉正在計劃正式成立合作社來推銷木炭。(玉)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桐廬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