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荒原到綠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1455
颗粒名称: 從荒原到綠野
并列题名: 記黃龍洞農場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4月26日当代报登载了黃龍洞農場從荒原到綠野還是剛開始,今後的任務準備以合作方式來組織他們從事農業生產,前途一定是無限光明的。
关键词: 黃龍洞農場 農業生產 合作方式

内容

從岳坟翻上棲霞嶺,在紫雲洞向北眺望,沿杭徽公路南面,在松木場、黃龍洞、古蕩之間綿互着一片平坦的曠野,這就是廣達七百餘畝的過去杭州的跑馬場,現在已經在南河災民及農改所機械開墾下,成爲「黃龍洞農場」,一片麥浪起伏的綠原了。
   過去是荒原、屠場
   說起松木場的跑馬場,杭州人對它都存在着一種恐懼的感覺,因爲過去這一大片土地,原是荒坟壘壘蔓草叢生的大荒原,還是在抗日戰爭前,那時戰犯宣鉄吾做杭州警察局長,爲了培育窮兵黷武的騎士精神,組織了騎射會,就征用了人後把這片荒地開墾了開來,敎練跑馬騎射,抗戰起就一直荒蕪着,成為日本鬼子的屠場,抗日勝利後,也成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刑場,直到後來七堡坍江,才把一批南沙的災民遷移到這裏來開荒。
   移送到這里來開荒的荒民,有七十多戶二百餘人,據一個十七、八歲的靑年農民說:當時還是一片長及人高的荒草和一片瓦磚白骨,在他們一鋤一鈀的開墾中,以勞動改變了自然,種起了小麥、大豆,蓋起了草舍茅棚,同時以打柴種菜勉强渡過了三、四個春天。
   解放前,在僞省主席陳儀的强暴統治下,曾設立了農民師資訓練班,準備趕走災民,吞食他們的勞動果實,來設立農場,然而好景不常,陳儀垮台,師資班也吿瓦解了。
   春風吹綠了原野
   解放後去年十月間,省農改所以這片荒地除部份開種以外,尙有靠近古蕩附近的二百多畝仍是荒蕪一片,同時爲了組織原有災民來集體發展農業生產,於是成立了「黃龍洞農場」,利用機械屯墾隊拖拉機,把二百多畝荒地也開墾了,種植了小麥。
   黃龍洞農場計劃中準備成爲牧畜園藝的小型農場,現在他們共有六十多人,分爲畜牧、園藝二部份,園藝部份準備培植菓樹苗和瓜菓蔬菜,現在大批的菜蔬苗,如南瓜、茄子、辣椒、黃瓜、蕃茄都已成長,除自己種植外,並廉價供應附近農家。畜牧場現有牛和兎兩種,牛有荷蘭牛和黃牛兩種,共三十三只,專供乳用,現在每天可出牛乳二百磅,除飼養小牛外其中一百十餘磅供應市區公敎人員及傷病員食用,價格便宜,普通每月十八個折實單位,公敎職工每月十四個,傷病員十個。因爲該場牛奶多是黄牛奶,營養豐富。現在他們已重建牛房設備,積極改進發展中。兎全部爲印度安哥拉長毛種可以剪毛,繁殖力大,現在有四十餘只,全部養在黃龍洞後面,每月一窠可生五、六只,這個星期預定可增加小兔六十幾只這批兔也供給農家飼養,每對計米四斗,這種長毛兔每年春秋兩季可剪毛兩次,毛可製呢絨之用。畜牧部份他們準備還要飼養鷄、鴨、猪、羊等家畜。
   生活在興奮中
   從荒原到綠野,黃龍洞農場現在還是剛開始,目前除農場本身二百多畝麥地外,其餘七十多戶災民,都還零散分居着,他們每戶平均三、五畝地,由於過去他們受過坍口的災難和國民黨的迫害,使得他們流離失所,現在他們在自己的勞力生產下,與人民政府扶助和農場的組織下,雖然同爲荒地初開,地質不好,收獲不豐,然而他們以打柴、養鷄,種植蔬菜來增加收入,生活已有了保障;當那個十七、八歲的靑年農民說到他遷來時這里是一片荒草亂坟,現在已變成一片麥地時,有不勝愉快的興奮之感,從這興奮中,可以知道他們對於他們今後的生活是抱着如何熱切的希望,和期待。
   美麗的遠景
   黃龍洞農場今後的任務,準備以合作方式來組織他們從事農業生產,因爲這裏環境適宜,接近市區、水利方便,沿跑馬場四週都開有小河,西北又連接餘杭塘河,東南通西湖,對農田灌溉極爲便利,土質的惡劣可利用人工肥料加以改造,所以今後的前途是無限光明的。
   春風陣陣地吹拂着,這七百餘畝綠油油的麥田,充滿了一片泥土的芳香,和興旺的氣象從棲霞嶺眺望這一片大好土地;麥苗、牛羣屋舍,畫出了一幅農場的美麗遠景。(加)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责任者
陳儀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