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唯物論社會發展史講話(十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1411
颗粒名称: 歷史唯物論社會發展史講話(十六)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4月25日当代报登载了“社會發展史講話(十六)”连载内容。
关键词: 当代报 社會發展史 封建社會

内容

三封建社會
   奴隸社會垮台以後,就出現封建社會,而且也只能出現封建社會。封建社會比奴隸社會進步,勞動者多多少少解放了一些,農民在人格上比奴隸自由了一半,奴隸自己本身是完全屬於奴隸主所有,而農民是半自由的了。農民有自己的經濟,佔有一部份生產資料——即勞動工具,生產品一部份交給地主,一部份為自己所有。地主只佔有主要的生産資料,特別是土地,一般都不佔有工具。這種生産關係,與這時的生產力的發展情况是基本上適合的。這時的生產力主要表現於使用較進步的鉄器以及較複雜的勞動技術,因此就需要對於勞動能有興趣,自己願意掌握技術的勞動者。封建制度下的農民的勞動興趣就比較奴隸高,因爲他們有自己的經濟,因此他對於每天勞動都有了一個希望,希望把屬自己的一部份逐漸積累起來,更富有起來。在這希望下,他們願意努力掌握技術,愛護工具,以便生產更多的東西,因此,就有可能使生產力提高。在奴隸制度垮台以後,只有封建制度是唯一可以實行的較進步的制度,因爲只有封建制度在這時是適合於比奴隸剝削制度更高的生產力。在當時要跳過封建制度實行資本主義是不可能的,當然更不能實行共產主義。資本主義必須以大工業的生產力爲基礎,奴隸制垮台後當然還沒有大工業,這時的生產力是以個體的小農經濟爲主,而只有封建生產關係是基本上適合於這種小農經濟的情况。這種經濟是分散的,以小的家庭爲單位來進行的『自然經濟』。自然經濟就是在」定鄕村或小的地區範圍內自給自足的經濟,農民吃的穿的大體上都是自己生產出來的,完全或差不多完全不是由交換得來。這樣的農民,他們一年到頭全副精力差不多只能照顧自己的小塊土地生產,而照顧不了更廣大範圍的活動,這種情形,就便利了皇帝、將軍以及地主階級及其代表者從上而下的專制統治,因此在社會上沒有資産階級和無產階級出現以前農民總難擺脫地主階級和皇帝的統治。所以小農經濟基礎之上,是容易出皇帝的。一個地主實際上就是一個土皇帝。以前北京城裏住着的皇帝,不過是一個最大的地主。地主階級所以能統治農民和剝削農民,首先是由於前者用各種强力霸佔了地土,因此也就能够强制在這塊土地上的農民來爲自己服務,受自己剝削。我們讀社會發展簡史,就知道在以前歐洲,日耳曼人打垮羅馬以後,帶兵到處打仗,擾害農民,使農民不能不請求日耳曼人的軍官們保護,而日耳曼軍官則以佔有土地和收租爲條件,歐洲的封建社會就這樣逐漸建立起來。分散的農民是軟弱的,容易受强力統治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艾思齐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