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糞的出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1199
颗粒名称: 大糞的出路
并列题名: 在城市裏是又髒又臭的東西,搬下鄉去就是農家的好寶貝。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杭州市肥料公司成立了,是杭州大糞市場的一個大轉變。
关键词: 杭州市 大糞市場 轉變

内容

杭市肥料公司成立了,這是杭州大糞市場的一個大轉變。
   提起大糞——這又髒又臭的東西,在杭州,如果以每人每日產肥三斤計算,全市五十萬人口就得出產一萬五千担。
   這一萬五千担大小便,放在城里是旣髒又臭的東西,搬下鄉去就是農家的好寶貝了。
   怎麽搬法呢?
   在過去,杭州的搬肥有四種方法:
   第一種是公營淸肥所,一直由公安局所主辦,專門淸除旗下一帶各住戶、各公共場所的糞便,運用一百二十部糞車,每車四担,一大清早淸肥所的九十九個工人就車聲轆轆的把每天積下來的糞便送上糞船,運到城外去。
   第二種是肥商經營,這些肥商,大多數是「世襲」了好幾代的,由於他們人頭熟,又是杭州的「地頭蛇」,包上了多少家的大小便,雇用了若干淸肥工人,每天早上,毫無代價的按戶倒了肥料,自由的運到郊區去賣給農民、賺上了一大筆「肥利」,吃得肥頭肥腦,他們靠了糞生活。
   第三種是農民個別經營的,每天早上在慶春街一帶「杭育」、「杭育」一大陣挑往艮山門、太平門一帶去的一大批糞担,他們和肥商一樣,也有一定的戶頭;但是全憑自己的勞力搬運,不必向人家買肥,也不賣給人,每天搬出百把担糞,全是用在自己田裏。
   第四種是農民個別向住戶買的,這大多是小便。
   上面這四種淸肥方法,單就第二種肥商經營來說,全市共有七十二家,一百五十個淸肥工人都由肥商僱用的。最大的一家陳長壽老闆,就用上了十三個淸肥運肥工人,擁有二十四條大糞船,每天的收入有它的旺月和淡月的,在旺月,農村的需肥量大,肥料的價錢也高,每担糞要賣大米三升左右,如果七十二家肥商全天的淸肥數量是七百五十担,那就大糞四十担,陳老闆就這樣做上了四、五代,到現在已經有許多士地房產了,這都是從「大小便」上賺的錢。
   一年十二個月,肥料是有凈賺上二十一石五斗米。
   肥商把肥料賣給農民有三種辦法:第一種是先付貨,後付錢,價錢頂高,買主都是貧僱農。第二種是先付錢,後付貨,價錢最低,顧主是有錢的地富。第三種是付一半,欠一半,價錢次之。肥商把貨送上門,農民還得付酒錢。肥商就是這樣在城市與農村之間實行剝削而肥壯起來的。
   肥料公司的組織,就是爲了改善這一關係。這是以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形態出現的。除了公股以外,也邀請肥商參加,每股十個折實單位,不論現金或工具參加都表歡迎。肥料工人有資金也可以入股,大規模的來解决農村的肥料問題和城市的淸肥工作。
   除此,肥料公司也注意到肥商的利潤,組織法第八條就這樣規定:「所有盈餘除全部百分之十作爲公積金,百分之五作爲公益及福利金外,其他百分之八十五按股平均分配,並規定每月結付一次。」這樣,吧商按月均有一定的收益。公司方面並準備利用市內垃圾來做堆肥,結合農民的需要進一步給予幇助。
   此外,公司方面對於以後的肥料交易,不一定要現金,農民如果拿蔴來交換也可以,同時爲了利用肥料工人的半日空閒時間,將籌設一個半日的製蔴工廠製造蔴袋,以增加他們的收入,提高他們的生活。
   這兩項附設的——堆肥與製蔴袋——生產機稱,規定盈餘由勞資兩方分攤的,在勞資兩方面,通過這一組織以後,獲利更厚了。
   這是杭州肥料市場的一個轉變,從封建的個別經營走上集體經營的道路,同時,改善了勞資關係,促進了城鄉互助。(耘)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杭州市肥料公司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