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東區水產會議看本省的漁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0248
颗粒名称: 從華東區水產會議看本省的漁業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0年4月12日,当代日报登载了关于從華東區水產會議看本省的漁業的内容。
关键词: 華東區 水產會議 水產局

内容

華東區第一次水產會議已於四月二日閉幕,依照這次會議的决定,浙江將設立水產局,並積極恢復溫州、甯波等地漁市場,有重點地發動與組織漁民參加漁民協會,建立漁民行政組織,和健全漁業推進社和供銷合作社,減少魚行的中間剝削;同時有計劃地進行配售漁鹽,協助加工,採取獎勵模範方式,以鼓勵發展漁民生產。人民銀行華東區行爲扶助恢復漁業生產、淡水養殖等,亦將重點貸放價値二千五百萬斤小米的漁業貸款。從這些工作表明:今天我們的政府對漁業是怎樣的重視!
   本省漁產蘊藏極豐,近來由於殘匪盤據海島,打刼漁船,搶掠漁民,以致產量驟減,但我們有信心打破敵人的封鎖,解放所有島嶼,爭取全面出魚,以完成今年華東區漁業生產任務。
   本省海岸綫曲折,島嶼密佈,其中如舟山羣島、長塗、石浦島等均最佳之漁港,產魚極豐,漁民大部係甯台溫人,利用近海淺水,以帆船撈捕後,用水冷藏,或用鹽醃製。按照過去漁業分布情形,全浙約可爲:乍浦、沈家門、石浦、海門、玉環五大漁區,都是本省重要漁港魚場,包括二十餘島嶼。據一九四六年調查統計:舟山羣島、象山、玉環列島等重要漁區有漁民七萬餘人,漁船一萬一千七百餘艘,每年平均可產魚二百七十餘担。同年各區漁業統計:甯波區共有漁船六千餘艘,漁民三萬七千餘人,每年產魚十四萬三千餘担;台州區有漁船一千七百餘艘,漁民一萬二千餘人,獲魚三萬三千餘担;溫州區共有漁船四千餘艘,漁民二萬一千餘人,獲魚九萬六千餘担。漁船多用木料製成,賴風力或人力行駛,各按需要造成各種式樣,如大小對船、釣船、網船、冰鮮船、舢板等,有利有弊,均無鋼鐵護身及機器設備,因之很易損壞。
   各種重要漁獲物除一小部份鮮售外,大部均須醃製,乾製或罐藏,以便儲藏運銷,過去水產製造多係魚行或魚棧私人經營,十九集中於岱山沈家門一帶,以黄魚鲞、鰳魚鲞爲大宗,行銷遍及全省京滬福建南洋等地,估計年產在二百萬餘担左右。出漁制度收益分配,封建性質極濃生產手段掌握在魚行手中,由他們供給漁戶,放取很高的租賃費用,即連漁戶自己有船網者,其運銷亦必須經過魚行之手,常故意抑低市價,重利剝削,迫使勞動者難獲溫飽,同時漁民生長海濱,散居各島,僅習於海上作業,不善其他生產,因出沒波濤,生命時在危險中,故缺乏進取心,更少團結觀念,以致常爲少數魚行老闆所操縱,而無力反抗。在國民黨統治時,雖亦有合作社及漁貸,但官吏與魚行勾結串通,勒索中飽,變本加厲,對於改善漁民生活,實際上不但不起任何作用,反而加深了漁民的痛苦,所以過去的「水上人家」,有說不完的辛酸,講不盡的憤恨!
   在舟山等島解放的前夕,省水產局即將成立,漁民也將有他們自己的組織——漁民協會,還將得到用鹽及貸款,生命安全也將有保障,魚行的中間剝削當然就要逐漸消滅,作爲全國最大漁區之一的浙江的漁業,無疑的將隨舟山的解放而得到發展,前途有無限的光明!(虹)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责任者

相关机构

人民銀行華東區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