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有利於中國經濟建設的中蘇經濟合作(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29611
颗粒名称: 歡迎有利於中國經濟建設的中蘇經濟合作(上)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4月5日,人民日報以『歡迎有利於中國經濟建設的中蘇經濟合作」爲題,發表社論。
关键词: 中蘇經濟合作 社論 人民日報

内容

(新華社北京五日電)今日此間人民日報以『歡迎有利於中國經濟建設的中蘇經濟合作」爲題,發表社論,全文如下:
   中蘇兩國在三月二十七日簽訂了以下三個協定:關於在新疆創辦中蘇石油股份公司協定,關於在新疆創辦中蘇有色及稀有金屬股份公司的協定,關於創辦中蘇民用航空股份公司協定。這在我國目前困難時期的經濟建設事業中是一個令人鼓舞的好消息。每一個實際的愛國者都知道,這些協定對於我國在完全平等互利的原則下利用外國資本和技術發展經濟建設這一件大事,是作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我們由此不但可以希望新疆富源的開展和中國民用航空事業的興起,而且可以希望我國與蘇聯和其他友好國家的一般經濟合作事業的光明前途。
   我們的國家現在已經基本上贏得了軍事的和政治的勝利,因此,經濟建設的艱鉅任務,變農業國為工業國的艱鉅任務,就越來越成爲我們的主要的題目了。我們要發展工業,就需要浩大的投資。資金從那裏來呢?當然絕大部分必須依靠本國的來源,除開沒收可以沒收的官僚資本外,就是依靠國營企業和國營貿易的利潤,依靠國家的公粮和稅收,依靠國家和人民的節約。但是由於目前已有的國營企業的收入暫時還遠不足以償付它所需要的支出,由於國營貿易特別是對外出口在生產條件和交通條件不足的情況下還很不發展,由於國家的公粮、稅收和人民的節約在戰爭尚未結束的情况下還不得不用於戰爭和其他不能贏利的用途,由於這一切,我們的工業投資暫時不能不受着極大的限制。在這樣的靑黃不接的困難時期,吸收外國資本在平等互利的條件下參加我國的經濟建設事業,就有了它的重要性。
   中國和蘇聯所締結的三項經濟合作的協定,還只是一個開端,但是是一個令人鼓舞的良好的開端。這是因爲,這三個協定是出現在今天這種最需要外力援助的困難時期。這是因爲,這三個協定所涉及的是新疆這樣離開中國中心極其遙遠的和交通極其困難、經濟極其落後的地區,所涉及的是要多年巨大投資才有可能得到利潤的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石油的尋覓、探測、開採和冶鍊工程,以及很難有利潤的民用航空事業。而最重要的,就是因爲,這三個協定都以發展中國經濟建設爲目的,既尊重中國的主權,又保證中蘇兩國在合作中完全居於平等地位。
   有人提出問題:利用外國資本來發展中國工業,和外國資本合作開辦合股公司,是否應該被允許呢?我們可以完全負責地答覆說:在適當的條件之下,這在原則上是許可的。不獨是和蘇聯,就是和其他新民主國家以至某些資本主義國家,不獨開辦這三個合股公司,就是開辦其他適當的合股公司以至實行某些事業的租讓,在原則上都是許可的,在事實上有時也還是需要的。如果我們在適當的範圍之內去實行這些辦法,並且又作得適當的話,這首先對中國人民是有很大利益的。爲了說明這一點,我們可以研究一下列寗關於這個問題的見解,並用蘇聯建設初期吸引外國資本的經驗來和我們現時的情形作一個比較。
   大家知道,蘇聯在十月革命以後長期間是被資本主義世界所包圍的;與我們今天可以利用蘇聯援助的優越條件完全相反,蘇聯當時只能跟它的敵人打交道。蘇聯爲了克服自己在建設初期的困難所採取的許多辦法中,有一項就是不但與資本主義外國共同建立合股公司,而且實行租讓制,就是把若干蘇聯富源租給外國資本家開發,而由外國資本家付給蘇聯一定的代價,列寗所製定的這個政策曾經從一九二一年起實行了好多年。一九二三年四月蘇聯共產黨第十二次代表大會關於工業的决議說:『過去一年來的經驗證明,在新經濟政策條件下,國家社會主義建設在某種廣大限度內是容許私人資本(其中包括外國資本)在工業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的。必須繼續採取一系列的措施,用過去已經證明合適的一切形式,即租讓、合股公司、出租的形式吸收外國資本投資於工業。仔細研究,究竟那些工業與企業部門,根據何種原則能够租讓與外國資本經營,才有利於國家整個經濟發展等問題,應當是計劃機關與經濟總領導機關最重要的任務之一。』雖然由於帝國主義國家採取敵視蘇聯的政策,這種租讓制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發展,因而在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二七年蘇聯的租讓資金僅佔全部工業資金百分之〇·五,但是直至一九二七年底蘇聯共產黨第十五次代表大會通過擬定國民經濟五年計劃的决議時,仍然指明:『只要能够增加蘇聯的經濟力量,使它更加擺脫資本主義世界的羈絆,擴大蘇聯進一步發展工業的社會主義基礎,就仍然應當「允許外資經營工業」。』
   列寗在解釋租讓制的時候明確地指出了吸引外資經營蘇聯企業在當時有怎樣的利益:
   『……承租人,這就是資本家。他們按資本主義方式經營業務,是為了獲得利潤,他們與無產階級政權訂立合同,是爲了獲得高於普通利潤的額外利潤……。蘇維埃政權所獲得的利益,便是發展生產力,便是立刻或在極短期內,增加生產品量。譬如說,我們有一百個某種產地、礦山、林區,我們開採不了這全部產業——我們的機器、粮食、運輸工具不够。因爲這同樣原因,其餘各產區,我們也開採得不好。……恰當而審慎地進行租讓制政策,這無疑是能够幫助我們迅速改良生產情况,改善工農生活……』(論粮食稅)
   在另外的地方,列寗又指出吸引外資經營企業在當時的蘇聯還有一個重要的利益,就是向外國經營者學會管理經濟業務的方法:『自己旣然不會,就得從頭學習,那時我們就會獲得勝利。』這種利益可以從與外資合辦的合股公司中得到。請看列甯對於組織這種合股公司抱着何等的熱望:
   『…我們現在有了一些合股公司。誠然,它們的數量是很少的。我們創辦了有外國資本家參加的九個合股公司,這些公司已經由對外貿易部批准,此外索科里尼可夫主持的委員會批准了六個,北方木料管理局也結合了兩個。這樣一來,現在就有十七個擁有若干百萬資本、且經相當機關批准了的合股公司。(當然,在我們機關方面也有充分的混亂現象,這裏也可能錯過這一些時機。)但無論如何,現在我們已經有了與俄國資本家和外國資本家合辦的股份公司。它們的數量並不多。…可是當俄國的和國外的這班普通資本家與共產黨員來組織合股公司的時候,我們就說:「我們總還會作一些事情,不管這些事情作得怎樣不好,範圍怎樣狹小,但講到開端這點,我們畢竟有了一點什麽成績。」當然,這成績並不怎樣多;試想想,我們宣稱要把全副精力(人們竟說,我們的精力是很大的)都放到這個事業上,這已經有一年了,可是在這一年之内,我們却只創辦了十七個合股公司。…對新經濟政策玩弄聰明,憑空議論已經够了吧!…經濟人員們,就請再不要議論新經濟政策,而去增加這些合股公司的數目,去檢查那些善於佈置與資本家比賽的共產黨員人數吧。』(俄國共產黨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上中央委員會的政治報吿)
   從蘇聯吸引外資經營企業的經驗中,我們應該得到什麽教訓呢?
   教訓就是:第一,對於人民政權來說,有條件地吸引外資參加經營企業(而不僅是簡單的借款和聘用外國經濟技術人員),以便使其『發揮積極作用』,不但不是什麽可怕的事情,而且是有利和必要的事情。蘇聯不但沒有因此喪失主權變爲殖民地,而且是變成了世界的工業强國。無論怎樣,蘇聯在變爲工業强國的過程中曾經多多少少地獲得了跟資本主義世界建立合股公司和實行租讓制的某種利益的,雖然這對蘇聯也是有過一些犧牲,給了外國資本一些好處。我們今天的經濟情形,比列寗所說的蘇聯當時的情形還要落後。蘇聯革命前的工業生產額,據一九一三年的統計,佔全部工農業生產總額的百分之四二·一,而我國今天工業生產額只佔百分之十左右,即只佔這個百分比的四分之一罷了。我們不是更加開採不了我們的許多產業嗎?我們不是更需要利用外國的幫助來『立刻或在極短期內增加生產品量』,『迅速改善生産情况,改善工農生活』嗎?我們不是更加需要向先進國家學會管理經濟業務和學會生產技術嗎?那麽,當我們决定在一定條件之下吸引外資來共同經營我們的企業的時候,我們還應該有什麽躊躇呢?(未完)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