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展中的小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28374
颗粒名称: 農展中的小故事
并列题名: 這些故事,都是科學帶給我們的奇蹟,這些奇蹟,今後將在農業生產上普遍出現。
分类号: F329.071
摘要: 一九五〇年三月,浙江全省農業展覽會替我們提出了一個中國農業落後應如何改進的問題,同時看了展覽會也替我們解决了這個問題。這就是科學技術的應用於農業生產上,這次農展中有許多農業科學的故事,可向我們廣大的農村作介紹的。
关键词: 农业 展览 杭州市

内容

(本報特寫)浙江全省農業展覽會替我們提出了一個中國農業落後應如何改進的問題,同時看了展覽會也替我們解决了這個問題。這就是科學技術的應用於農業生產上,這次農展中有許多農業科學的故事,可向我們廣大的農村作介紹的
   ·蕃茄和馬鈴薯合生
   的農作物·
   大家都知道蕃茄和馬鈴薯是兩種不同的農作物,然而農展中我們看到了一張上面生蕃茄,下面生了馬鈴薯的農作物的圖書,這張畫介紹我們認識了蘇聯生物學家米邱林的農業科學學說「春化法」,利用這種方法可以使兩種不同的植物接種在一起,除了蕃茄和馬鈴薯可春化外,其他如桃子杏子、蘋菓梨子都可用春化接種的方法,把品種改良,把生產力提高。
   ·不用母鷄孵成的小
   鷄·
   不用母鷄可以孵成小鷄嗎?可以的,農村中一般稱為「火逼鷄」。然而農展中用科學方法介紹了一種人工孵化法,而且在會場上實驗,這種人工孵化法,小的可孵化二十九隻,大的一次可孵二百六十隻,孵化設備簡單,一般農民都可仿造,據大同農場汪先生說:主要原理,以人工保持適當溫度,代替母鷄孵化,人工孵化的好處,除了可以代替母鷄外,主要的可以改良鷄的優良品種,這種方法對發展今後農村副業生產也有莫大幫助。
   ·三百斤重的大猪玀·
   猪在農村中是最重要的副業,但是一般土種猪最大不到二百斤,而且頭大皮厚,肌肉脂肪不豐滿,農展的畜牧組中介紹了我們一種盤克縣與土種猪和約克夏與土種猪的第一代雜交種,和土種猪比較起來,眞有水牛黃牛之差,一隻大的盤克種已達三百斤,體格大,脂肪厚,這種改良種猪,對農村生產收入,可增加一倍,這是全省農村、農場値得推廣的。
   ·木材製成的「人造
   棉」·
   每個人身上都缺少不了棉花,夏天穿的單衣,冬天穿的棉衣,誰都知道是土里長出來的。這次農展棉蔴組介紹了我們一種「人造棉」,這就是浙江人胡逸先生發明的,這次展覽中,他親自爲觀眾解答說明「人造棉」的製法和用途。「人造棉」的原料是各種纖維木材都可以的,只要經過化學浸製的一定過程,就可以把木材中的木質部份全部去了,而剩下和棉花樣的纖維質,這種纖維而且比棉花長,可以一樣織造成布料,這個發明對今後替代棉花生產上有很大的幫助。
   ·不用休息的鐵牛·
   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了,然而農業究竟怎樣機械化呢?這次農展的農業工程組有了很好的說明,而且把舊農業的工具鋤頭、鐵耙、水車和新式機械拖拉機、播種機、抽水機編織機對比展出,明顯的表現了落後和進步,機械軋軋軋地響個不停,這種丕用休息的鐵牛,將使廣大的落後農村轉變成工業化的集體農場,像鑿井機可以深入地面二百五十公尺,玉米脫粒機,手搖一小時可脫玉米一百斤,打稻機一天打稻十五担以上,拖拉機一天翻地五六十畝,二十匹馬力抽水機一天可灌溉田二百畝,這種鐵牛的力量與落後的人力比較起來,眞有天壤之別。
   ×××
   以上的幾個故事,都是科學帶給我們的奇蹟,這種奇蹟,今後將在農業上普遍出現,農業科學化,農業機械化,將使農業生產永遠獲得豐收,將使勞動人民永遠得到幸福的保障。(陸加)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陸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