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糧食業的轉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27441
颗粒名称: 杭州糧食業的轉變
并列题名: 由散漫走向集中,由保守走向進步,由自由競爭走向集體經營。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0年杭州市的糧食業,經過數次盛衰,在人民政府領導下,已初步轉向集體經營的大道前進。
关键词: 杭州市 糧食業 集體經營

内容

在新民主主義發展生產,繁榮經濟的政策下,工商業是有其一定的歷史的使命。商業必須做好城鄉互助,內外交流,在國營企業領導之下,商業必須服務於工業與農業,服務於人民,進一步求得商業本身的改造,所以過去那一套經營的方法,是行不通且亦不可行了,只有由散漫走向集中,由保守走向進步,除去自由競爭的傳統觀念,建立團結互助服務大眾的時代意識,在國營經濟領導之下,進而使商業資本與工業資本結合,更進而走國家資本主義的路。才有發展的希望。杭州解放以來,許多行業多已轉向新的方向前進,尤其是糧食業,由於歷史條件的具備,已漸次開始由個體經營進入集體經營,初步地組織了聯營機構,配合着本市貿易公司的領導,對疏導糧源調劑民食起了一定的作用。
   糧食業由於實際情况的轉變,由於業內政治認識的提高,自覺其過去經營方法的不够,開始了轉變,這是國民黨的搜
   刮剝削
   一九四五年抗日戰爭勝利了,糧食業抱着莫大的希望重振旗鼓,糧行糧店先後復業□同業公會聯合成立了糧食市場,把交易從城北轉入市區,同時主要糧源依賴上江及硤石一帶,湖墅米市已無足輕重,在短時內固然也有一些發展,但接着而來的不幸遭遇較之敵僞統治時期有過之無不及,這就是官僚資本勾結了部份糧商滲入糧業,造成了糧價飛漲,迭次米潮使正常糧商橫受襲擊,「八一九」限價,糧業又首當其衝,更被打擊得體無完膚,經過這許多次的摧殘,糧食業便患着高度的貧血症,復業的行號又倒了下去。在一九四九年春夏之間,就有「正泰」、「同興」等規模較大的八、九家糧行閉歇,此時,(卽解放前月餘)杭州的糧食業實已面臨崩潰前夕,湖墅米市亦益衰落,糧行寥寥無幾,碩果僅存數家歷史較久的糧行,點綴這曾經是杭州米倉的市面,但大部多陷於半停頓狀態。繁榮時期
   杭州的糧食業,是有着三段値得一記的全盛時期的:在一九一二年以後,由於水陸交通便利,杭州已成為東南的一個大商埠,因爲甯紹各屬糧食產量均不敷本地消費,湧向杭州採辦,而蕪湖、無錫等糧食產區的商人正在杭州開闢市場,杭州本身糧食也需要外省接濟,在這樣優越的條件下,粮食業卽開始趨向繁榮,由嘉湖各縣,蘇省太湖一帶,及皖省蕪湖、太平、寗國等地航運來杭的糧食經運河入駛,停泊於城北湖墅,帆影幢幢,每日多至數百艘,全市交易十九集中於此,短短的一條朱兒潭直街,粮行林立。有「杭州米倉」之稱,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三六年十年間,已發展至最高潮,據不完全的統計:全市糧行雖不及二十家,(大部集中於湖墅一帶),但存糧總數達卄餘萬石之多,一百餘家糧店,存糧亦在二、三十萬戰爭帶來的
   厄運
   戰爭替糧食業帶來了厄運。一九三六年以後,抗日戰爭爆發,在敵僞統治八載期中,糧食業遭遇到接踵而來的打擊,受到慘重的損害,行店紛紛倒閉,僅有少數行店尙艱難地支撑着。石之間,不但供應杭州綽有餘裕,同時還足敷寗、紹各屬所需,所以那時杭州不單是一個粮食的消費地,也是供應浙東糧食的集散地,間接繁榮了其餘的商業。値得介紹的經驗。記者在這裡不厭其詳的加以報導,使其他各業有所參攷,相信有許多地方是可以倣效的!
   解放後的復
   興
   當解放大軍挾雷霆萬鈞之勢渡過長江,解放了杭州時,糧食業多數行店對於新政府尚未了解,存着嚴重的顧慮,於是又有一部份閉歇。及後,商人的顧慮經過事實的冲刷而消滅,五月中旬,各行店雖元氣大傷,仍紛紛振作復業,新設的超過任何一年的紀錄,惜資金多很薄弱,糧攤亦如雨後春筍一般地茁起,然當時市埸秩序紊亂到了極點,憑證入場的制度無形取消,任何人都可以進場交易,價格高低不一,糧源未能暢通,場外交易使部份奸商有機哄抬,到了靑黃不接的時候,一切因資金短缺、散漫競爭、投機囤積等的弱點都先後暴露出來。市貿易公司大力調劑民食,一面委托糧店代售,一面貸欵合作購糧,勉渡靑黃。經過這一次敎訓,糧食業知道了沒有一個健全的市場組織,不但因爲價格不一而難於疏導糧源,且於本身利益的損害也大,紛紛要求政府改組市場。市工商局爲加强管理、杜絕投機,以保障廣大市民的利益起見,遂接受要求開始着手進行整理工作,初步將糧行糧店糧攤重新登記,發給新入場證,並劃分糧攤營業地區,成立糧食市場臨時管理委員會,由工商局、市貿易公司、糧行粮店糧攤代表十三人任管理委員,建立各項制度,訂頒保障民食供應、杜絕投機操縱、壟斷居奇的管理辦法,並禁止場外交易,管理委員會於八月十五日正式成立,市場情形才日漸正常,日漸繁榮。參加市場交易的單位激增,計粮行八十餘家,粮店三百餘家,粮攤一百八十餘家。早稻登場後,最高成交量已達到四千〇四十七石,最高到貨紀錄超出七千石以外。粮食業又進入一個新的、正常的、有組織的繁榮境地了!又一個轉捩
   一九四九年秋收以後,粮源轉旺,糧食業代客買賣的經紀業務日趨發達,新設行店也日漸增多,但資金弱小,實力脆弱,其中亦有未備資金而專營經紀業務者,以糧行方面論,那時會員糧行雖有九十一家,但其中四十家卽係別業兼營代客買賣,而並無資金者,其餘五十一家包括加工數十二家在內,資金總額僅六千七百六十石;再以存粮言,在一九四九年十月底,統計到市場開貨的行店有一百三十一家,存糧則僅一萬六千餘石,與一九三六年以前存糧數家相比,只及百分之四。以這樣薄弱的力量,一遇到較大風浪,不免窮于應付,於是像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及其他數次糧價暴漲。這些漲風雖多在市貿有計劃、有步驟的主動調劑下平了下去,但該業終於認識了本身艱巨的責任,知道光靠市貿接濟是不對的,也從而明白了以這樣脆弱的資金如再各自爲政,毫不相關,是担負不了供應民食的責任,同時這樣發展結果,將同趨毀滅之途。於是,一部份有遠見的同業就要求組織聯營,由散漫走向集中,由保
   由個體經營轉變到集體經營
   糧食業組織聯營的希望,在政府及市工商聯扶助和鼓勵之下,終於成爲事實!聯營公司籌備處於本年一月十一日成立,初步參加的糧行店單位達一百〇八個,資金合糙米三千〇六十石,在籌備時間由於適應社會需要,卽已開始進行業務,派員赴長沙採辦大批□米,對於本市民食供應起了一定的作用。三月三日標誌着杭州糧食業已初步由個體經營到集體經營,協助政府調劑民食的一個起點:杭州糧食聯營公司在靑年會四樓正式成立,寫下了糧食業有曆史意義的轉變的一頁,同時糧攤也紛紛組織聯營,在建國中路、衆安橋、河坊街三地已有十一個聯營處成立,包括糧攤近一百家。聯營的優點
   由於杭州粮食業認識了當前使命的重大,知道以個別脆弱的力量實難負起這艱巨的重任,因之自覺地組織了聯營公司,以團結的力量,來担負赶社會付予的使命。但糧食業實施聯營後、究竟有些什麽優點呢?第二:資金和信用集中在一起,以集體的力量,配合國營機構,對整個杭市的糧食供應,可作通盤籌劃,成爲計劃性的企業組織,加强調節民食。第二:人力和技術集中一起,一切調度都能以最經濟最科學的方法來處理。第三:採購地區普遍派有人員,採購目標一致,使產區糧價不爲因多方競購而上漲。第四:可以舉辦直接供銷,減少中間剝削。第五:實施聯營以後,同業間的磨擦無形消除,打破自私競爭,提高服務精神,第六:採購運輸迅速,糧食供應正常,粮價卽能平穩,並因隨時可以直接供銷,囤糧惡習從此破除,使投機者無從插足,對抑平糧價,起帶頭作用。守變爲前進,以集體的力量來作有計劃的經營。
   一個希望
   杭州的糧食業,經過數次盛衰,在人民政府領導下,已初步轉向集體經營的大道前進,雖然還很幼稚,但各方都寄於很大的期望,並假如進一步,利用聯營機構的高度發展,進行儲糧備荒,並盡量吸收業內外更大的投資,充裕糧源,配合國營機構糧食政策,分担政府對民食問題的照顧責任,前途是無限光明的。最後我們提出」個希望,希望他們以大衆的利益爲前題,以高度服務的精神,來搞好這新時代的產物——糧食聯營公司!本報記者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杭州市貿易公司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