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廬以工代賑重修鳳崗保禾大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27162
颗粒名称: 桐廬以工代賑重修鳳崗保禾大壩
并列题名: 二萬餘畝良田將免水患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0年桐廬縣人民政府重修鳳崗保禾大壩。
关键词: 桐廬縣 人民政府 保禾大壩

内容

(本報桐廬訊)桐廬縣鳳川鄕鳳崗村的保禾大壩,它保障着鳳崗、石橋、松林、上喩、喩塘、朱家城、旺家弄、宦路、梅山、下□等十多個村子的安全,又供應着一萬多畝田地的水利灌溉。自從一九四二年因雨水積多,以致山洪暴發,被洪水冲毀後,猛獸般兇橫的洪水,向着鳳崗、石橋、梅山等村落直撞,沿溪田地大部份被冲毀,幾年來鳳山鄉人民遭受着水災和呈災的打擊,降低了農業生產,影響到整個農村經濟破產。解放後,處處爲人民打算的人民政府,這次經上級核准了貸欵米三十萬斤,發動了成萬的民工,成立了修壩委員會,縣長王新三,第四區區政府指導員岳劍秋被推為名譽主任委員,四區區長王榮慶、各科長,村農會主任及行政委員會主任,分別被推爲正副主任委員,地方上熱心公益的對修壩有經驗的均被選任爲委員,在委員會下並分設工程、宣敎、總務、經濟四科,全體一共有經常辦公的四十多個熱心份子,他們都義,務性的整天的工作着。農民羣眾更負担着燒石灰,做雜工等重要工作,這有二四〇丈的水利工程保禾壩,在建德專署、縣、區政府工作同志的指示和協助下,在抓緊春節空閑時期積極勞動下,經過一再複測設計,於農曆正月十六日開始動工,實行以工代賑的辦法,組織貧苦農民參加,每日大米四斤半,藉以補助解決貧苦農民一部份生活渡過春荒困難,如果沒有天時特殊阻礙,估計二個月內可完成它,修好了這個壩後,今後可使二萬多畝良田,免受水災,每年可以增產。農民們有一致的信心,一定能如期搞好這個自已的水利大工程。(庠)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责任者
王榮慶
相关人物
王新三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修壩委員會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鳳崗
相关地名
石橋
相关地名
松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