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田一萬三千餘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26784
颗粒名称: 灌田一萬三千餘畝
并列题名: 溫州修築陡門工程民工和學生配合進行挖泥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溫州市为使一萬三千餘畝農田得免鹹水浸蝕,展开修築陡門工程,由民工和學生配合進行挖泥。
关键词: 溫州市 農田 陡門工程

内容

(本報溫州訊)本市東門灰橋浦陡門,近年以來,因受潮永冲擊,鹹水浸蝕之影響,漸趨破損。又因爲自灰橋浦陡門開始,向市區延長,一直至大南門賣蔴橋陡門之間的一段河道,河身淺狹,對農田水利亦大有妨害;沿河兩岸及陡門附近之一萬三千畝左右之農田,受此雙重影響,致有鹹水侵入地土下層,減少了農作物的收穫量。經統計,此一萬餘畝農田每年所收成的稻谷平均每畝僅一百三十斤,欲彌補此筆損失,須先修建陡門並開濬河道。該項水利工程前曾一度爲人所注意,旋因工程浩繁,須化鉅大的人力物力而告中止。最近,人民政府爲要爭取六大任務的完成,華東局亦將「興築溫州市東門灰橋浦陡門」列為華東四大水利工程之一,並派遣水利工程師來溫幫同進行。按工程處理計劃:除改良舊□陡門外,並須將河道的深度寬度增加(河道原寬平均僅十二尺,現擬增十一、四尺,共爲廿三、四尺)。單就河道增寬並增深一事言,卽須挖泥近、萬立方公尺。至於修築陡門的工程,所費自然更大。按計劃:所化的人力物力要比濬河的繁重一倍。雖然,這個代價是相當巨大,但其效果却是更大,如果工程完滿成功,則將有一萬三千餘畝農田得免鹹水浸蝕,每畝農田之收穫量,每年至少可比現有增加稻谷三十斤以上。本市政府對這有關浙南建設的水利工程,極爲重視,除動員民工參加工作外,並發動靑年團員及知識份子參加勞動,起積極模範及橋樑作用,藉以提高市民勞動觀念□並鼓勵各階層人民來參加此項勞動工作。是項工程,擬從開濬河道着手,並定□月二十八日爲這初步工作的動工時間。先由民工担任工作,俟開學後由學生配合民工共同進行。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溫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