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和歌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25923
颗粒名称: 工人和歌謠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2月22日,当代日报登载了“工人和歌謠”一文,笔者在文中提到,歌謠最能表達工人们突出的,尖銳的感情和思想。
关键词: 工人 歌謠 感情

内容

我認爲工人最擅長寫詩歌。這個問題一九四六年春我在宣化龍烟鍊鐵廠時已發現。但那時我不敢斷定,因爲那時我首次接觸解放了的工人,對於他們文化程度的深淺,他們對文藝的愛好,了解的還不多。後來到了東北,這兒工人比較多;我接觸各業工人的機會就多。我後來又相繼在郵政工人、發電工人、鐵路工人中做過工作,才逐漸證明了這個問題。從工人的投稿統計中,詩歌佔總數量的百分之五十左右。而且寫得出色的,也是詩歌。例如「歌頌人民領袖毛主席」、「紅旗歌」、「外線工人歌」、「對不起啊,大鋸」等佳作,都不用修改多少就能發表。
   爲什麽工人擅長寫有韻的詩歌呢?我想是有原因的。第一、舊社會裡的工人因爲受剝削,受壓迫,沒有機會受好多敎育。拿東北的技術工人來講,他們唸過初小或者高小的最多,因此他們不可能接觸到較高深的,各種各樣的文藝形式,如話劇、新小說等。那麽,他們從什麽地方去吸取文藝形式的泉源呢?他們主要從民間的歌謠和地方戲(東北是以洛子、大鼓爲主)那裡去吸取。而這些東西,大多數量是有韻的。而且他們不必從學校裡去學,從母親或姊妹口中的小調和歌謠裡,從鄰居或親戚的唱本裡,卽可受到韻文的熏陶。第二、歌謠這玩藝兒能够更集中地更簡練地表達人民的思想和感情。特別是有韻的歌謠,唸起來叫人們聽得很舒服,情緒更飽滿和更有力。甚至那些不會寫的工人,也能編出簡單有力的歌謠來。
   工人因受敎育少的原故,不擅長於寫理論性的文章,也不擅長於處理較複雜的形式和戲劇、小說等。而他們又需要隨時表達他們的突出的,尖銳的感情和思想,那就怪不得詩歌被他們所喜愛了。而他們的不可忽視的創作才能,在歌謠裡已強烈地顯示出來了。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草明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宣化龍烟鍊鐵廠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