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説土地改革是國家工業化的必要條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24052
颗粒名称: 為什麽説土地改革是國家工業化的必要條件?
并列题名: 人民政協共同綱領學習討論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1月28日当代报登载的人民政協共同綱領对“為什麽説土地改革是國家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的學習討論。
关键词: 当代报 土地改革 工業化

内容

我們一再說過,中國之所以貧窮落後,重要原因之一,是由於工業不發達和生產力太低所致。所以共同綱領第三條特別寫明:「發展新民主主義的人民經濟,穩步地變農業國爲工業國。」這就是說,在打垮和擊退了一切內外反動派,取得了政權之後我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大力發展工業,趕快建設一個強盛的現代國家。
   誠然,「沒有工業,就沒有鞏固的國防,沒有人民的福利,沒有國家的富強」;但是,如果沒有農民的解放和農村的繁榮,要想憑空發展工業,建設國防,福利人民,招致國家的富強,那也只是夢想,而這種幼稚的夢,早已被中國近百年來的歷史所粉碎了。毛主席說:「農民——這是中國工業的市場,只有他們能够供給最豐富的糧食、原料與吸收最廣大的工業品。」這就是說中國工業必須從農民那裏得到一切營養,否則連維持現狀都談不到,不用說發展了。
   但是,中國農村經濟的情形怎樣呢?幾千年的封建剝削,百多年的帝國主義侵略,加上連年內戰,眞正是農村破產,民不聊生!例如西北新解放地區,「過去在國民黨反動統治剝削下,人民的經濟生活陷於極端貧困的狀態,許多地方人民冬天都沒有褲子穿!」(彭德懷「關於西北工作情況的報告」)在這種情形之下,農民連最低限度的溫飽都得不到,那裡來的生產力和購買力去「供給最豐富的糧食原料,去「吸收廣大的工業品」呢?國民黨反動派二十多年的血腥統治,不但把農村攪得昏天黑地,就是城市工商業也凋敝不堪,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應當怎樣辦呢?一句話:澈底進行土地革命,實現「耕者有其田」,有步驟地將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變爲農民的土地所有制把被束縛的萎縮了的農民生產力解放出來!
   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是打倒地主階級,剷除封建剝削制度,沒收地主的土地歸農民所有。除此之外,不是一般地廢除私有財產,而是一般地保護私有財產;不是打倒資本主義,而是替資本主義掃淸道路而使之獲得發展。根據老解放區土改後的經驗,農民獲得土地之後,生產的興趣大大提高,生產力有驚人的發展,再進一步就可以「使農業從舊式的落後的水平進到近代化的水平,從而使工業獲得市場,造成將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的可能性。」(論聯合政府)。因此,「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不僅對農民本身有利,對小工商業者有利,對國營企業有利,就是對民族工商業也是很有利的。各個階級、各種方式的生產,都能够各得其所,欣欣向榮,這還不是一個工業發達的景象嗎?
   所以,我們肯定地說:「土地改革爲發展生產力和國家工業化的必要條件。凡已實行土地改革的地區,必須保護農民已得土地的所有權。凡尙未實行土地改革的地區,必須發動農民羣眾,建立農民團體,經過淸除土匪惡霸、減租減息和分配土地等項步驟,實現耕者有其田。」(共同綱領第二十七條)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彭德懷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