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水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21111
颗粒名称: 今日水鄕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49年12月30日,当代日报社刊登的一篇《今日水鄕》。
关键词: 水鄕 当代日报 河流

内容


   從徐家莊北上,直到新塘的七十一墩,這一帶河流交錯,滿眼望到的都是水,如果說江南多水,此地眞是名符其實的水鄉了。
   水鄕少的是田,稻子產量,不够這里居民的三個月糧食,雖說近來也種了不少雜糧,如小麥、蠶豆、黃豆之類,究竟不多,一般人所經常依靠維持生活的是捕魚、打螺絲,有季節性的是養蠶、種菱,家庭婦女的副業用古式的木機織布,和很簡單的捲蠟燭芯子。他們從祖先傳下來便這樣的被困在艱苦的環境裏,過着不斷的為生存而鬥爭的歲月。
   因爲墩與墩之間週遭都圍着水,橋已失去了作用,那種兩頭尖的小划子,便成了交通利器,更爲了生活上的需要在這裡,剛滿七八歲的小孩子便學會了搖船。
   」
   我們在這一帶水鄉工作,首先感到的是交通太不便利,為克服困難,就向農人們學習划船的技術,在同坐一船的機會中,我們的談話更可比在村子裡不受羈束。從現在的土絲和燈□的價格,問到捕魚和種菱的出息,在同情和關切的談吐裏,他們也會忘情的談起來。比如張阿五從前當做僞保長,侵吞過幾石米壯丁費,李阿四漏報了幾畝由,王阿五做了農會裡工作以後天天大吃大喝,陸阿六前年賣了一個寡婦到手多少錢等等,他們再也不怕「牆外的耳朶」,什麽都在閒談中坦白出來。
   實在,這裡的人過去受到反動派的壓迫過深,對於一吃公事飯的」和「穿老虎皮的」,隨時隨地要「明哲保身」,雖然是這種經驗,在解放後半年來已糾正了不少,但有時,在一個兩方都聽不大懂的異鄉人面前,還不免互相存在一點隔膜,我們這組人,一開口便是他們所熟習的口音,談起來,任何情况都容易了解;衣服穿着,又和他們一樣,背後更沒有武器,混不到幾天,居然在一般農民——尤其是老太公老奶奶的心目中,覺得我們甚致於比那些揹了槍枝就高視闊步的本村民兵,還値得親近,這是我們在這裡工作順利的一個極大因素。
   我們體驗到:要發動羣眾,該先從深入羣衆,和人民的生活與情緒打成一片入手,如果對於羣眾的生活不能接近,心理狀況又不了解,儘管你天天說靠攏羣眾,實際上仍是把羣眾推得老遠。
   三
   兩三個月以前,這里是一個恐怖區域,有了三五個人一條槍,便自命××大隊,隨意的在各鄕村間流動、打刼、派米、綁人、勒索,當然,也有有組織的匪特,擁有數十人或百餘人的大股,利用這一帶水道的紛歧,此出彼入的爲害人民,行旅往來竟視爲畏途,可是,一經政府在永凝□成立農會訓練民兵以後,又配合駐軍,挨鄕淸勦,這些烏合之衆,便成了秋風中的落葉,不到一月,已一掃而光。當現在我們所經歷的地方,從前莫不蒙上過重重災害,農民們談到匪特的往事,這有點不寒而慄!
   伴隨着勦匪任務的是反霸,惡霸和匪徒原是一物兩面的東西,在這一帶,幾個有名的大惡霸,看到了解放軍一下江南,他們先就逃之夭夭了,限於客觀條件的小惡霸,如過去曾任敵僞時代的鄕保長,和在反動派時代的反動士紳,以及村子裏的地頭蛇之類,惡跡較大的現正在政府敎育之中,惡跡較小的,也在向人民低頭認錯了。
   這裏地主大都是「蕩主」,那些蕩主的產業,事實上並不是由於祖遺,大都係由他們個人勢力的擴張,佔了官河當做私產,往往一條公共的河道,他們在河的週邊用竹竿編好,雖然仍可行船,但在這一段河道中的魚額,就禁止別人捕捉,說這是「官河私養」。假如有人不知情的捕了魚,他們就要他完「稅」,這是一種喚做「河埭費」的私稅,反動派時代雖有命令禁止,事實上仍在陽奉陰違,今年,在許多比較大的河道上,他們已不敢再去插竿編簾了。
   文化敎育在這裏,雖不是眞空地帶,也有十分之八九是不識字的,婦女更是全體文盲,這原因由於地理環境的限制,星羅棋布的島嶼狀的墩子,最大的如水北、西□漾、徐家墩等可以跑攏來的學齡兒童也不過三四十人,但要叫這些小孩盤走許多曲折的浜圩,都不大願意;小墩子如蕩里墩、□橫宮等攏總祇有三四家烟戶,小孩不過一兩個,現在在這一帶廣大的地區中,所辦的幾所初級小學,和全體學齡兒童的總數相比,尙不及百分之三,這個問題文敎科正在設法解决。
   我們以爲:對他們的敎育——成人敎育與兒童敎育,是很迫切的。我們曾見到許多担任農場工作的本地幹部,十九是連自己的姓名也不認識,在處理比較重大的事情時,就不易克服困難,尤其是收到一紙公文,要找別人代看,對於政治上的機密性如何能够保持?在思想上與學習上的進步,也會比文化水平較高的人感到爲維因此,我們辦冬學的對象就先找到他們,他們也很感需要,只是我們在每個村子裏逗留的日子太短了,記得蘇聯枳克維基曾經說過:「不識字的人是政治圈以外的人」,這許多可愛的農村幹部,我們該如何運用大力去帮助他們在文化上翻身!(本報德淸通訊員耕根據羣、給、永、章四人講述紀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