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工業會議閉幕通過生產計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21082
颗粒名称: 華東工業會議閉幕通過生產計劃
并列题名: 打破封鎖改變生產方向
分类号: F129.71
摘要: 1949年12月9日華東首屆工業會議開幕,二十六日勝利閉幕 ,大會通過了一九五〇年華東公營工業生產計劃。
关键词: 生產計劃 華東 會議

内容

(本報二十九日上海電話)華東首屆工業會議,本月九日開幕,歷時十八天,已於二十六日勝利閉幕。大會通過了一九五〇年華東公營工業生產計劃。在閉幕會上,由汪道涵部長作總結報告,他說明了當前政治經濟總任務和華東可能負担的財力,指出明年財政上的困難,華東工業建設的基本方針一般應該是以維持恢復整理改造爲主。他綜述了目前華東工業槪况,並分析了華東工業的特點,重工業方面:基本原料工業如礦產、燃料,鋼鐵等蘊藏量很豐富,但是除煤礦外,大都沒有大規模開發,已有的設備也還沒有完全恢復,不足供本區需要,而集中在上海的製造工業,如機械、電器製造業,濳在的生產力很大,技術水準也相當高。重工業的比重遠不及輕工業。同時輕工業與製造工業的原料,解放以前大部仰給國外,生產品多屬於加工精製性質,銷路對象大部分在本區之外。而在製造工業中,私營較公營比重大,因而一般的規模小,分散,分工也不够精密,以往,工業長期處在壓榨和摧殘之下,生產極不正常,若干工業,甚至萎縮到不能維持的程度。造成這些特點的基本原因,是過去帝國主義經濟侵略和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結果,造成整個經濟殖民地性,工業生產附屬於帝國主義的經濟體系。目前的問題在於如何利用現有的生產力,改變國民黨時代的生產方向,使之與國內原料供應與市場需要連繫起來,自力更生,打破封鎖,逐步改造,使之走上新民主主義經濟的道路。在這個工業建設的基本任務下,明年的具體任務是:
   (一)按工業部門,係以燃料、電力、鋼鐵爲恢復的重點,其餘各業則注重整理和改造。
   (二)按地區,係以山東、淮南爲主,其餘地區為輔,上海工業應面向內地,加强與東北、華北及華東其他地區生產配合與聯系。
   (三)地方工業應以直接輔助農業、加工製造日用品等輕工業爲主。
   (四)提倡儘量採用本國的生產品,鼓勵自己製造。
   (五)在維持其恢復方針下,經營上均應走向自給,輕工業尤應在保本自給之餘,還要爭取資本積累。
   (六)在民主管理的基礎上改良技術,提高質量,減低成本,逐漸建立生產定額、經濟核算制度。達到生產企業化。
   (七)培養技術員工與管理人員,動員上海技術員工,參加其他各地區特別是東北的工業重點建設。
   (八)加强礦產與水力勘測工作,作將來大規模建設的準備。
   (九)以公營企業爲中心,組織私營,逐步走向有計劃的專業分工的生產道路。
   根據以上具體任務,各業分別製訂了具體實施計劃,各地區也確定了生產的重點。爲保證已製訂的計劃付諸實施,大會並討論與研究了以下幾個問題:建立工業部對各地主管工業部門的領導關係、工業任務的劃分、工業部門與貿易金融等部門的配合與連繫、工廠管理與經濟核算制度及技術職工訓練與培養等問題。
   在閉幕會上,陳毅市長親臨指導,指出了當前形勢和任務,特別指出工業建設必需具有革命的現實主義思想,一切從現實出發。要有建設的理想和一定的計劃,但必須根據實際的可能性,自力更生,絲毫不浪費人民祖國的財產,才能組織工業的恢復工作,準備迎接將來大規模工業建設。陳市長更提出支術專家以往在反動派統治下不能發揮自己的才能。現在把希望寄託在人民政府上,這是對的;但必需善於學習新事物,與客觀情况相接合,特別要看到中國人民力量的强大,人民旣能够取得革命解放的勝利,必能克服當前的困難,取得經濟恢復與建設的勝利。工業建設上技術必需與羣衆結合,普及提高技術與科學知識,面向廣大工人羣眾,替國家培養大量技術人員,才能發押科學技術的作用,才能負担恢復與建設工業的任務。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汪道涵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