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勝利折實公債問題(續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20906
颗粒名称: 人民勝利折實公債問題(續昨)
并列题名: ——馬寅初先生對杭州工人工商界講詞全文
分类号: F129.71
摘要: 1949年12月28日,当代日报社刊登的一篇《人民勝利折實公債問題(續昨)》。
关键词: 公債 当代日报 通貨

内容

(一)使收支逐漸平衡,減少發行通貨。(二)打倒投機倒把。(三)全力恢復交通,調節物資供求使各地物資大量交流。
   第六、爲什麽不全部發行通貨來彌補赤字而要發行勝利折實公債呢?對的,發行公債的手續是很麻煩的,又要推銷,又要發還,不像通貨,印多一些發出去就完結。然而,我們仍舊要發行公債的理由,一、就是要提高大家的政治覺悟,在政治上給全國人民一個敎育。中華人民公和國成立了,大家也表示擁護,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爲了建設需要發行公債,要求大家承購,實際就是考驗每一個人是否眞正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具體的行動!(鼓掌!)這次公債不是公債,而是公責,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就是責。把國家的利益和你個人的利益聯結在一起。看看你怎樣表示!國家正將進入建設高潮,需要每一個人盡他的力量來支持這一個運動!(大鼓掌,有人呼口號:「我們擁護發行勝利折實公債」!「公債就是公責!」二、各位要曉得,鈔票這東西。發行得太多了是有害的,發行得太多,人民便不會相信它□流通範圍便縮小,流通速度便增加,結果物價上漲速率,便會比發行數字更大,通貨增發一倍,物價上漲可能增至一倍至兩倍以上,反過來也一樣,鈔票發少一點,一部份用公債來收縮通貨,人民便相信了它,便放胆儲藏,物價便相對地穩定了。所以我們不能全部靠發行通貨來彌□赤字。三、發行公債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蘇聯十月革命後,由於沙皇時代生產很落後,國家很窮,加以十四個帝國主義國家的圍攻,財政比我們現在的困難更多,一九一八年財政赤字佔整個支出的百分之六七,一九一九年赤字佔整個支出的百分之七七,一九二〇年赤字佔整個支出的百分之八七,一九二一年赤字佔整個支出的百分之八二,一連四年的赤字,蘇聯完全用發行鈔票來彌補,到一九二二年才採用發行公債的方法來收縮通貨,我們現在的赤字還很有限,為什麽不學蘇聯發鈔票來彌補呢?因爲我們實行社會主義的條件形勢和蘇聯不同,蘇聯是一下子由工人階級專政,實行社會主義的。所以他們不得不用增發通貨的辦法來彌補赤字,並用這個辦法來打倒資本家。我們現在是實行新民主主義新民主主義就是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情形與具體條件相結合,我們是穩步地朝着社會主義這條大路走去的,新民主主義規定我們有三敵四友,民族資產階級也是我們友人,也參加我們的革命陣營,所以我們不但不能用增發鈔票的方法打倒他,而且還要幫助他發展生產。不過,民族資產階級中倘若有投機者混在其中,我們也要打倒他的,(鼓掌!)用發行公債辦法來使通貨收縮,穩定物價,是可以的。通貨發行了一倍,同時也發行公債作輔助,物價便祇會增到百分之三十至四十,而不會增至一倍的。東北今年二月發行過六□億東北幣公債,由於購買的人多,三月份竟銷到七千億東北幣公債。結果,使通貨相對減少,行使範圍擴大,流通速度慢,三月底,東北物價便穩定了。自然,增發通貨是一定會使物價上漲的,東北今年物價一年中祇上漲了百分之八十,而且它的上漲不是一下子跳起來的,是逐步而平穩上漲的,對生產並沒有什麽大影響。
   第七、公債和鈔票的比較。增發鈔票各位都曉得是會使物價上漲的。比方我們每月收入是一百塊錢,假定我們每月的必需品是米和柴,米我們每月支出是五十元,柴也是五十元,那我們是收支相抵。假如政府把鈔票增發一倍,物價自然也上漲一倍,米買到一百塊錢柴也買到一百塊錢,我們薪水還是一百塊錢要柴好還是要米好?自然,我們可以說鈔票發得太多了。好,政府不發鈔票,把稅增加,我們薪水是一百塊,政府收稅五十塊物價不漲,那我們手上也祇剩五十塊,買米好呢還是買煤好呢?因此發鈔票與增稅,結果是一樣的。無論如何,我們總要犧牲了一樣生活必需品。現在政府旣不發鈔票,又不增稅,發公債,我們買了,把價値保存下來□將來還多了一點,對我們不是很有利嗎!發鈔票和增稅政府都不要還錢,發公債政府是要還錢的,用什麽錢來還我們?發鈔票來還我們嗎?不,政府拿了大家的錢,投資建設事業,賺了來還我們的。同時,建設事業對全國人民都有利的,比方修好水利,我們便可避免了水災旱災,生產便可增加,物資便不會缺乏;交通發達,供求靈活,工業家便不怕原料貴,工人便有工做□農民的東西也有人買,商人生意也發達,大家都不是也有好處嗎?而這些,也是買公債後各人的間接收益!因此,政府發行公債的目的是在減輕大家的負担與犧牲,這辦法各位一定會贊成!(鼓掌!有人呼口號:「贊成!」「擁護發行人民勝利折實公債!」「我們要買公債!」)
   第八、發行勝利折實公債對工薪階級是不是有利?是有利的,除上兩點外□因爲不發公債發鈔票,物價漲□工薪階級收入是受影響的。雖然我們工資可以用折實單位、米價等來發放,但要是廠方負担不起,不能維持,工廠停工,工人也要吃虧的□而且,我們工人是領導階級,我們是負起建設新中國的任務,吃苦在前,享樂在後,把國家弄好,才是我們遠大的利益,國家是我們的,我們是國家的主人翁(鼓掌)。所以,公債發行,對工人階級不但有利,而且要全力支持的!(大鼓掌!)
   第九、勝利折實公債發行,對工商界是不是有利呢?也是有利的,因爲公債發行的目的,在於穩定物價,投資建設事業,物價穩定,建設事業發達工商界才有生意做,否則,物價高,商品難於出手,社會購買力低,生意是難做的,也許有些工商界說我們現在很困難,買不起呀,但我要請他們了解□他們困難是在什麽地方,困難就是在於物價波動,利息高,有人投機囤積居奇,一方面買不到原料,或者原料太貴,工廠不能開工,一方面工人要支薪水,開支大,假如物價穩定,貨暢其流,工商界不是可以繁榮了嗎?同時我還要指出今天是一個新社會,我們不能再保持原來在反動政府統治下培養出來的眼光立場來看新問題。在資本主義社會個人有辦法國家才有辦法,新社會中是國家有辦法個人才有辦法的!(鼓掌!)在新社會中,人的地位高低不是用財產多少作標準,而是以他對人民服務對社會貢獻多寡作評定標準的:(大鼓掌!)假如有錢而一毛不拔、這是國家的害蟲!(大鼓掌!)因此,發行公債對資本家也有利的,希望□杭州的工商家眼光放遠大一點!
   第十、勝利折實公債的折實辦法是怎麽樣的?這點,我們參照了東北的辦法,採取以「分」作單位。「分」是什麽?東北一個「分」包括有四種物資,高粱、五福布、鹽、原煤。勝利折實公債「分」也是四種物資,但物資有點改變,我們是大米、白細布、麵粉和煤炭,每一分包括大米六斤,天津是小米六斤,麵粉一斤半白細布四尺,煤炭十六斤。我們勝利折實公債一共發行二萬萬「分」,這每一分等於抗戰前銀元一元,合共是二萬萬元。各位不要以爲發行得太多,國民黨反動政府有一次發行過十四萬萬公債!
   爲什麽每「分」要採用這四種物資呢?因爲這四種物資一、是全國範圍內人民生活必需品,是一般人所必需的;二這四種物資,每凡物價上漲時,都起帶頭作用,跳在其他物價前,而且跳得比其他物價高,比方七月間物價上漲,華東區是以米煤爲首其他跟着跳的,華北區是米棉紗爲首其他跟着跳的。十月底那次也一樣華東區是棉紗爲首,米麵粉次之,帶領其他物價跳的;華北區是米棉花先漲,其他跟着跳。
   自然,這四種物資的價格各地是不同的,因此,我們採取有全國性的六大都市:上海、天津、漢口、重慶、西安、廣州的批發價平均總數,作爲每一分的計算標準,並每十天由中國人民銀行公佈一次。
   有人會問了,爲什麽不採取現在各地的折實牌價,而另訂出這個標準呢?因爲各地折實牌價每天都有變動,當天牌價變動城裏曉得,鄉村或小市鎮都不曉得,不曉得購買公債時,便發生困難。價低高買人民吃虧,價高低賣政府吃虧,都不好。
   又有人會問了,這四種物資的數字怎樣訂出來的?原因之一是戰前一塊銀元大槪可以買到這麽多東西。其次是市場成交數量的對比,大體市場賣出一斤麵粉,同時也賣出了六斤米。三是按照人民需要的比例,大體上一個人用了十六斤煤,他也同時需要四尺布。(下轉本版右角)
   (上接左角)
   第十一、技術問題。勝利折實公債可不可以做抵押品?我首先要指出,各位假如用過去對公債的看法來看今天的折實公債□是錯的。今天我們是新民主主義的社會,我們公債是獎勵儲蓄而不是獎勵投機的。我們發行的公債目的在於保値。今天你購買一「分」,値這麽多布、煤、米、麵粉,我們償還時,也保證你收囘同等數量的布、煤、米、麵粉。我們的作風是老老實實的,我們承認今後物價還會高,所以才用折實的辦法來保存購買人的利益,折實公債是保値,不是增值,否則就是獎勵投機了。但是不是完全不增呢?並不,增了一點,這就是利息五釐。既然是保値,就不能投機,因而也就不能抵押!折實公債是不能向國家銀行抵押的,折實公債發行的目的在於收縮通貨、穩定物價,倘若准許抵押,通貨又出來了,何必發公債!
   那麽,是不是准許向政府機關作保證?也不能,保證實際也等於抵押,比方一個工廠向工礦廳借錢,用折實公債來保證,工礦鹿要是答應,錢也是向國家銀行借來轉貸的,也是把折實公債交給國家銀行做保證的,這也等於抵押,結果,通貨也是不能收縮。所以我們也不准拿公債向國家機關作保證品。又比方,商業銀行今天吸收存款一百萬,依章要繳保證金十五萬給人民銀行,國家便收囘人民幣十五萬,倘若折實公債可以做保證,商業銀行便可以拿折實公債交給人民銀行做保證,因此人民銀行便少收了人民幣十五萬,結果等於通貨膨賬了十五萬,因此折實公債不能作保證。
   我們這次發行勝利折實公債,不是獎勵投機,而是要求全國人民盡義務,要求養成大家責任心,目的在於獎勵儲蓄。我們建設新中國是不能像國民黨反動政府時代,出賣主權借外債的。倘若借了這樣的債,我們中國便不能翻身,因此,我們建設中國,祗有自力更生,依靠每一個人的努力!
   第十二、與國民黨反動政府公債的比較。國民黨反動政府是保護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利益的政府,是壓迫人民的政府,他所發行的公債,根本上就是反動的,與人民利益衝突的。我們的公債,本質決定一切,是以人民利益作出發點,是建設性的,與人民利益是一致的!
   國民黨反動政府的公債是怎樣發行呢?他們是以關餘作担保,什麽叫做關餘?中國過去關稅是收銀子的,而反動政府所借的外債所應付的賠欵(庚子賠欵),却要用外匯來還的,因此便要向外國買外匯,外國市場金平銀貴時,我們可以够還而有贏餘,這就叫做關餘。反之則是關虧。公債旣然是用關餘作保,有關餘才可以抽簽還本,關虧,公債就一齊跌價。這種毫無把握的担保品不但助長了投機,而且也給官僚資本剝削人民,發了大財。比方關虧了,僞財政部便先造個謠言,說是關餘,等大家看漲時,他便把公債拋出,賺了大錢。我們的勝利折實公債不是以什麽關餘作保,是以實物作保的,借你米還你米,借你煤還你煤,態度是負責而老實的。有什麽憑據嗎?我們舉辦的折實存欵就是很好的憑據,但幾個月來事實證明,政府始終沒有拆過爛汚!(鼓掌!)
   第十三、反動派發行公債的方法與流弊。國民黨反動政府的公債既然與人民利益相遠背,人民是不會買他的,由於他們想取信於人,在發行條例上規定:公債以九八折發行,最少不能少於九八折,年息六厘。因爲利息低,購買的人更少,於是,發行的時候,財長便跑到上海向銀行界接頭,答應銀行以六折來押受,一百塊錢押六十塊錢。各位想想,半年開始抽簽還本,倘若簽中了,銀行界每六十元就可以變到一百元和三塊錢半年利息,一共便賺了四十三塊錢,六十塊錢,半年賺了四十三塊錢,一年賺八十六塊錢一年工夫六十塊錢賺了八十六塊錢,這是什麽利息。老老實實說過去銀行發財都是吃政府的。倘公債到期不還,銀行界便故意向政府要債,銀行界和官僚資本是串通的,互相爲利的,政府於是又發行另一種公債:四折押受。如是反覆循環,國家窮了,人民苦了,而他們便發起大財了。這也就是官僚資本長大的一個方法。
   第十四、我們有能力承担起來。這次發行勝利折實公債,華東區承銷了整個數額的百分之四五,我們有沒有力量承銷起來呢?我認爲是可以的,因爲:一、華東區一共有六個省,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安徽和台灣,二十二個都市,台灣還不在內,二、在華東區內,我們有富裕的長江三角洲;三、五口通商中華東區佔四口:上海、福州、寗波、廈門;四,福建有五百萬海外華僑;五、而最主要的,我們還有最革命最進步的工人階級集中在上海;六、我們的民族資產階級,大部份也集中在上海;這一切,都是足以承銷得起這個公債數字的力量(大鼓掌!),我們不但要承受起這百分之四五的數字,我們還要努力超過這個數字!(大鼓掌!)
   第十五、這次是件大喜事。自從我們產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形勢是完全改變了,我們有新的國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有新的國都:北京;我們有新的國旗:五星紅旗;我們有新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中國是澈底翻了一個身,我們是應該慶祝的,如同母親養了孩子,養孩子雖然苦,但大家都當作一件大喜事,這樣我們產生了一個新中國,雖然□牲很多□也應該是一件大喜事,所以,大家要用買公債的方式,來慶祝這件大喜事□因此,這次發行公債不是公債而是公責,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大家要把責任負起來!(大鼓掌,有人呼口號:「公債是公責!」,「擁護發行公債!」)(全文完)勘誤
   本報昨日刊本文上半篇,有四處紀錄與原意略有出入,茲校正如下:
   一、關於浙贛路收支「本年十一月該路賺了五十億,本月可有九十億盈餘」一句,係「十一月收入五十多億,本月份可收入九十億」之誤。
   二、關於「從大同到塘沽的鐵路」一句,誤爲「從大同到成都的鐵路」。
   三、關於政府彌補財政赤字,馬先生說:係使用兩個方法,第一發行通貨;其次是發行勝利折實公債。紀錄中漏列第一點。
   四、關於物價波動原因,馬先生指出基本原因是通貨膨脹外,一是投機居奇;二是物資供應一時不靈。基本原因一節紀錄略有不符。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