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絲繡出了斯大林的雄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20421
颗粒名称: 用絲繡出了斯大林的雄姿
并列题名: 記都錦生廠工人繡織斯大林像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49年12月革命導師斯大林七十壽辰的時候,杭州的工人,也貢獻出了他們的祝壽的光榮禮物,那就是都錦生絲織廠的工人所繡製成的斯大林絲織巨像。
关键词: 斯大林 杭州 工人 巨像

内容

本报记者王山
   當全世界工人階級在慶祝他們的革命導師斯大林七十壽辰的時候,杭州的工人,也貢獻出了他們的祝壽的光榮禮物,那就是都錦生絲織廠的工人所繡製成的斯大林絲織巨像。
   他們替中共中央所繡製的斯大林巨像,高四十八吋,闊三十二吋,化了四五個月的時間,繡成了三張,一張已由中共中央作為慶祝斯大林壽辰的禮物之一送往蘇聯,一張陳列在北京,另一張保留在都錦生廠中。
   他們用了中國特產——絲的原料,用了中國人民藝術——刺繡結合着現代紡織機械的技術,以工人階級的天才,一針針、一線線,繡出了工人階級革命領袖的巨像。拿了這樣的禮物去祝賀這革命領袖的壽辰,無疑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光榮。
   光榮的定單
   在斯大林壽辰的那天,記者去参觀了都錦生廠——是特地爲他們繡製人民革命領袖巨像的工作而去參觀的。他們最初是承接了省工礦廳定製四位人民領袖的繡像,四位是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和毛澤東,每像定製五百幀,一共是兩千幀,現在他們已完成了一千五百幀了。另外兩位領袖——列甯和朱德的繡像,則由啓文織造廠在繡製中。
   其後,都錦生廠又承接了中共中央定製斯大林的巨像,這像是比較上面所說的要大上好幾倍了。而且僅僅製了三張,保存在廠裡的那張,壽辰那天,也爲中蘇友協浙江分會借去懸掛。
   最近,都錦生廠又承接了另一更其光榮的定單,那是中蘇友協去定的,是一張彩色的斯大林全身立像,他們現已開始爲這一令人興奮的任務而工作了。
   圖工四個月
   當記者走入他們的製圖室時,五六個工人正埋頭在令人眼花獠亂的巨幅細格紙上工作,這紙上的每一細格就代表了繡像上的每一根絲,他們依着原照片的底樣,在細格上斟酌黑白濃淡。這種畫工,决非依樣畫葫蘆可比必須有藝術頭腦,豐富經驗,了然于繡製的組織,方能下筆。一張普通的繡像,畫工就得化兩個月。
   一位老師傅正埋頭開始爲彩色斯大林全身立像製圖。因為是彩色的,不但顏色多,而且每色又有深淺之別,所以要用的色絲也就應深淺互用,這樣一來,在圖上就要用到二十餘種着色,多的時候還可用到五十餘種,這就是說,在繡像上的色絲要用到二十餘種乃至五十餘種。——也就是說,在同一梭的緯線上,要穿過不同的色絲二十餘梭乃至五十餘梭,所以結果,這張繡像必然是很厚很厚的了。
   這位老師傅,要化四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用二十餘種着色的製圖工作。當記者看時,他才在勾描這張彩色立像的背景的一角,這是一個鐘樓的塔尖。——斯大林是站在高聳入雲的克里姆林宮爲背景的一個平台之上。
   藝術的結晶
   製圖以後的第二步工作是紙版打洞,這種紙版是特製的瑞士貨A字紙版,踏花機依圖上的每一細格的黑白濃淡在紙版上打洞,聯系起這種打過洞的紙版來,就構成了繡像的組織,把它們經過提花機的作用,在織機上就織出了圖上預期的花紋。
   因爲這是精緻的工作,所以不能用電織機,多數是手織機,那就是說,這不僅是機械的成品,而且還帶着手工藝的成份的,每一個工人必須有長期的經驗,是機械加上技巧再加上藝術的結晶。
   是有前途的
   都錦生廠現在僅有織機四十台,僅及抗戰之前的三分之□,在廠後面還遺留一個大坑,是日寇的炸彈毁去他們的一大部份廠屋。今天這四十台織機中,也祇有十七台開工,職工六十人,每台機子是由兩個工人輪流工作的,工人工資按指數發薪,空班發米五升,在中國受了反動派長期剝削之後而現在還面臨着困難的時候,他們的生活是困苦的,但他們是有前途的,他們將使這些具有中國人民藝衛價值的工業的光輝傳播於世界上。像他們繡出了斯大林巨像那樣地會贏得了世界人民的讚美!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山
责任者
斯大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