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的瓷業和工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19531
颗粒名称: 景德鎮的瓷業和工運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49年12月,当代日报刊登讲述景德鎮的瓷業和工運。
关键词: 当代日报 景德鎮 瓷業 工運

内容

瓷業發展簡史景德鎮瓷業的發展已有很長的歷史,相傳唐、宋時,本地卽有窰工做工。景德鎭的出品,一向是以瓷質的精細,和瓷工技術的高超而聞名於世。往昔曾有最好的瓷器「醉紅」(瓷中含有金、銀、珍珠、瑪瑙等物,光彩奪目、珍貴異常)和「古瓷(這種瓷器曾經高度煆煉,經保存數百年,據說六月三伏天,將肉類放置其中,數十天不壞,實爲瓷中上品。從前曾有很多外國人以高價收買此類瓷器)的出產,後惜因發明人保守祕密而竟失傳。該地瓷器曾經爲我國大量外銷的出口貨物之一。抗戰前因帝國主義市場競爭,瓷器在海外市場受到日本帝國主義的排擠。近年來又因連年戰爭的影響,瓷器出產遂一蹶不振。解放前所有的窰廠曾全部停工,現在人民政府的扶植下,雖然目前產品還只能供給國內各地市場需要,但已大有起色。
   革命的傳統
   在大革命的時候、景德鎭就組織了九十幾個工會,還組織了工人糾察隊,並且有三百多條鎗。嗣後蔣介石叛變革命,見工會勢力浩大,竟下令繳除工會武裝,逮捕工人領袖和積極分子。工人糾察隊在這種情形下,曾起而英勇抵抗;但在反革命武裝優勢的暴力鎮壓下,幾十個工人被打死了,工會被解散了,這便是當時有名的都樂慘案。一九二八年在邵式平、李傑三同志的領導下,組織了個地下組織(名義上叫瓷器研究所),領導工人運動,進行罷工。後又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武裝鎮壓,逮捕了四十三名工人,並帶到南昌,有四十二名被國民黨反動派殘酷地用電燒死。但是反動派並沒有把工人嚇倒,一九三〇年,紅軍抵達景德鎮時工人們又站立了起來,那時有兩萬餘名工人參加了工農紅軍。紅軍北上抗日以後,該地的工人運動又轉變爲地下活動。一九四三年,在周惠同志的領導下,景市組織了行軍連絡站,與新四軍保持聯絡。在新四軍到達該市時,曾立即成立了二十餘個工會。皖南事變發生後,景德鎮也發生了反動派大肆屠殺工人的事件,使工運又暫時蒙受挫折。今年四月,解放軍橫渡長江。工人們非常興奮,在解放軍到達嫠源時,有很多窰業工人組織起來前往迎接。第一次在解放軍允許卽日起程解放景德鎮時,工人們卽起程返囘景市,但在歸途上碰見國民黨三十八軍抓伕,有些工人給抓走;第二次窰工又組織三千多人去迎接,這次終於達到工人們的願望。解放軍到達景德鎮後,工人們就積極幫助清除地方上的反動武裝和特務分子組織了工人糾察隊,收集了國民黨遺留的槍枝,抓到了國民黨在當地的負責人,搜出了很多重要文件,僞縣長躱到鄉下,準備組織反革命活動,也被抓了囘来。
   國民黨反動派的
   罪惡統治
   國民黨除了在景德鎭製造了幾次反革命的大屠殺之外並且在景德鎮附近時常進行暗殺工人的活動,常有工人遭到活埋。一九三六年,國民黨在該地組織了五十幾個僞工會,進行鎮壓工人運動。反動派為了施行欺騙政策,愚弄工人,又建立了一個所謂「工資評判委員會」,增加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評判會兩個月召開一次名義上是按照油、鹽、柴、米、布五項物價折算工資實際上在物價暴漲之下再加上評判會從中搗鬼,使工人生活極度困苦。普通拿一石米工錢的工人,到發工資時,實際上只買得到三、四斗米。工人要求增加工資國民黨却要他們「派頭」(意思是要工人派一個代表去殺頭,增加工資是辦不到的。工人稱「派頭爲「吃草」,因爲是把代表拉到山裏去殺)。曾有幾個工人在大家生活實在無法解决時,自動去做「派頭」的「頭他的家屬則由大家來照顧,充分的表現了工人階級自我犧牲團結互助的精神。
   在國民黨的統治下,在工人中間形成了很多派別有靑、紅帮,及窰、雜、徽三大幫,和馮、余、曹、蔣四大姓。
   利用這些宗派,國民黨常挑撥工人械鬥,以便進行分散工人的團結,以求達到永遠奴役和統治工人的目的。
   復工復業情况
   今年五月間,國民黨逃走後,老闆們把窰廠都歇了。當時工人的生活很苦。因爲有些資本家不發工資,有些工人只有靠捕魚、担米、拾螺絲、吃野菜過活。解放後,二野工運部派了二十幾個幹部,在城裡幫助工人組織了一個臨時工會籌委會。並召集了一次工商聯席會議,推動開工。可是因為戰爭的影響,瓷器無銷路,市場蕭條,和資本家思想上存在着顧慮,害怕會有一九三〇年鬥資本家的事情發生。因此這次會議未獲結果。後來瓷器銷路開始暢通才有幾家較小較積極的廠主在人民政府的扶助和推動下首先開工。這時大多數廠主仍持觀望。及至我國營企業按市價大量收購瓷器,並□織了四十幾輛汽車的運輸隊,大量運輸瓷器到各處銷售,這樣便引起了廠主和瓷商的注意。他們這時開始試驗推銷結果銷路暢旺。廠主們於是紛紛開廠復業。瓷商也遠近趕來訂貨,今年九月十八日,當地人民政府召集了第一次勞資協商會議,按照勞資兩利,鼓勵資本家復業的政策,合理的調整了工資,這樣更鼓勵了資方。後來配合借款支前運動在多向不投資生產專放高利貸的地主富農及不願復工復業的資本家借款的情况下,又推動了一些較大的資本家開工。據九月份統計,在全市復業工人九、八九七人中窰工就達八、四三九人,全市一〇三家窰廠,已有七三家復工。九月份七三家窰廠的出產量為四五、一七三石八手六、八六〇仝(大器十個為一仝,小器四手爲一石,八個小器爲一手),較解放前全市每月的產量三八、七二〇石四手五八八〇仝計,約超過百分之十七。現在在人民政府及貿易公司的扶助下,解決了瓷器的銷路和交通運輸等困難,京、滬、漢各地客商已相繼前來景市採購,市面日趨繁榮。九月份據稅務局的統計,平均每天的銷出量卽達二千二百石之多。十月份復業人數已達一萬一千餘名,復業工人較解放前已超過百分之七十。將來全國解放後,景德鎮瓷業的前途是未可限量的。
   在其他各業方面,在景德鎮市面日益繁榮,窰廠大量生產和工人覺悟日益提□的情況下,相信此地的工人也將會很快的組織起來。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郭光州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