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歌的作曲者—聶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16287
颗粒名称: 國歌的作曲者—聶耳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49年11月,当代日报社刊登的文章《國歌的作曲者—聶耳》。
关键词: 当代日报 聶耳 國歌

内容

現在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是新音樂的導師聶耳遺作,這首歌曾鼓舞着無數人走上保衛祖國反侵略戰爭的前線,代表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氣魄與精神。
   聶耳原來叫做聶守信,又名聶紫藝,是雲南省人,曾在昆明高級師範畢業。「一二八」前,曾參加過反帝大同盟,後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年靑的優秀的模範的布爾塞維克。
   他在學校裡的時候,就喜好音樂,大革命時代參加了軍隊:一九三〇年到上海,在一家雲南申莊裏做夥計。後來這家申莊結束,他便依靠由自己苦練出來的提琴,參加了當時在上海很出名的由黎錦暉主持的明月歌舞團裏當提琴師。「一二八」後,民族危機日深,而黎錦暉們仍然在「毛毛雨」靡靡之音裏打圈子,聶耳於是脫離了明月歌舞團,到北京,後來又囘到上海,在聯華影片公司工作。這時候,他創作了「大路歌」、「開路先鋒」、「鐵蹄下的歌女」等給新音樂奠定了基礎,指引出—條道路,當時非常受人重視。後來他又轉到百代唱片公司工作,經常爲各影片配音及作曲。
   他並沒有受過高深的嚴格的音樂敎育、但他的才能却是光彩奪人。在上海時,他曾學習提琴與鋼琴。一九三四年,爲繼續求深造到日本,因游泳不愼,在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七日淹死在日本鵠沼海中,年僅二十四歲。
   聶耳的特性,是聰明、活潑,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和堅强不屈的戰鬥意志。為人富於風趣、好友,善與人相處;對學習是埋頭、刻苦、用功;創作態度是審慎而嚴肅。
   他的創作事業開始於一九三二年,一直到死,僅僅是三年短促的時間,但他對新音樂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作品有:「義勇軍進行曲」、「開礦歌」、「飢寒交迫之歌」、「碼頭工人」、「前進歌」、「畢業歌」、「大路歌」、「賣報之聲」、「開路先鋒」、「新女性」、「自衞歌」、「打長江」等三十四首。(齊之)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聶紫藝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雲南省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日本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