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傳家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07651
颗粒名称: 說『傳家寳』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49年8月22日当代报刊登的趙樹理寫的一篇故事,一篇記載出今日解放區中底農村婦女由一種生活方式轉變到另一種生活方式的故事。
关键词: 生活 社會 婦女

内容

『婆婆只想拿她底三件寶貝往下傳,媳婦覺着那裏邊沒大出息,接受下來也過不成日子………』
   這是趙樹理寫的一篇故事,一篇記載出今日解放區中底農村婦女由一種生活方式轉變到另一種生活方式的故事。這種轉變通過了中國傳統的家庭裏底普遍現像——婆媳間底矛盾——顯示出來。我們應該把它理解爲一章歷史,一面鏡子,這面鏡子底光彩折射到各個鄉村,各個城鎮,便有它底敎育的意義:婦女要參加主要勞動。
   李成娘(婆)和金桂(媳)底矛盾,也就是新舊兩種生活方式底矛盾,是什麽呢?
   『她有三件寳貝:一把紡車,一個針線筐和這口黑箱子。』紡車是李成娘底生產工具,針線筐和墨箱子貯藏了她底生產手段。我們可以說這三件寳貝可憫地鑄成了舊日一切貧農婦女底生活縮影。這種生活世代相傳,在她們腦海裡冲積做一層殭化的觀念:處理消費重於處理生產。
   『她却挾了個小布包返出來又跑到婆婆的房子裡……說着就打開小包,取出一本賬和幾叠票子來。』小布包包括了今日解放婦女底經濟生活,那本帳記錄着她們底新的生活觀念:處理生產重於處理消費。
   不該忘掉:生產力永遠是在社會中,在一定的社會秩序下發展的。在那腐朽的因龔的舊社會中,李成娘、李成娘底娘、李成娘底祖母,世世代代一年吃不上一斤油,成天低頭坐在小凳上,迎着柴門的微光補衣服、打揹,或者搖起那呻吟的紡車。她們底生產是紆緩的,機械的,不自覺的。從出嫁到陪嫁的寳貝都爲時光磨掉了顏色,臉也被生活磨黃磨瘦了,還想『把這份事業一字一板傳下去。』她們也有她們底意見,觀點:『男人有男人底活,女人有女人底活……』
   然而新的社會,新的歷史世紀來到了;廣大的人羣正在創造着自己底命運,作爲自覺的生物行動着。金桂!她會記賬,會算;她不愛坐在家裏補補衲衲,愛到地裡去作活,愛揹煤。她對生產有高度的自覺性,對自己所做的勞動有豐厚的知識。雖然生產工具目前尚無力改善,但她能從自己底體力中壓榨出最大限度的生產量來。
   生產:由紆緩的變爲積極的,由機械的變爲有計算的,由不自覺的變爲自覺的。它底增長的運動使封閉在小院落裏的婆媳關係動搖了。合作社,互助組匆促的往來代替了黄昏時寂寞的捶背聲。舊家庭制度底毀滅使李成娘迷茫地覺得自己失去了尊嚴,面子,領導權,覺得大小事人家不跟她通一通風。『叫她先把我滅了吧!』試問我們是靠着順從,孝敬——這些古老的家庭中底妝飾品——才不致絕滅呢?還是靠着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物質資料才不致絕滅呢?然而她總以爲金桂是:『狗捉老鼠,多管閒事。』說着還落了幾點老淚。
   『節約是不浪費的意思,非用不行的東西,用了不能算是浪費………』『什麽非用不行,我一輩子吃糠嚥菜也活了這麽大。』把消費量盡力縮減,縮減到漸近於零,這就是舊日農村經濟生活底敎條或迷信,甚至形成了一種道德的意義。『如今世道變了,變得不用吃糠了。』革命洗去了盲目地抑壓消費的積習,解救了抑壓維持動物生活的最低條件的苦行,使社會底全部生產力(社會生活底物質基礎),幸福和繁榮,在統一中發展着。
   遠古和現代,社會生活不同的進化時期,和暴風烈雨的變革時代底許多歷史研究底結果,事變和事實已經積累了很多,它們都說明了社會生活新形式新觀念底誕生和舊形式舊觀念底死亡。
   讓李成娘底那口沉重的黑箱子——傳家寶——永遠埋葬在牀下吧!讓新的該做的,該管的,該懂的事展示在人們底面前。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趙樹理
相关人物
李成娘
相关人物
金桂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