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司徒雷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07383
颗粒名称: 別了,司徒雷登!
分类号: D676.5
摘要: 1949年8月5日,美國的白皮書選擇在司徒雷登業已離開南京快到華盛頓但是尙未到達的日子發表。
关键词: 美國 中國 白皮書 發表

内容

靑島、上海和台灣,是美國的海軍基地。北平、天津、唐山、秦皇島、靑島、上海、南京都駐過美國軍隊。美國的空軍控制了全中國,並從空中拍攝了全中國戰略要地的軍用地圖。在北平附近的安平鎭,在長春附近的九台,在唐山、在膠東半島,美國的軍隊或軍事人員曾經和人民解放軍接觸過,被人民解放軍俘虜過多次。陳納德航空隊曾經廣泛地參
   美國的白皮書選擇在司徒雷登業已離開南京快到華盛頓但是尙未到達的日子——八月五日發表,是可以理解的,因爲他是美國侵略政策澈底失敗的象徵。司徒雷登是一個在中國出生的美國人,在中國有廣泛的社會聯系,在中國辦過多年的敎會學校,在抗日時期坐過日本的監獄,平素裝着愛美國也愛中國,頗能迷惑一部分中國人,因此被馬歇爾看中,做了駐華大使,成爲馬歇爾系統中的風雲人物之一。在馬歇爾系統看來,他只有一個缺點,就是在他代表馬歇爾系統的政策駐在中國的整個時期,恰恰就是這個政策澈底地被中國人民打敗了的時期,這個責任可不小。以脫卸責任為目的的白皮書,當然應該在司徒雷登將到未到的日子發表爲適宜。
   美國出錢出槍,蔣介石出人,替美國打仗殺中國人,藉以變中國爲美國殖民地的戰爭,組成了美帝國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世界侵略政策的一個重大的部分。美國侵略政策的對象有好幾個部分,歐洲部分、亞洲部分、美洲部分,這三個是主要的部分。中國是亞洲的重心,一個具有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人口的大國,奪取了中國,整個亞洲都是它的了。美帝國主義的亞洲戰線鞏固了,它就可以集中力量向歐洲進攻,擊潰歐洲。美帝國主義在美洲的戰線,它是認為比較地鞏固的。這就是美國侵略計劃的整個如意算盤。
   可是,一則美國和全世界人民都不要織爭;二則歐洲人民的覺悟,東歐各新民主國家的興起,特別是蘇聯這個空前强大的和平堡壘聳立在歐亞兩洲之間,頑强地抵抗着美國的侵略政策,使美國的注意力大部分被吸引住了;三則,這是主要的,中國人民的覺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和民衆組織力量已經空前强大起来了;這樣就迫使美帝國主義的當權集團不能採取大規模直接武裝進攻中國的政策,而採取了幫助蔣介石打內戰的政策。
   美國的海陸空軍已經在中國参加了戰爭。戰。美國空軍除替蔣介石運兵外,又炸沉了起義的重慶號巡洋艦。所有這些,都是直接參戰的行動,只是規模還不□很大,而以大規模的出錢出槍出顧問人員幫助蔣介石打內戰為主要的侵略方式。
   美國之所以採取這種方式,是被中國和全世界的客觀形勢所決定的,並不是美帝國主義的當權派——杜魯門、馬歇爾系統不想直接佔領中國。在助蔣作戰時的開頭,又曾演過一齣美國出面調處國共兩黨爭端的文明戲,企圖軟化中國共產黨和欺騙中國人民,不戰而控制全中國。和談失敗了,欺騙不行了,戰爭揭幕了。
   對於美國懷着幻想的善忘的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們,請你們看看艾奇遜的話:「和平來臨時,美國面臨下列對華的可能的三種抉擇:(一)完全擺脫一切牽連;(二)大規模地在軍事方面加以干涉,援助國民黨擊毀共產黨;(三)一方面援助國民黨盡可能廣大地在中國確立其主權,一方面鼓勵雙方從事協商,盡力避免內戰的發生。」
   爲什麽不採取第一個政策呢?艾奇遜說:「第一途,我相信,那時美國的民意也如此感到,無異在美國從事有効的堅定的努力以前,放棄了我們的國際責任及對華傳統的友好政策」。原來美國的所謂「國際責任和對華友好政策」,就是干涉中國。干涉就叫做担負國際責任,干涉就叫做對華友好政策,不干涉是不行的。艾奇遜在這裡強奸了美國的民意,這是華爾街的「民意」,不是美國的民意。
   爲什麽不採取第二個政策呢?艾奇遜說:「第二途,在理論上可能吸人心目,囘顧之下,也可能如此。但是不能實行的。大戰前的十年當中,國民黨沒有能力摧毀共產黨。大戰後,如前所述,國民黨的力量業已削弱,意志消沉,且不得民心。國民黨的文武官員在收復區中的舉止,已使國民黨迅速地在這些區域中喪失了人民的支持和聲望。在他方面,共產黨的力量則較它過去更爲强大,且已控有華北的大部分。由於國民黨軍隊的無效能,這點後來可悲地表現出來,也許只有靠美國的軍力才可以逐走共產黨。美國人民顯然不會答應在一九四五年或以後讓我們的軍隊担負如此巨大的義務的。我們因此採取了第三途。」
   好辦法,美國出錢出槍,蔣介石出人,替美國打仗殺中國人,「擊毀共產黨」,變中國為美國殖民地,完成美國的「國際責任」,實現「傳統的對華友好政策」。
   (以下轉入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國民黨腐敗無能,「意志消沉,且不得民心」,還是要出錢出槍叫它打仗。直接出兵干涉,在「理論上」是妥當的,「可能吸人心目」,在事實上是不行的,美國人民顯然不會答應」。不是我們——杜魯門、馬歇爾等人的帝國主義系□——不願幹,幹是很想的,只是因爲中國形勢,美國形勢,還有整個國際形勢(這點艾奇遜沒有說)不許可,不得已而求其次,採取了第三條路。
   那些認爲「不要國際援助也可以勝利」的中國人聽着,艾奇遜在給你們上課了。艾奇遜是不拿薪水上義務課的好敎員,他是如此誨人不倦地毫無隱晦地說出了全篇的眞理。美國之所以沒有大量出兵進攻中國,不是因爲美國政府不願意,而是因爲美國政府有顧慮。第一顧慮中國人民反對它,他怕在泥潭裏拔不出去,第二顧慮美國人民反對它,因此不敢下動員令。第三顧慮蘇聯及歐洲人民及各國人民反對它,它將冐天下之大不韙。艾奇遜的可愛的坦白性是有限度的,這第三個顧慮他不願意說,這是因爲他怕在蘇聯面前丟臉,他怕已經失敗了但是還要裝做好似沒有失敗的樣子的歐洲馬歇爾計劃陷入全般崩潰的慘境。
   那些近視的思想糊塗的自由主義或民主個人主義的中國人聽着,艾奇孫在給你們上課了,艾奇孫是你們的好敎員,你們所設想的美國的仁義道德已被艾奇遜一掃而空。不是嗎?你們能在白皮書中找到一絲一豪的仁義道德嗎?
   美國確實有科學,有技術,可惜抓在資本家手裏,不抓在人民手裏,其用處就是對內剝削和壓迫,對外侵略和殺人。美國也有「民主政治」,可惜只是資產階級一個階級的獨栽統治的別名。美國有很多錢,可惜只願意送給極端腐敗的蔣介石反動派。現在和將來據說很願意送些給它在中國的第五縱隊,但是不願意送給一般的書生氣十足的不識抬舉的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更加不願意送給共產黨。送是可以的,要有條件。什麽條件呢?就是跟我走。美國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洒了些救濟粉,看一看什麽人願意彎腰拾起來。太公釣魚,願者上鈎。嗟來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或民主個人主義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桌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唐朝的韓愈寫過「伯夷頌」,頌的是一個對自己國家的人民不負責任,開小美逃跑,又反對武王領導的當時的人民解放戰爭,頗有些「民主個人主義」思想的伯夷,那是頌錯了。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淸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多少一點困難怕什麽。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决了。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困難麽?老了說過:「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蔣介石反動派,對於我們不但「以死懼之」,而且實行叫我們死,聞一多等人之外,還在過去三年中用美國的卡賓槍、機關槍、六零砲、八二迫擊砲、大箭砲、十六榴彈砲和飛機炸彈,殺死了數百萬中國人。現在這種情况已近尾聲了,他們打了敗仗了,不是他們殺過來而是我們殺過去了,他們快要完蛋了。留給我們多少一點困難,封鎖、失業、災荒、通貨膨脹、物價上升之類,確實是困難,但是比起過去三年來已經鬆了一口氣了。過去三年的一關也闖過了,難道不能克服現在這點困難麽?沒有美國就不能活命麽?
   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南京的美國殖民政府如鳥獸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爺却坐着不動,睜起眼睛看着,希望開設新店,撈一把。司徒雷登看見了什麽呢?除了看見人民解放軍一隊一隊地走過,工人、農民、學生一羣一羣地起來之外,他還看見了一種現象,就是中國的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們也大羣地和工農兵學生等人一道喊口號,講革命。總之是沒有人去理他,使得他「孑立,形影相弔」,沒有什麽事做了,只好挾起皮包走路。
   中國還有一部分知識分子及其他人等存有糊塗思想,對美國存有幻想,因此應當努力地善意地對他們進行說服、爭取、敎育和團結的工作,使他們站到人民方面來,不上帝國主義的當。但是整個美帝國主義在中國人民中的威信已經破產了,美國的白皮書,就是一部破產的紀錄。先進的□□□□□很好地利用白皮書對中國人民進行□□□□□□
   司徒雷登□□□□□□□□□□□好,很好,這兩件事都□□□□□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