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學者和工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06202
颗粒名称: 蘇聯學者和工廠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49年8月8日,当代日报登载了“蘇聯學者和工廠”一文,文章介绍了蘇聯各專門的學者們,經常深入下層,訪問大小工廠。
关键词: 蘇聯 學者 工廠

内容

蘇聯各專門的學者們,經常深入下層,訪問大小工廠,這件事已經成了蘇聯學者和工廠密切結合的固定傳統了。他們不止去到工廠作客,同時也是助手和敎師。工廠在生產工作上,時常發生許多困難,複雜的問題,這正是需要有專門學者們來幫助。而蘇聯學者担負了這項任務。
   在高爾基城裏,學者們和生産工作人員之間的親密友情,是由日丹諾夫工業大學的學者們建立起來的。不久前,在汽車工廠發生了用什麽樣的設備,可能更好的製造一些零件的問題。這個問題,被大學冶煉壓榨機敎室助敎熱羅博夫給解决了。按照他的提議,把許多的押鎚,換上了壓榨裝置。
   在汽車工廠中,有很長的期間,是使用着冶煉展鋼方法。生產過程要經過幾個晝夜,很躭誤生產工作。機械學士吉洪諾夫在溫度工廠中試驗結果,改變了冶煉原理把工作時間縮短了很多。
   機械製造廠工藝敎室助敎茲綢夫,給汽車製造員工們買獻了極好的預防損壞方法。此種方法的原理就是:零件在使用後,挑選出來,加以測量;如果尺寸上發生變動那就是鏃盤有了故障,這個生產工作上就要發生損壞。這種方法,在工廠中被廣泛的採用了。
   蘇聯大學的許多專門學者,在工廠中進行自己的試驗。斯克沃爾錯夫助敎改善了烤爐的工作。他設計了種有系統的烤爐,製出計劃,在工廠中建築了帶迥轉底盤的烤爐。
   這樣的結合幫助了大學的學者們,得以研究優良的技術方法創造了强大、準確的動力測量器和地下覆掩線尋查器。利用這種器具,可以準確的測出在厚土底下那裏有覆掩線那裡發生了損壞。此外各專門學者們並發明了許多其他的機件。
   蘇聯學者們就是如此和工廠配合工作着,他們的創造發明能够順利而勝利的進行,因爲工廠有精明强幹的主人翁——偉大的工人階級作爲後援。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林
责任者
茲綢夫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高爾基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