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過去的「銀災」說到蔣匪幫的「恢復銀本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05235
颗粒名称: 由過去的「銀災」說到蔣匪幫的「恢復銀本位」
分类号: F129.71
摘要: 1926年到1935年,短短的十年當中,中國就接連的經歷了兩次的「銀災」。這兩次「銀災」當中,得利的是英美的金融巨頭,遭殃的主要的是中國和印度的人民。
关键词: 中國 銀災 經濟

内容

從一九二六到一九三五年,短短的十年當中,中國就接連的經歷了兩次的「銀災」。
   第一次是從一九二六到一九三二年。那時世界銀價慘跌,紐約銀價從一九二五年的平均價每盎司美元六角九分。跌到一九三二年的平均價每盎司美金二角八分。中國白銀大量入超,形成通貨膨脹,物價高騰,投機活躍,經濟社會混亂,人民生活惡化的慘禍。這一次的銀災是由英帝國主義導演的。它主持印度的貨幣改革,由銀本位改爲聯系到英鎊的虛金本位,要出賣印度政府所存的白銀二億二千萬盎司,換成黃金或金幣,以增加大英帝國的黃金存量。中國便變成了白銀傾銷的尾閭,遭遇到災殃。
   第二次是從一九三三至一九三五年。那時世界銀價暴漲,紐約銀價從一九三二年的平均價每盎司美金二角八分(最低價為二角四分)漲到一九三五年四月的八角一分。三年間上漲了三倍强。中國白銀翻過來大量出超,形成通貨緊縮,物價慘跌,工商業破產,職工失業的嚴重局勢。這一次的銀災是由美帝國主義主演的。它發起了國際白銀會議,成立了國際白銀協定,頒佈了購銀法案,至一九三四年更進一步宣布白銀國有。美帝國主義的這一行動,使得過去已經被排斥到鑄幣用途之外的白銀,首先在美國恢復了鑄幣和貨幣備備金的部分用途,國庫可以按定價收買國內和國外的白銀。銀價的上落完全受美國政府的操縱。
   在這兩次「銀災」當中,得利的是英美的金融巨頭,遭殃的主要的是中國和印度的人民。中國官僚資本由於和英美帝國主義的勾結,分沾了許多的利益,在人民遭殃之中奠定了他們的基礎。以後,經過了法幣政策的推行和抗戰時期的經濟□制,以及美援的中飽,長大了成爲中國史無先例的壟斷資本。
   很顯明的,黃金和白銀的大量集中,是美帝控制國際金融的兩大武器。美國國庫集中了價値美金二百四十四億六千餘萬元的黃金,等於全世界儲量的五分之三(見七月六日路透電),這是一件控制西歐和其他附庸國的金融的武器。它同時集中了二十七億八千餘萬盎司的白銀(這是一九四八年年底的數字,見印度準備銀行月報),這是一件控制世界各產銀國,尤其是遠東和近東許多歡喜儲藏白銀的落後國家的武器。美帝一面擁有全世界最大的生產力,誇耀着你們說:需要什麽我賣給你們。它另一面擁有全世界最多的金銀,誇耀着說:你們沒有錢買我的商品,我可以借給你們。賣的條件是剝削各國人民的汗血,借的條件進一步還要控制各國的主權,干涉各國的內政。
   持別在白銀方面,美國國庫固然集中全世界最多的白銀(這單指各國政府持有的白銀而言,民間持有的數量並不如此),美國資本還控制了全世界白銀產量的百分之六十六。世界最大產銀國墨西哥,它的生產的百分之七十五,就是在美國資本的支配之下的。因此,消極的,美帝為要維護經濟的利益,必須支配世界的白銀市場,積極的,它要控制南北美和近東、遠東各國的政治,也正可利用白銀政策作為金融上的武器。美國在抗戰的前後,曾經以答應收買我國白銀爲示惠的手段,而國民黨官僚也曾經以能够出賣白銀給美國這一點來誇耀自己的本領,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由於白銀在鑄幣用途上失去它的重要地位(這個地位是一去不復囘了),儘管美國用盡一切提高銀價的努力,銀價的低落可說是本質决定的。關于此,除了數量上經常的供過于求的因素以外,作爲銅礦副產的銀產不必太多的計算成本也是一個因素。三十年來,倫敦銀價曾經從一九二〇年的每盎司八十九便士五跌到一九三一年的最低價十□便士。統計數字證明,在一切商品當中,白銀要算價格變動最大的一種。所以,根本上,白銀已經在歷史上失去了他作爲幣制的基本條件——價值穩定。雖然從一九三四年以來,由于美國的政治行動,使得銀價保有十多年來比較的穩定,它的基礎依然是十分薄弱的。在一九四六年,紐約市場每盎司白銀的最高最低差價大到美金一角九分强,一九四七年的差價更大到二角六分半,漲落之大,也足够驚人了!主要的理由,便是在基本上政治手段不能規定經濟法則。其次,便是美國本身已經放棄了金本位,連金準備都已經失去了它的經濟上的主要作用,銀準備更變成無足輕重了。金銀準備目下的主要作用,便只是在政治上作爲侵略的武器。又其次,便是美國政府還可以有意的上下其手,使得某些售銀的國家吃虧,某些受益,以賣弄它的侵略外交的手法。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要受政治的支配,還不是等於否定了自己?
   基於以上的事實說明,我們可以極其明白的看出來,蔣匪幫這一次改用所謂「銀本位」,除了如新華社七月十四日評論之所指出,是「在窮途末路之際,……進行大規模的投機破壞勾當,洗刼人民、糜爛國家經濟」之外,它還更明目張膽的,走向了眞正的「次殖民地」——用孫中山先生的術語——的道路。它所採用的所謂「銀本位制」,是比印度、菲律賓一流的殖民地國家所採用的幣制更加落後,更加卑劣的一種幣制。無怪乎連僞財長徐堪都自認是倒退的了。這和匪幫頭目蔣介石這一次親自向菲律賓殖民地反動政權叩頭作揖,甘心作奴才的奴才,表演出史無先例的醜態,可說是「殊途同歸」的了。(未完)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章乃器
责任者